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当意念能控制机器:中国脑机接口标准来了,下一个千亿赛道诞生?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1日 14:19 0 admin

脑机接口国标落地:一场静默革命正在重构人类与技术的边界

当你的大脑可以直接向机器发送指令,当瘫痪病人通过意念操控机械臂端起水杯,当“心想事成”从成语变为现实——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迎来的历史性转折点。9月17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术语》行业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这短短几行文字的背后,是一个关乎技术突破、产业变革与人类未来的万亿级赛道的加速启动。

当意念能控制机器:中国脑机接口标准来了,下一个千亿赛道诞生?

一、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快跑”:标准如何重塑产业生态?

脑机接口不是新鲜概念,但此前一直处于“政策空白期”。没有统一的术语定义,企业研发“各自为战”;缺乏行业标准,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难以衡量;资本热情与技术泡沫并存,产业发展如同在迷雾中前行。此次国标出台,相当于给狂奔的赛道装上了“导航系统”——术语定义的明确,让科研机构、企业、监管部门有了共同的“语言体系”;标准的建立,为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市场准入划定了清晰路径;而政策的持续加码,则为产业注入了长期发展的信心。

当意念能控制机器:中国脑机接口标准来了,下一个千亿赛道诞生?


回顾今年8月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更能理解这场“标准先行”的战略意义。文件明确提出“2027年初步建立技术、产业、标准体系”“2030年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的目标,这意味着脑机接口已从“前沿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实施时间(2026年1月)与2027年目标节点形成“无缝衔接”,政策工具箱的精准发力可见一斑。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标准突围”尤为关键。目前,全球脑机接口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美国、欧盟虽起步更早,但中国通过“国标先行+产业政策+资本加持”的组合拳,正在抢占规则制定的主动权。正如工信部负责人所言:“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产业链的话语权。”

二、资本狂欢与技术突围:A股公司的“脑机竞速赛”

政策东风之下,资本市场早已闻风而动。数据显示,A股脑机接口概念股今年以来平均上涨62.55%,汉威科技、创新医疗等4股股价翻倍,涨幅超170%。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是企业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中的真实进展。

“全链条自研”派以翔宇医疗为代表。这家获得49家机构密集调研的公司,成立了Sun-BCI Lab脑科学实验室,从芯片、电极到算法、整机“一条龙”自研自产。更关键的是,其脑电采集装置已获得注册证,20多款设备年底前取证,明年目标近百项——这种“研发-取证-量产”的快速迭代能力,正是脑机接口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 相比之下,许多企业仍停留在“概念阶段”,翔宇医疗的“硬科技”底色使其成为机构眼中的“潜力股”。

当意念能控制机器:中国脑机接口标准来了,下一个千亿赛道诞生?

“生态赋能”派的典型是道氏技术。公司通过投资头部企业强脑科技,嫁接其在医疗康复、教育消费领域的应用经验,构建“AI+新材料”生态。这种“投资+合作”的轻资产模式,降低了技术研发风险,却能快速切入商业化场景。强脑科技的“BrainRobotics”智能假肢已帮助 thousands of 截肢患者重获生活能力,道氏技术的“曲线入场”不失为一种务实选择。

“产学研协同”派则有麦澜德。公司牵头的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多模态智能手康复机器人”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子公司锐诗得的“闭环神经调控装备”完成立项公示。这种“政府项目+企业落地”的模式,既能获得政策资金支持,又能依托高校科研力量突破技术瓶颈,是中小型企业切入脑机赛道的有效路径。

资本的嗅觉总是敏锐的。9月以来,三七互娱、道氏技术等6股获融资客净买入超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资金流向不仅看短期涨幅,更看技术壁垒与商业化确定性:翔宇医疗的“近百项取证”、道氏技术的“生态协同”,都成为资金加仓的核心逻辑。

三、从医疗康复到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的“场景革命”

脑机接口的终极想象是“意念操控万物”,但现阶段的突破口仍在医疗康复。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超2800万,脊髓损伤患者约200万,这些群体对康复设备的需求迫切。翔宇医疗的脑电采集装置、麦澜德的手康复机器人、强脑科技的智能假肢,正是瞄准这一“刚需市场”。

医疗场景的优势在于“政策支持+支付清晰”。脑机康复设备可纳入医保,患者付费意愿强,这为技术迭代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例如,翔宇医疗的脑电采集装置已进入多家三甲医院,20多款设备年底前取证后,有望快速放量。

教育消费与工业交互则是下一个“蓝海”。强脑科技开发的“FocusZen”专注力训练头环,通过脑电信号监测学生注意力,已进入多所中小学试点;而在工业领域,脑机接口可解放双手,实现“意念操控机械臂”,提升高危环境作业效率。这些场景虽处于探索期,但市场空间远超医疗领域。

伦理与安全是绕不开的话题。当大脑信号被采集、分析、甚至“干预”,隐私泄露、数据滥用、认知操控等风险随之而来。此次国标界定“术语与定义”,正是从源头建立安全防线。未来,还需出台数据安全、临床伦理等配套政策,让技术进步与风险防控“并驾齐驱”。

当意念能控制机器:中国脑机接口标准来了,下一个千亿赛道诞生?

四、2027年产业集群将至:机遇与泡沫如何区分?

七部门文件提出“2027年打造2至3个产业集聚区”,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将是脑机接口“从分散到集中”的关键期。如何在这场产业浪潮中识别真机会、规避伪概念?

一看“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电极材料、信号解码算法、植入式芯片等“卡脖子”环节,若依赖进口,则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翔宇医疗的“全链条自研”、赛诺医疗的“神经介入器械”技术,都是实打实的壁垒。

二看“商业化进度表”。是“预计明年研发成功”,还是“已获注册证、年底量产”?前者是画饼,后者是业绩确定性。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取证数量”“医院订单”“营收占比”等硬指标。

三看“政策契合度”。医疗康复、工业安全等场景符合国家战略导向,更容易获得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而消费电子、游戏娱乐等领域,虽市场空间大,但监管风险较高,需警惕政策波动。

当意念能控制机器:中国脑机接口标准来了,下一个千亿赛道诞生?

结语:当“意念”成为生产力

脑机接口国标落地,不仅是一项技术标准的出台,更是一场人类与机器关系重构的序幕。从帮助残障人士重获新生,到解放人类双手、拓展认知边界,这项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的内涵——当大脑的神经信号直接转化为机器指令,“意念创造价值”将不再是幻想。

资本市场的短期热度或许有泡沫,但技术进步的长期趋势不可逆。2026年标准实施,2027年产业集群成型,2030年冲刺世界前列——中国脑机接口的“时间表”已明确。在这场静默的革命中,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既有“硬科技”实力,又能洞察场景需求的企业。而我们每个人,都将是这场技术变革的见证者与受益者。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