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企业做生意也一样。前几年阿里的股价跌得让人心慌,荣耀从华为分出来后销量也是一路下滑,这两家都没少犯愁。然而,最近这俩突然凑一块“...
2025-09-21 0
脑机接口国标落地:一场静默革命正在重构人类与技术的边界
当你的大脑可以直接向机器发送指令,当瘫痪病人通过意念操控机械臂端起水杯,当“心想事成”从成语变为现实——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迎来的历史性转折点。9月17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术语》行业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这短短几行文字的背后,是一个关乎技术突破、产业变革与人类未来的万亿级赛道的加速启动。
脑机接口不是新鲜概念,但此前一直处于“政策空白期”。没有统一的术语定义,企业研发“各自为战”;缺乏行业标准,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难以衡量;资本热情与技术泡沫并存,产业发展如同在迷雾中前行。此次国标出台,相当于给狂奔的赛道装上了“导航系统”——术语定义的明确,让科研机构、企业、监管部门有了共同的“语言体系”;标准的建立,为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市场准入划定了清晰路径;而政策的持续加码,则为产业注入了长期发展的信心。
回顾今年8月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更能理解这场“标准先行”的战略意义。文件明确提出“2027年初步建立技术、产业、标准体系”“2030年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的目标,这意味着脑机接口已从“前沿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实施时间(2026年1月)与2027年目标节点形成“无缝衔接”,政策工具箱的精准发力可见一斑。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标准突围”尤为关键。目前,全球脑机接口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美国、欧盟虽起步更早,但中国通过“国标先行+产业政策+资本加持”的组合拳,正在抢占规则制定的主动权。正如工信部负责人所言:“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产业链的话语权。”
政策东风之下,资本市场早已闻风而动。数据显示,A股脑机接口概念股今年以来平均上涨62.55%,汉威科技、创新医疗等4股股价翻倍,涨幅超170%。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是企业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中的真实进展。
“全链条自研”派以翔宇医疗为代表。这家获得49家机构密集调研的公司,成立了Sun-BCI Lab脑科学实验室,从芯片、电极到算法、整机“一条龙”自研自产。更关键的是,其脑电采集装置已获得注册证,20多款设备年底前取证,明年目标近百项——这种“研发-取证-量产”的快速迭代能力,正是脑机接口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 相比之下,许多企业仍停留在“概念阶段”,翔宇医疗的“硬科技”底色使其成为机构眼中的“潜力股”。
“生态赋能”派的典型是道氏技术。公司通过投资头部企业强脑科技,嫁接其在医疗康复、教育消费领域的应用经验,构建“AI+新材料”生态。这种“投资+合作”的轻资产模式,降低了技术研发风险,却能快速切入商业化场景。强脑科技的“BrainRobotics”智能假肢已帮助 thousands of 截肢患者重获生活能力,道氏技术的“曲线入场”不失为一种务实选择。
“产学研协同”派则有麦澜德。公司牵头的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多模态智能手康复机器人”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子公司锐诗得的“闭环神经调控装备”完成立项公示。这种“政府项目+企业落地”的模式,既能获得政策资金支持,又能依托高校科研力量突破技术瓶颈,是中小型企业切入脑机赛道的有效路径。
资本的嗅觉总是敏锐的。9月以来,三七互娱、道氏技术等6股获融资客净买入超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资金流向不仅看短期涨幅,更看技术壁垒与商业化确定性:翔宇医疗的“近百项取证”、道氏技术的“生态协同”,都成为资金加仓的核心逻辑。
脑机接口的终极想象是“意念操控万物”,但现阶段的突破口仍在医疗康复。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超2800万,脊髓损伤患者约200万,这些群体对康复设备的需求迫切。翔宇医疗的脑电采集装置、麦澜德的手康复机器人、强脑科技的智能假肢,正是瞄准这一“刚需市场”。
医疗场景的优势在于“政策支持+支付清晰”。脑机康复设备可纳入医保,患者付费意愿强,这为技术迭代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例如,翔宇医疗的脑电采集装置已进入多家三甲医院,20多款设备年底前取证后,有望快速放量。
教育消费与工业交互则是下一个“蓝海”。强脑科技开发的“FocusZen”专注力训练头环,通过脑电信号监测学生注意力,已进入多所中小学试点;而在工业领域,脑机接口可解放双手,实现“意念操控机械臂”,提升高危环境作业效率。这些场景虽处于探索期,但市场空间远超医疗领域。
伦理与安全是绕不开的话题。当大脑信号被采集、分析、甚至“干预”,隐私泄露、数据滥用、认知操控等风险随之而来。此次国标界定“术语与定义”,正是从源头建立安全防线。未来,还需出台数据安全、临床伦理等配套政策,让技术进步与风险防控“并驾齐驱”。
七部门文件提出“2027年打造2至3个产业集聚区”,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将是脑机接口“从分散到集中”的关键期。如何在这场产业浪潮中识别真机会、规避伪概念?
一看“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电极材料、信号解码算法、植入式芯片等“卡脖子”环节,若依赖进口,则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翔宇医疗的“全链条自研”、赛诺医疗的“神经介入器械”技术,都是实打实的壁垒。
二看“商业化进度表”。是“预计明年研发成功”,还是“已获注册证、年底量产”?前者是画饼,后者是业绩确定性。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取证数量”“医院订单”“营收占比”等硬指标。
三看“政策契合度”。医疗康复、工业安全等场景符合国家战略导向,更容易获得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而消费电子、游戏娱乐等领域,虽市场空间大,但监管风险较高,需警惕政策波动。
脑机接口国标落地,不仅是一项技术标准的出台,更是一场人类与机器关系重构的序幕。从帮助残障人士重获新生,到解放人类双手、拓展认知边界,这项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的内涵——当大脑的神经信号直接转化为机器指令,“意念创造价值”将不再是幻想。
资本市场的短期热度或许有泡沫,但技术进步的长期趋势不可逆。2026年标准实施,2027年产业集群成型,2030年冲刺世界前列——中国脑机接口的“时间表”已明确。在这场静默的革命中,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既有“硬科技”实力,又能洞察场景需求的企业。而我们每个人,都将是这场技术变革的见证者与受益者。
相关文章
前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企业做生意也一样。前几年阿里的股价跌得让人心慌,荣耀从华为分出来后销量也是一路下滑,这两家都没少犯愁。然而,最近这俩突然凑一块“...
2025-09-21 0
证券之星消息,光洋股份(002708 09月17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提问:你好,董秘,随着 2025 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加速...
2025-09-21 0
脑机接口国标落地:一场静默革命正在重构人类与技术的边界当你的大脑可以直接向机器发送指令,当瘫痪病人通过意念操控机械臂端起水杯,当“心想事成”从成语变为...
2025-09-21 0
《科创板日报》9月21日讯(记者 黄心怡)随着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为材料的发现、设计、优化及性能预测开辟了全...
2025-09-21 0
中新网深圳9月21日电 (记者 索有为 “2025年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教育和传播国际研讨会”9月19日至20日在深圳举行,20余位海内外气候变化、生...
2025-09-21 0
9月20日,在备受瞩目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HUAWEI CONNECT 2025)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鸿蒙发展图景。在主题为《进击的鸿蒙》...
2025-09-21 0
1号馆 航空文化展示中心内设空军馆、军工央企馆、吉林省航空航天产业馆,以“大国重器·空天未来”为主题,凸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空天创新枢纽,同时融入吉林...
2025-09-21 0
IT之家 9 月 21 日消息,荣耀旗下有一款 7020mAh(额定容量)的锂电池于周三通过了 3C 认证,额定能量 26.54Wh,充电电压限制为...
2025-09-2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