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排行榜 2025年09月21日 19:10 0 aa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前言

2024年印度市场给中国手机企业上了堂“硬核课”:vivo不是经营出了岔子,而是被新规逼着把51%股权转给塔塔集团。

往前看,小米被冻资金、遭反垄断调查,也都是同一套逻辑。

这事儿远不止“一家企业吃亏”——政策说变就变的风险、塔塔那种“商权绑定”的特殊角色,再到张忠谋提的“全球化已死”,藏着跨国经营的新门道。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印度的阳谋

2024年印度市场给在那儿做手机生意的中国企业泼了盆冷水

3月份,当地突然出台了三项针对中国手机厂商的新规,每一条都戳在企业的“要害”上。

不是简单加关税那种老办法,而是直接管到了控制权:要在印度卖手机,就得把一部分股份转给印度公司;公司里说了算的高管,得全换成印度人;连下游的经销商网络,也得彻底本土化。

这政策一出来,圈子里的朋友都在传:这哪是监管,分明是逼着企业“交权”。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vivo印度分公司就宣布,要把51%的股份卖给印度塔塔集团,还得一起搞个新公司。

明眼人都知道,这不是vivo想合作,是实在没办法。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不是2024年突然冒出来的。

2023年6月,印度就已经跟小米、OPPO提过类似要求,一会儿要开放股份给本地资本,一会儿又说高管得换本地人。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到了2024年,不过是把之前的“口头要求”变成了“硬规矩”。而且不止手机行业,之前小米的遭遇更典型。

2024年6月,印度执法局说小米“非法汇款”,直接冻了人家48亿人民币;9月份,又因为所谓的“反垄断调查”,要求小米撤回商业机密报告。

说实话,做跨国生意的企业,最怕的就是这种“规则说变就变”。

你规划好了未来五年的投资,突然政策改了,之前的布局全得打乱。

印度这几年总说要吸引外资,但这种“高标准立法、选择性执法”的路数,其实特别伤信心。就像特斯拉、谷歌这些国际巨头,之前在印度也吃过天价罚单的亏。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短期看,本土资本能抢点市场,但长期下来,谁还敢把真金白银投到一个“没规矩”的市场里?这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撬动政策的“隐形玩家”

聊到vivo这次的股权变动,就不能不提接盘的塔塔集团。

在印度,塔塔可不是普通的大公司。你在印度街头随便问个人,提到塔塔,就像咱们提到那些国民级大企业似的,几乎没人不知道。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这家公司一年的营收,能占到印度GDP的6%,钢铁、汽车、化工、IT这些关键行业,它都插了手,旗下光世界500强企业就有好几家。说句实在的,塔塔在印度的影响力,早超出了单纯的“生意”范畴,更像是个“商业+政治”的混合体。

塔塔的底子,其实是殖民时期打下的。那时候它就跟英国殖民当局走得近,靠着这层关系攒下了第一桶金。

后来印度独立了,塔塔又跟新政府绑得紧,一路借着政策红利扩张。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2007年它收购了英国康力斯钢铁,一下子就成了全球前十的钢铁巨头——你看这步棋,表面是商业收购,其实背后带着印度想在全球产业链里“刷存在感”的意思。

2023年10月,它就拿到了给苹果代工的资格。

这两步棋其实是连着下的:先拿到代工能力,再通过收购vivo股份,在手机行业里既有“制造端”又有“品牌端”的话语权。

对印度政府来说,这正好符合它“发展本土高科技产业”的想法;对塔塔来说,既能摆脱“垄断财阀”的坏名声,又能借着政策拿到更多资源,简直是“双赢”。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但这里头有个问题塔塔跟权力走得太近,其实不是什么好事。

“全球化已死”

美国早年也这么干过,1789年刚建国的时候,对英国的工业品收重税,就是为了护着自己家的小厂子。后来美国工业强了,按说该开放了吧?没有,反而把关税提到了49%,一直到二战后成了全球老大,才开始喊“自由贸易”。

说白了,自由贸易是强者的游戏,等自己强了,再让别人按自己的规矩玩。

印度现在的做法,其实就是在学美国早年的路数,只不过手段更“隐蔽”。

不是直接加关税,而是用“股权限制”“高管本土化”这种看似“合规”的办法,把外资的控制权抢过来。这种新的保护主义,比老办法更狠。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你没法说它违法,因为规则是它定的,但实际上就是把外资“赶出去”。像秘鲁对中国纺织业的限制、土耳其对中国钢铁的打压,都是一个路子。

但这里头有个关键区别:美国当年搞保护,是一边关门一边练内功,自己搞技术创新;印度现在是只关门,却没好好练内功。

好多外资企业私下里都吐槽,在印度做生意,政策就像“天气”,说变就变,你刚适应了,它又改了。2014到2021年,有2700多家外资公司撤出印度,不是它们不想做,是实在耗不起——今天被查,明天被冻资金,谁扛得住?

24年印度对中国用“阳谋”!印度魔爪伸向vivo,这背后有何秘密?

结语

2024年这一年,从vivo到小米,从塔塔到印度政府。

其实都在告诉我们:跨国生意里,从来没有“纯粹的商业”,背后都是规则、权力和利益的博弈。

对中国企业来说,以后去海外市场,不能再只看“市场大不大”,更得看“规则稳不稳”——毕竟,再大的蛋糕,要是规则总变,你也吃不到嘴里。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