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552字阅读预计14分钟作者 | 拉维基兰·拉奥(Ravikiran Rao)编译 | 饶金山编译审核 | 胡可怡 张谦和本期编辑 | 杨倩本...
2025-09-23 0
9 月 19 日至 27 日,首届全国科普月欢乐科学游园活动暨朝阳区科技文化嘉年华在奥林匹克公园正式举办。作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关键实践,此次活动由中国科技馆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 “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深度融合” 为核心议题,设置中国科技馆主题展、朝阳区科技文化嘉年华、奥园科技秀场及文创休闲区四大功能板块,涵盖前沿科技展示、沉浸式科学体验、智慧教育实践、科学家对话交流等多元场景,活动期间日均接待公众超 2 万人次,成为兼具专业深度与全民参与度的科普标杆事件。
洋葱学园在奥园科技秀场打造的智慧教育展区,集中呈现了 AI 技术在科普教育领域的落地成果。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学习系统构建了 “预习 - 练习 - 诊断” 全流程服务体系,核心涵盖三大功能模块:“AI 定制班” 基于认知科学模型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AI 私教” 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学科答疑与思维引导,“AI 拍题精学” 依托图像识别技术生成知识薄弱点图谱。
展区同步展示的 “火星基地建设” 项目式学习课程,通过 3D 建模与资源优化算法,引导青少年沉浸式体验太空探索中的科学决策逻辑。平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活动举办日,该系统已服务超 1.1 亿名学生、400 万名教师,深度适配 2000 余所公立学校教学场景,并通过公益项目覆盖 470 万名乡村师生,其 “科技 + 教育” 融合模式连续四年入选教育部智慧教育典型案例。
朝阳区科技文化嘉年华的猿宇宙 Ymeta 展区,以混合现实(MR)技术为核心开展科普实践。现场部署的 “神笔码良” MR 创作工具,借助空间感知与实时渲染技术,实现虚拟三维模型的空中绘制与交互操作 —— 体验者通过触控设备完成太空船轮廓勾勒后,系统可自动生成符合力学原理的三维模型,并支持材质参数调整与飞行模拟演示。
展区设置的 “星际建筑师” 互动项目,要求参与者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虚拟飞行器搭建,系统通过内置物理引擎实时模拟飞行轨迹,同步输出空气动力学优化建议。这种将编程逻辑、空间几何与工程原理融入互动体验的模式,有效降低了前沿科技的认知门槛,相关技术已纳入多所中小学科技实践课程体系。
三体宇宙官方展区以 “科幻叙事与科学原理的共生实践” 为主题,通过场景复刻与技术演示实现科普价值转化。展区核心展项包括直径 8 米的 “智子” 全息悬浮装置,采用多维度投影技术还原质子二维展开的物理过程;“红岸基地” 模拟发射系统则结合射电天文学知识,通过互动操作向公众解析宇宙电波探测原理。
VR 技术支撑的 “水滴探测器” 体验项目成为传播亮点:参与者通过沉浸式设备观摩 “水滴” 与人类舰队互动场景,系统同步解析其表面材料的流体力学特性与强相互作用原理。这种将科幻 IP 与硬核科学知识结合的传播方式,有效提升了公众对天体物理等领域的关注热情,活动期间累计接待科幻爱好者超 3 万人次。
中国科技馆三大主题展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成果的科普转化,“科技改变生活展区” 重点展示 “祖冲之三号” 超导量子计算机缩比模型,通过可视化界面直观呈现量子纠缠与量子计算原理;FAST 天眼科普装置则基于射电信号模拟技术,还原脉冲星观测的完整流程。
“创新赢得未来展区” 展出的仿生软体机械鱼,采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结构,可精准模拟鱼类波动式游动姿态,配套显示屏实时同步肌肉收缩与流体动力学耦合数据。最具代表性的 “VR 火箭发射观礼系统”,通过 360 度环幕与六自由度动感平台,复现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全流程,同步叠加航天测控数据与商业航天产业解析,累计接待体验者超 5 万人次。
5. 国家天文台:科研设施的公众科普开放实践
国家天文台展区依托专业科研设备开展全民科普活动,核心展项包括口径 1 米的太阳光球望远镜,可实时获取太阳表面米粒组织、黑子活动等影像数据,现场科研人员同步解读太阳磁场演化与太阳风暴形成机制。超新星搜寻公众参与平台则构建了 “观测 - 识别 - 分析” 的互动链条 —— 体验者拍摄的星系图像经 AI 算法初筛后,有效数据将纳入国家天文台科研数据库。
配套的 “宇宙时间轴” 互动装置,以时间维度串联宇宙大爆炸、星系形成、暗物质发现等关键科学节点,通过动态可视化技术解析天体物理前沿理论。这种 “科研设施科普化” 模式,实现了专业研究与公众参与的有机衔接,活动期间累计开展科普讲解 200 余场。
奥园科技秀场构建了覆盖全年龄段的科普体验矩阵,30 项互动项目涵盖智能竞技、虚拟现实、编程教育等多个领域。棋艺竞技区的象棋机器人 “元心” 集成深度学习算法,可根据对手水平动态调整对战难度;VR 摩托车体验项目基于 5G + 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未来城市场景的低延迟沉浸式交互。
青少年专属的 “编程工坊” 提供模块化机器人教育服务,通过图形化编程工具引导参与者完成路径规划、物体识别等任务;“科普行动健康小屋” 则整合生物传感、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健康数据监测、中医智能理疗、心理状态评估等服务。该区域通过 “场景化体验 + 知识输出” 的模式,日均服务公众超 8000 人次。
文创休闲区以 “科技赋能生活” 为主题,打造科普化消费场景。“能量加油站” 汇集分子料理、植物基食品等科技赋能餐饮产品,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食材信息可视化查询;“奇物集市” 集中展示 3D 打印文创产品、智能穿戴设备等科技消费品,部分展位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AI 乐玩角” 举办的机器人竞速赛事,采用机器视觉裁判系统实现实时成绩判定,参与者通过移动端编程控制设备完成障碍竞速,赛事同步配套机器人运动原理讲解。数据显示,该区域日均人流量达 2.2 万人次,实现了科普传播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
“科学 π 对・科学家沙龙” 作为核心学术交流平台,每日举办两场主题活动,邀请航天科技、人工智能、天体物理等领域专家开展专题分享。航天科技集团专家结合嫦娥六号采样返回任务,系统解读月球土壤成分分析技术与深空探测发展规划;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则通过医疗影像诊断案例,阐释大模型的技术原理与应用边界。
沙龙创新设置 “科学脱口秀” 环节,采用场景化叙事方式解读专业知识,如以 “宇宙版博弈模型” 阐释暗物质探测原理。活动通过 “线下分享 + 线上直播” 的传播模式,累计吸引线下参与 5000 余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 100 万人次,构建了专业化与大众化兼具的知识传播渠道。
首届全国科普月通过 “核心场馆 + 特色展区 + 互动场景” 的空间布局,构建了 “展示 - 体验 - 交流 - 传播” 的立体化科普体系,其创新实践集中体现三大特点:在内容供给上,实现了量子计算、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与公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既呈现 “祖冲之三号” 等国之重器的科普化成果,又通过 MR 创作、AI 教育等场景降低科技认知门槛;在参与机制上,构建了全龄段覆盖的服务体系,从青少年编程教育到老年健康科普,形成了全民共享的科普氛围;在传播模式上,通过科幻 IP 转化、科学家大众化解读、线上线下联动等创新手段,拓宽了科学知识的传播边界。
从社会价值来看,此次活动不仅直接提升了公众科学素养 —— 现场调研显示,83% 的参与者表示 “深化了对前沿科技的理解”,更构建了 “科研机构 + 企业 + 媒体” 的科普协同机制,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大众化传播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的标志性活动,其 “高精尖科技通俗化、专业知识场景化、科普服务全民化” 的实践路径,为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对营造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的社会氛围、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关文章
本文共5552字阅读预计14分钟作者 | 拉维基兰·拉奥(Ravikiran Rao)编译 | 饶金山编译审核 | 胡可怡 张谦和本期编辑 | 杨倩本...
2025-09-23 0
关于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这件事,多数观点认为短期撑股价,长期难改颓势,但如果换几个角度看,或许会有不同疑问。比如有人觉得合作能给英特尔带来实在订单,...
2025-09-23 0
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一方面,人工智能好像天生就带着点“直男”属性,研究发现它会不自觉地“重男轻女”。另一方面,现实生活里,好像确实...
2025-09-23 0
9 月 19 日至 27 日,首届全国科普月欢乐科学游园活动暨朝阳区科技文化嘉年华在奥林匹克公园正式举办。作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关...
2025-09-23 0
IT之家 9 月 23 日消息,2025 vivo 开发者大会定档 10 月 10 日,OriginOS 6 更新将正式发布。值得关注的是,Origi...
2025-09-23 0
IT之家 9 月 23 日消息,运动相机品牌 GoPro 今日推出了其最新力作 ——MAX 2,支持真 8K 全景拍摄。MAX 2 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其...
2025-09-23 0
我们之前聊过佳能C50的发布(详见下文),当时大家讨论的焦点,还集中在它的性能参数和市场定位上:7K传感器、CINEMA EOS新成员、会不会成为下一...
2025-09-23 0
9月23日,vivo官微宣布:X300全系支持X200 Ultra同款vivo蔡司2.35x长焦增距镜,远方细节清晰可见,成就真正的“望远巨炮”!简单...
2025-09-2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