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AI科技 2025年09月28日 16:34 1 aa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提到半导体制造,绕不开 EUV 光刻机;而说起 EUV 光刻机的 “心脏”,就不得不提德国蔡司的光学系统。

这家企业手握超过 2000 项 EUV 核心专利,垄断该领域 20 年,他们生产的反射镜更是每台 EUV 设备的 “灵魂部件”。

可就在 2025 年第三季度,一则消息打破了这份垄断:中国基于自由电子激光的 EUV 试产设备即将投入使用,不仅在功率稳定性、转换效率上远超 ASML 的方案,还彻底解决了困扰行业的锡污染难题。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明明蔡司的技术壁垒看似牢不可破,中国新技术为何能实现 “弯道挑战”?这背后藏着半导体光刻行业的技术博弈、成本困境与格局变革。

要理解蔡司的垄断底气,得先看清反射镜的 “极致门槛”,每台 EUV 设备里,藏着超过 3 万个蔡司组件,其中最关键的反射镜,尺寸是传统 EUV 的两倍,表面平整度必须控制在 20 皮米以内 —— 这个精度有多夸张?

如果把这面反射镜放大到中国国土面积,整个表面的最大凸起和下凹不会超过 0.4 毫米,相当于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高的山和最深的谷落差不到半毫米。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更难的是制造过程:反射镜由 40-50 层交替的硅和钼组成,每层厚度精准到 2.7nm 钼加 4.1nm 硅,总厚度仅 250-350nm。

需要用直流磁控溅射工艺在极高真空环境下一层层沉积,容错率几乎为零,仅生产周期就长达 12 个月。

这种 “慢工出细活” 的技术,让蔡司牢牢占据了 EUV 光学系统的独家供应地位,全球没有任何企业能短期内替代。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可垄断之下,行业却在悄悄陷入 “技术陷阱”,2023 年底,ASML 发布 High-NA EUV 量产计划(型号 TWINSCAN EXE:5000),号称能把分辨率从传统 EUV 的 13nm 提升到 8nm,单次曝光晶体管密度提升 2.9 倍。

但这款单台售价超 4 亿美元(约 26.47 亿人民币)的 “神器”,实际表现却让押注它的英特尔犯了难。

2025 年第二季度,英特尔用两台 High-NA EUV(总投资 52 亿人民币,相当于建一座中型芯片厂)只产出 3 万片晶圆,连传统 EUV 设备 6-8 万片的产能一半都不到,设备利用率仅约 30%,远未达到每小时 185 片的理论产能。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更尴尬的是,英特尔后来发现,用传统 EUV 加多重曝光技术,不仅能达到和 High-NA EUV 相同的精度,成本还能降低 40%,原本计划用于 Intel 18A 节点的 High-NA 技术,也不得不推迟到 2024 年下半年开发。

这边英特尔为 “高端设备” 头疼,那边台积电的选择却显得格外清醒。

2024 年 6 月,台积电研发高级副总裁米玉杰在硅谷技术研讨会上明确表态,引入 High-NA EUV 仅用于研发和基础设施开发,绝不用于量产。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2025 年 3 月,台积电更是直接宣布 A16/A14 制程、甚至 N2 制程(2nm)都不会采用 High-NA 技术。

他们把宝押在了传统 EUV 的优化上:N2 制程用改进型 0.33NA EUV 加双重曝光,实现了栅极间距 24nm、金属层间距 32nm 的精度,晶体管密度比 N3 提升 15%,和 High-NA 单次曝光效果相当。

更关键的是,N2 制程的良率已达 60%,内部测试还在持续提升,2025 年底产能预计能到 5-8 万片,苹果、NVIDIA 等巨头早已排队预订。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从成本看,月产能 10 万片的工厂用传统 EUV 方案只需投入 315 亿人民币,比 High-NA 方案的 473 亿低 33%,每片晶圆成本更是低 35%。

这种 “性价比路线”,恰恰戳中了 High-NA EUV 的痛点,也让蔡司反射镜的 “高投入” 显得没那么必要。

就在行业开始反思 “光刻技术是否已到尽头” 时,中国的 EUV 方案给出了新答案。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ASML 的高管曾在采访中坦言,“High-NA 可能是最后一个数值孔径,当前半导体光刻技术之路或许已走到尽头”,这话并非空谈。

传统 EUV 用 13.5nm 波长,反射镜反射率最高 70%,而若向 6.7nm 波长发展,反射率会骤降至 35%。

而且EUV 光要经过 11 次反射才能到达晶圆,每次损失累积后,最终效率只剩原来的四分之一。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更麻烦的是 ASML 的锡等离子体光源 —— 激光器击打熔融锡滴产生 EUV 光时,锡蒸汽会污染反射镜,形成 1.2nm 厚的锡层就会导致 20% 效率损失,ASML 只能靠每 2 小时一次的氢原子清洁系统维持,既增加复杂度又提高成本。

中国选择的自由电子激光(EUV-FEL)路线,恰好避开了这些坑。

同样是 13.5nm 波长,EUV-FEL 的功率稳定性能做到 ±0.5%,是 ASML 锡等离子体方案(±5%)的 10 倍;理论转换效率达 15%,是 ASML 的 3 倍。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最关键的是,它完全没有锡污染问题,反射镜清洁周期从 2 小时延长到 50 小时,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这种差异不是简单的技术优化,而是对 EUV 技术架构的重新构建 —— 不依赖蔡司那套 “高难度反射镜”,也绕开 ASML 的光源瓶颈,用全新思路打破了 “只有蔡司 + ASML 才能做 EUV” 的垄断认知。

其实回头看,半导体行业的竞争从来不是 “谁的设备更先进”,而是 “谁能平衡技术、成本与产能”。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过去 20 年,大家都信奉 “更小的特征尺寸 = 更好的性能”,可当 High-NA EUV 把单台设备成本抬到 26 亿,却连传统设备的产能都达不到时,这个逻辑就站不住脚了。

台积电用 “传统 EUV + 双重曝光 + 3D 封装” 实现等效先进制程,中国用自由电子激光开辟新路径,本质上都是在寻找 “光刻技术之外的解决方案”。

如今,3D NAND 存储器靠堆叠提升容量,GAA 晶体管靠四向栅极减少漏电,先进封装让 2nm 芯片实现 1nm 性能,这些都在证明:半导体的未来不在 “二维精度的死磕”,而在 “三维空间的集成”。

国产光学绝地反杀!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重新构建半导体架构

蔡司垄断 EUV 光学 20 年,不是因为它的技术 “不可超越”,而是因为过去没有更好的替代路径。

中国新技术的挑战,不仅是打破了一家企业的垄断,更给行业提了个醒:当一条路走到尽头时,换个思路或许就是新天地。

未来的半导体产业,不会再是 “一家设备商定规则、全球企业跟着走”,而是更多元的技术路线、更开放的供应链,而这最终受益的,会是每一个依赖芯片的行业,以及每一位消费者。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