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光会聊天还不够,得让下工厂、干实事现在全世界都在为ChatGPT这样的AI疯狂,感觉它什么都能聊,什么都会写。但聊得再热闹,如果不能真正帮我们解决...
2025-10-07 0
“我们已越过临界点,技术大爆发已经开始了。”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在2025年6月的一篇重磅文章中写道。
他没有描绘科幻电影般的机器人起义,而是提出了一个更微妙且现实的观点:AI的“奇点”已经到来,只是它没有以一声巨响,而是以温和的方式悄然降临。
这位引领全球AI发展的企业家解释说,我们曾经想象的奇点是一夜之间的巨变,但现实中的奇点更像是逐渐升起的曙光。
不知不觉中,AI正在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思考习惯和生活方式。
在科技领域,“奇点”指的是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那个历史时刻。
过去,人们常常将它想象成一个戏剧性的转折点,仿佛一夜之间世界就会天翻地覆。
但奥特曼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奇点并非一夜之间到来,而是悄然渗透:惊奇变为常态,常态变为底线。”
换句话说,最革命的变化往往发生在无人惊叹的情况下。
如今,这一过程已经启动。
科学家们报告称,他们的研究效率因为使用AI工具而提高了2到3倍。
AI正在帮助人类进行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决策过程,而且这种帮助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不可或缺。
在天体物理学中,“事件视界”是黑洞的边界,越过它的一切连光都无法逃脱。
奥特曼借用这一概念比喻人类在AI领域已经跨过了无法回头的临界点。
这一跨越并非偶然。从GPT-4到o3系列,AI系统在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智能。
它们可以处理海量信息、识别复杂模式,并在毫秒内做出决策。
ChatGPT“已经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人’”,每天有数亿人依赖它处理日益重要的任务。
更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几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奇迹。
奥特曼观察到:“我们很快从惊叹AI能生成文笔优美的段落,转而期待它能创作出文笔优美的小说,从惊叹它能做出挽救生命的医疗诊断,转而期待它能研发出治愈方案。”
这种习以为常,恰恰是奇点正在发生的证据。
奇点临近的最明显标志是AI开始用于加速AI自身的发展。
奥特曼指出:“高级AI,意义非凡,但或许没有什么比用它来加速AI自身的研究更重大的了。”
这种多层次的自我强化意味着,AI进步的速度将不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的。
奥特曼预测:“若能用一年甚至一个月完成十年的研究,进步的速度显然将完全不同。”
就在2025年9月,谷歌DeepMind与布朗大学、纽约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AI解决了流体力学中一个困扰科学家几十年的难题,找到了流体方程中的“不稳定奇点”。
这些奇点极其难以捕捉,因为只要初始条件有微小偏差,它们就会消失不见。
传统数学方法几十年未能突破的障碍,在AI面前迎刃而解。
这一突破不仅对预测台风、改进飞机设计有实际应用价值,更展示了AI如何增强人类科学研究的能力。
当AI能够解决连人类顶尖科学家都感到棘手的问题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某种形式的奇点确实已经到来。
到2030年,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奥特曼认为,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方面,2030年或许不会有天翻地覆的差异。“大家仍会关爱家人、表达创意、享受游戏、湖中畅游。”
但在其他同样重要的方面,2030年可能会与过往任何时代都截然不同。个人的产出能力将远超2020年,这将是惊人的变化。
智慧与能源即创意,以及将创意变为现实的能力将会变得空前充裕。
长期以来,这两者一直是限制人类进步的根本因素,若能拥有充裕的智慧和能源,我们理论上便可拥有一切。
在超级智能触手可及的未来,人类将扮演什么角色?奥特曼给出了一个令人安心的愿景:
“与AI相比,人类拥有一种长期、重要且独特的优势:我们天生就关心他人及其所思所为,而对机器则不太在意。”
他预测,创业圈的技术人员曾经取笑那些“点子大王”他们有想法,却需要找团队来实现。
但这些人即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当AI能够执行大部分实施工作后,真正的创意和洞察力将变得前所未有的宝贵。
“长久以来,创业圈的技术人员总是取笑那些‘点子大王’他们有想法,却需要找团队来实现。但在奥特曼自己看来,这些人即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我们正站在历史的一个独特节点。超级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说的幻想,而是正在成为可实现的现实。
然而,这条通往奇点的道路,并非陡峭的悬崖,而是平缓的斜坡。
我们每天都在向上攀登,却很少意识到自己正在移动。
奥特曼形容道:“我们正攀登在技术指数级增长的漫长曲线上:向前看时,它似乎陡峭得无法攀登;向后看时,却又显得平坦无奇。但它始终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奇妙的特点人类文明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大多数人只是照常过着日常生活,接送孩子、完成工作、享受周末。
奇点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阵低语。
它不会强行闯入我们的世界,而是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的日常。
当你不再对AI的能力感到惊讶时,奇点已经到来了。#头条深一度#
参考资料
1.国研网数据库:《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三大“奇点”或决定人工智能未来》
2.量子位:《躲了科学家几十年的流体不稳定奇点,被DeepMind用AI找到了》
(老A)
相关文章
AI光会聊天还不够,得让下工厂、干实事现在全世界都在为ChatGPT这样的AI疯狂,感觉它什么都能聊,什么都会写。但聊得再热闹,如果不能真正帮我们解决...
2025-10-07 0
根据澳大利亚科技频道HaredwareUnboxed从当地各大零售商得到的数据,在新一代显卡中,NVIDIA RTX 50系列的销量占比为56%,领先...
2025-10-07 0
“我们已越过临界点,技术大爆发已经开始了。”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在2025年6月的一篇重磅文章中写道。他没有描绘科幻电影般的机器人起义,...
2025-10-07 0
当技术不再稀缺,产品唯一“以不变应万变”的锚点只剩一个:人性。我们把近 30 年交互演进拆成 3 条“人性常量”:省力、共情、掌控感,并给出可落地的“...
2025-10-07 0
咱们书接上文,2014年的1月25号,玉兔号月球车的官方微博上发了几个字,写的是“我坏掉了……”。玉兔号出毛病了。到底出了啥毛病呢?运行机构出了毛病,...
2025-10-07 0
在一个洒满暖光的客厅里,年轻女子正耐心地将手机屏幕转向身旁的银发老母亲,那画面像一帧被时光温柔定格的胶片——这是数字时代里代际互动的微观缩影,也是科技...
2025-10-07 0
现在全景相机、VR眼镜越来越火,可你有没有发现:全景图里的高楼总歪歪扭扭,自动驾驶有时认不清路边的树?真不是技术不行,全景图是把球面场景“摊平”成平面...
2025-10-07 0
雷军和胖东来同样靠营销起家的,为什么雷军口碑比胖东来好那么多?听说雷军还去过胖东来学习过!对于这个问题我纠正下表达:雷军和于东来同样是营销起家的……因...
2025-10-0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