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话费充值设“门槛”:50元起充成主流,小额自由去哪了?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9日 16:00 0 aa
话费充值设“门槛”:50元起充成主流,小额自由去哪了?

  “以前每月充10元刚好够扣8元保底套餐,现在打开微信、支付宝,最低都要充50元,多出来的钱就像‘冻’在手机里,既没利息又怕忘记用导致停机。”家住柯岩街道的缪女士最近很闹心,她的父母同住一个小区,老两口共用一个家庭套餐副卡,每月话费加起来不过20元,如今被迫多充值的钱成了“闲置资金”。

  事实上,缪女士的困扰并非个例。近日,“话费最低50元起充”话题持续发酵,在某互联网平台同城热搜上,不少网友吐槽小额充值选项“集体消失”。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第三方渠道普遍抬高充值门槛,而老年群体、低套餐用户受影响较明显。

实测:第三方平台门槛普涨,充值受限

  记者以柯桥本地移动、联通、电信号码为测试对象,对主流第三方充值平台进行了实测,发现小额充值通道基本“名存实亡”。

  微信支付“手机充值”页面中,无论输入哪个运营商的号码,均仅显示50元、100元、200元等五个固定档位,未设置“自定义金额”入口。联系微信客服得到回应:“当前充值面额由与浙江本地运营商的合作协议确定,平台暂无法调整下限。”

  支付宝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在其“手机充值”频道,最低档位直接锁定50元,客服表示:“目前仅支持页面展示金额,暂不接受其他金额充值申请,建议关注后续更新。”

  随后,记者来到淘宝APP,在搜索栏输入“话费”,最上面一栏便出现话费充值,输入本地移动号码,发现在可选择的话费栏,最低起充也为50元,设置了50元、100元、200元、300元,最高500元的充值档位,也不能自定义话费充值金额。

  抖音商城的充值页面同样以50元起步,有柯桥联通用户反馈“通过抖音钱包深层入口可充10元”,但记者多次尝试均未找到该入口,电信和移动用户则直接被限制小额充值。

  官方渠道含小额选项,用户吐槽“不实用”

  那么,是否小额充值服务已经被取消?记者上网搜索了网友的实操建议后发现,目前仅三大运营商官方APP为柯桥用户保留了小额充值功能,但操作便利性与第三方平台相差甚远。

  中国移动APP中,输入号码后,最低可充1元,且支持任意金额自定义充值;中国联通APP最低5元起充,同样开放自定义功能;中国电信APP则最低支持10元充值。但这些官方渠道的“便民功能”,在有的用户眼中却显得“不实用”。

  “为了充10元话费专门下一个APP,还要注册登录,太麻烦了。”缪女士的父亲今年75岁,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智慧助老”智能手机培训,能熟练使用微信、支付宝付款,但对下载新APP、找回登录密码等操作仍感到吃力。在柯岩街道独山社区乐龄中心几位老人纷纷表示:“平时买菜、交水电费都才刚刚适应用微信,充话费突然要换软件,实在不习惯。”

  更令人费解的是运营商官方小程序的“缩水”操作。中国移动的微信小程序中,移动号码最低充值额为30元,且无自定义入口;中国联通的微信小程序起充值默认为50元;中国电信小程序则设置了5元、10元、20元、30元等充值档位,且尾部有自定义入口,且在自定义框内壳设置1—1000元的金额。但入口较为隐蔽,且需点击才能打开,即便是年轻用户也需仔细寻找。“上周帮邻居阿姨充话费,在电信小程序里翻了10分钟才找到自定义入口。”柯桥街道志愿者小王说,社区里不少老人的手机是子女淘汰的旧机型,屏幕小、反应慢,复杂的操作流程让他们望而却步。

  运营商答复各异 民生服务应保普惠性

  针对第三方平台充值门槛远高于官方渠道的问题,记者以用户身份咨询三大运营,得到的答复差异显著。中国联通称,为防范电信诈骗优化第三方充值通道,关闭小额充值是出于账户安全;中国移动客服则对“垄断性充值”的质疑未作明确回应,表示可以在中国移动APP作自定义金额充值;中国电信工作人员更直接,称充值面额由合作平台自主制定,运营商从未对充值金额设限,建议用户向第三方平台反馈需求。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第三方平台每笔充值收手续费,小额充值利润空间小,所以优先被取消。

  对此,相关专家指出,第三方平台设置最低起充门槛,可能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服务方式与金额,平台通过格式条款排除小额选项,有“霸王条款”嫌疑。专家认为,通信服务作为公共事业,普惠性应覆盖不同消费群体,在我区,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和老年群体,许多人用10元、20元等低价套餐,小额充值需求客观存在,平台以“降低成本”“保障安全”“合约到期”等理由取消小额选项,实则忽视低收入人群、老年人基本需求。专家还举例提到,柯桥不少独居老人用手机仅接打电话,每月话费不足10元,强制50元起充让他们一次预存半年以上费用,不仅资金闲置,还可能因忘充值周期停机,影响紧急联系。

  全媒体记者 薛妙珏 文/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