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长假,总有人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假期自由:可等假期结束,出去玩的抱怨“堵到怀疑人生”,宅在家的则感叹“越躺越焦虑”。有人在景区排两小时队只为吃一份网...
2025-10-13 0
编辑:康康
长期以来,关于月球南极的讨论,几乎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词:水。NASA即将执行的阿尔忒弥斯三号载人登月任务,其最初的目标也指向那里。
然而,就在全球目光聚焦于这片冰冷的希望之地时,一份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新研究,悄悄为月球南极的叙事增添了另一条,或许更为古老和深邃的故事线。
这项研究直指南极-艾特肯盆地,那个太阳系内最壮观的撞击伤疤之一,它暗示,在这片寻找未来之水的土地下,可能还埋藏着一把能解锁月球起源的钥匙。
更让人激动的是,一次发生在43亿年前的远古撞击,似乎已经非常贴心地将这份来自月球深处的“大礼”,直接“快递”到了即将着陆的宇航员脚下。
这一发现,让探月目标从揭秘资源争夺,瞬间转向触及星球最古老记忆。全球探月计划或将紧急转向!
“KREEP”在行星科学界的术语中意为钾(K)、稀土元素(REE)和磷(P)的缩写,被认为是月球还是个熔融球体时,在岩浆海洋晚期结晶剩下的“残渣”。
这些物质富含放射性元素,其衰变产生的热量,就像月球早期的“心脏起搏器”,为这颗星球的地质活动提供了重要动力。
那么问题来了,在传统认知里,KREEP物质的大本营在月球正面,特别是风暴洋区域。那它怎么会跑到月球南极去呢?
这个谜题的答案,被亚利桑那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给解开了,而且方式相当颠覆。他们没有盯着KREEP本身,而是重新审视了创造SPA盆地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那颗天外来客是从南边撞过来的。但这个团队综合了地形测绘、月球重力场分布以及卫星探测的月壳厚度模型,重新构建了盆地的三维结构。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撞击方向完全搞反了,应该是从北方来的,一个180度的大逆转。
这个方向的修正可不是小事。新的模型显示,来自北方的撞击物,以一种刁钻的角度切入月球,造就了盆地独特的“泪滴状”形态——向南方向逐渐变薄。
更关键的是,这次撞击就像一把巨大的地质手术刀,不仅在月表划开了直径约2500公里、深达12公里的巨坑,还深达月壳之下,将那些本该沉睡在月球深处的物质给挖了出来。
这些富含KREEP的深层岩石,被巨大的能量抛射到空中,然后像天女散花一样,沉积在了盆地的边缘地带。
这套全新的“送货机制”,完美解释了KREEP为何会出现在这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这次撞击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在月球内部形成的复杂应力场和热异常,很可能深刻影响了后期的火山活动分布,甚至与月球磁场的演变历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当阿尔忒弥斯三号的宇航员踏上月球南极时,他们脚下的每一块岩石都可能非同寻常。
KREEP绝不仅仅是一块奇怪的石头,它更像是一个信息密度极高的“科学胶囊”,内部记录着从月球诞生到太阳系剧变的多重历史。
分析它的成分,钾、稀土元素和磷的比例,能直接追溯月球岩浆海洋的演化过程,帮我们理解月球的“家底”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其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情况,则可以重建月球早期的热演化历史,搞清楚这颗星球的“心跳”是如何从强劲变得沉寂的。
更具戏剧性的是,SPA盆地的形成时间点,大约在43亿年前,恰好处于太阳系历史上一段被称为“晚期重轰炸期”的混乱时代的末尾。
这意味着,被抛射出来的KREEP样品,其年龄和状态,将成为重建内太阳系那段“枪林弹雨”般撞击历史的直接证据。
阿尔忒弥斯三号的着陆点,因此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科学富矿。宇航员们几乎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既能采集到记录太阳系早期环境的表面挥发物——水冰,又能俯身拾起记录月球内部演化史的深层物质——KREEP。这种“买一送一”的好事,简直是行星科学家梦寐以求的。
这一基于轨道遥感数据建立的理论模型,瞬间将阿尔忒弥斯三号任务的科学意义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不再仅仅是一项以工程和资源为导向的重返月球计划,而是升级成了一次关键的、能够验证重大科学理论的远征。
宇航员们的角色,也从探险家,增加了“地质勘探员”和“科学理论验证者”的新身份。
毕竟,目前所有的结论都还停留在模型和推演阶段。最终的答案,必须由宇航员亲手采集的样品说了算。这些样品将被带回地球,接受最精密的同位素、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将大胆的理论,变成坚实的事实。
这个发现的冲击波迅速扩散到了整个国际行星科学界。欧洲航天局和中国的嫦娥系列任务,都可能将SPA盆地作为未来探测的重点研究区域。
一个围绕KREEP的全球探月新热点正在形成,未来的多国样品交换与合作研究,无疑将大大加速相关科学问题的解决。
这项研究的意义甚至超越了月球本身。对SPA盆地这样一个巨型撞击构造的研究,将为我们理解火星、水星等其他岩石星球上的类似地貌提供宝贵的参考模型。可以说,搞懂了月球的这个“巨大伤疤”,就等于掌握了一把理解行星演化的通用钥匙。
一项关于撞击方向的小小修正,就像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它通过KREEP这把钥匙,意外地将月球43亿年前的远古历史、复杂的内部结构,与人类近在咫尺的未来探索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阿尔忒弥斯三号的宇航员们,将有幸成为第一批亲手触碰这份来自月球诞生之初的“放射性遗产”的人类。这不再仅仅是重返月球,这是去亲手触摸一颗星球最深层、最古老的记忆。
相关文章
每逢长假,总有人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假期自由:可等假期结束,出去玩的抱怨“堵到怀疑人生”,宅在家的则感叹“越躺越焦虑”。有人在景区排两小时队只为吃一份网...
2025-10-13 0
有一种人造系统,能像被驯化后的鹰群一般,时刻守候在城市的天际。它们拥有鹰隼般敏锐的视力,灵活穿梭于楼宇之间,捕捉城市每一处细微变化。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
2025-10-13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康康长期以来,关于月球南极的讨论,几乎...
2025-10-13 0
人民财讯10月13日电,木林森10月1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密切关注Micro-LED技术的前沿应用方向。Micro-LED在光互联、高速光模块等领...
2025-10-13 0
“开展载人航天任务,没有女性的参与是不完美的。”“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女性的力量不可替代。”在全球妇女峰会召开之际,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
2025-10-13 0
证券日报网讯 蔚蓝锂芯10月13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马来西亚LED项目尚处于项目早期,需要履行对外投资备案程序。(编辑 袁冠琳)...
2025-10-13 0
10月11日,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中国移动发布“三个再升级”,为中资出海注入碳硅融合的澎湃动能。一是“AI+”云智算基建再升级,全...
2025-10-13 0
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周四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公司首个部署的大规模AI系统——英伟达喜欢称之为AI"工厂"。他承诺这是将在微软Azure全...
2025-10-1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