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刚聚焦到微小核糖核酸(miRNA)研究,这领域就爆了个大雷,学术不端中的论文伪造在这儿成了重灾区。一篇2018年发表、标...
2025-10-17 0
今年,可以说是手机行业的“大年”。
在国补政策的持续刺激下,很多品牌厂商们都挤爆了技术产品力的“牙膏”。
比如苹果发布的iPhone17系列,不仅带来了外观设计和A系列芯片的全新升级,更首次实现全系标配120Hz高刷新率屏幕,起步存储提升至256GB……
“这是iPhone迄今最大的飞跃”。
又比如小米17,由于全系产品力跨代升级,所以新品更是跳过了“小米16”,采用“小米17”命名系列。
然后就是最近发布的vivo X300系列,同样甩出了一大波“王炸”技术。
包括但不限于行业首个拿下“双持久流畅”证书的全新操作系统OriginOS 6;行业独家搭载的VS1芯片与蓝图影像芯片V3+、天玑9500形成“双芯合体 +自研芯片”的协同架构,以及各种软硬件的升级创新……
此外,还有荣耀magic8,通过“8大AI技术领先、8大AI体验领先、4大影像领先、8大性能领先”,直接把智能手机行业带入到自进化AI原生手机时代;OPPO Find X9则同样拥有专属AI按键,支持一键闪记,支持AI实景对话等创新功能。
总之,在下半年的新品发布会上,各家都实现了产品力的跨越式升级。
那么参考过往经验,主流厂商们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都对应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以,在当前行业换机周期拉长,国补红利又进入倒计时的严峻背景下,现在各家冲击高端市场的旗舰机集体大升级,或许是有对市场需求响应的心有灵犀,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想要实现对高端手机市场的冲击和洗牌……
高端手机市场,又一次大洗牌时刻?
现在手机行业的格局很有意思。
在中高端(4000—6000元及以上)市场价位中占第一、第二的品牌,大家都知道,不是苹果就是华为。
这两家就像白酒行业里的茅台、五粮液,任你市场怎么变,品牌地位都屹立不倒。
但是,要说起谁是白酒行业“探花”,谁能坐稳中高端手机市场第三的宝座,好像就没人能那么肯定了。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 Market Pulse和天眼查APP数据,在2024年7月至2025年8月的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榜上,主要是vivo和华为频繁呈现出交替领先的竞争态势,小米和苹果仅在个别月份登顶。
其中在4000元到6000元价格段,剔除掉苹果(主力机型均在6000元以上)后,华为、小米和vivo又占据了前三的位置,对应的市场份额(2025年1-7月)分别为34.3%、23.9%和16.9%。
粗略来看,小米就是现阶段国内中高端手机市场的“探花郎”。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今年1-7月,小米对应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是下滑的,并且下滑幅度达到了4.1%,而vivo则是逆势同比增长了5.5%。
一降一升之间,两者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了明显的“剪刀差”。如果未来此消彼长的趋势继续延续,那么中高端市场“第三名”的座次是不是也就将再生变化?
至于最后谁能占据上风,目前还很难断言。
毕竟,小米和vivo们的“探花”之争从来都不只是市场份额的角逐,同时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与商业哲学的交锋。
在多轮竞争周期的洗礼下,手机行业的竞争范式早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过去以“堆砌参数”和“硬件首发”为核心的竞争手段正在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对综合用户体验——涵盖软硬件协同、AI能力与具体场景解决方案的深度打磨。
这一转变催生出了两种互相兼具、却又各有侧重的思维模式:
一类是以“技术思维”为主导的品牌,比如小米,战略核心在于展示技术领先性。
无论是追求极致的性能跑分、自研的玄戒芯片和澎湃系统,还是生态互联上的紧密跟进,小米本质上都是通过构建清晰可见的技术壁垒来树立高端形象,以说服市场。
这条发展路线上的典范,是以前的苹果,也是现在的华为。
通过自研麒麟芯片、鸿蒙系统及三折叠形态等颠覆性创新,华为在不断重新定义技术赛道的同时,也逐渐铸就了品牌独一无二的高端化优势……
另一类是以“用户思维”为圭臬的品牌,比如vivo(及当下的苹果),其战略重心在于实现技术的人本回归——一切创新皆服务于用户体验。
整体打法不只是单纯追求参数的堆砌,更强调从真实场景出发,让技术创新服务于最终的产品体验和用户感知。
比如苹果的相机,尽管其手机摄像头像素值并非最高,但凭借顶级的算法调校与产品打磨,却依然能获得出类拔萃的成像体验;
又比如此前vivo公布的全新的影像战略,同样也是以「场景解决方案」为中心,推动移动影像从工具向文化载体演进,让专业能力走向普惠化。
基于此,小米和vivo冲击高端的想象力也就呈现出了不同图景:
前者的冲高之路有点像是“开盲盒”,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一旦找到定义品类或时代的硬核科技突破,品牌就能够迅速完成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身份转变。
后者的冲高则更有迹可循。毕竟,“用户导向”路径更容易建立起品牌忠诚度和口碑复利,且一旦在影像、系统等关键领域形成优势引领,品牌还能够形成稳定而长期的市场动能。
就像苹果,现在其a系列芯片、iOS系统确实能打,但整体已经不算是绝对的技术引领者了。最直接佐证便是折叠屏手机的迟迟不见踪影……
既然如此,为什么苹果还是能稳居高端市场的王座?
关键在于,苹果还有一套能够稳定创造好产品的体系化能力。这一体系深度融合了自研芯片、操作系统、应用生态与供应链协同,使苹果能够在技术演进和用户需求之间实现精准平衡,并在长周期内保持产品体验的一致性与高品质。
这也揭示出高端竞争的本质:好产品是好公司的基础,但不是护城河。
在技术快速迭代、创意极易被复制的今天,真正的护城河就两种:一是打造出别人无法复制的标志性创新产品;二就是持续稳定的创造好产品的能力。
现在vivo X300系列和小米17系列都可被称为“好产品”,但未来谁又能将其转化为长期的竞争优势呢?
所以,这场“第三名”之争的终局,本质上也是检验谁能率先从“产品胜利”走向“体系胜利”的关键一役……
2.0创新时代,AI手机的想象力何时爆发?
为什么现在国产手机厂商们都能挤爆产品力的牙膏?
背后折射出的,实际上是品牌创新逻辑和产业能力的系统性升级。
在过去,当产品供应链核心都受制于人的时候,品牌能做到自然就是1.0微创新、小突破,难以触及底层体验的重构。
但现在,随着我国半导体工艺、AI算法等底层技术的逐渐成熟,特别是华为在麒麟芯片上的突破,不仅打破了技术天花板,更重塑了产业信心与创新边界。
所以,更多主流厂商们也就能从过去被动接受技术方案的“跟随者”,逐渐实现在关键领域展开合作共研,甚至是推进深度自研,以掌握技术主导权的2.0无边界创新。
以此次vivo X300系列搭载的四大蓝科技为例,在芯片和影像方面,此前vivo就有“蓝厂配天玑,越用越牛X”的消费者评价,肯定其“联合调校”能力。
但现在,X300系列搭载的蓝晶×天玑9500旗舰芯片,更是由蓝厂和联发科深度共研而来。这也使得vivo的蓝图自研影像芯片V3+可以直接嵌入天玑9500,以实现“双芯合体”的高效协同。
在系统方面,X300系列全系搭载的是以“蓝河流畅引擎”技术重构的OriginOS 6,通过对超核计算、双渲染架构、光子存储等底层技术革新,在流畅性、智能化和人机交互等方面也实现了质变升级……
当然,2.0创新时代的真正想象力还在于AI——这是手机行业已经明确的、下一阶段的发展进化方向。
目前,主流手机厂商们的AI战略方向大致可归为三类:
一是以OPPO们为代表的单点极致派,主张“一力破万法”。
整体逻辑仍以手机为中心,但目标是要做一台“更懂我”的AI手机或AI贾维斯助手,通过强化端侧智能,重构人与设备、人与服务、人与世界的关系。
二是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生态协同派。
它们的AI战略主要是以“人车家全生态”为核心,通过AI技术赋能硬件生态,推动端云协同、异构融合的智能计算架构,从而去尝试实现万物互联互通的远大目标……
三是以荣耀阿尔法(AI)战略为代表的兼容并包派。
据了解,荣耀的AI战略分为三步:从打造智慧手机(AI智能体时代),到构建智慧生态(物理AI时代),最终迈向共创智慧世界(AGI时代)。
从最新发布的Magic8系列来看,荣耀基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对AI手机智能体的落地。
比如荣耀Magic8系列就搭载了行业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进化AI智能体操作系统——MagicOS 10。
其中,拥有自进化能力的AI智能体YOYO有着两大核心超能力:YOYO看见和YOYO执行。一键长按,就能启动YOYO看见,开启与YOYO的视频通话,进行智能体应用交互。
同时,在荣耀魔法大模型3.0、自研的UI Agent能力加持下,YOYO还搭载了行业首发的系统级MCP架构,深度打通系统底层超过80%的高频场景,接入了超过4000个生态MCP和生态智能体,一键启动就能化身为用户的全能搭子:购物搭子、美食搭子、工作搭子……
很明显,荣耀的兼容并包实际上是一个更均衡的AI发展路线。
相比之下,无论是单点技术派,还是生态协同派,在实际推进中则就有点喜忧参半了。
从远景来看,华为、小米们所构建的生态路线是要更具商业想象力的。毕竟,仅一个智能家居市场就有着万亿想象力,远不是卖单个手机市场所能比拟的。
但现实中,小米们的万物互联落地进程高度依赖硬件生态和互联标准的统一,整体推进缓慢且易受外部标准变化的冲击,未来发展兼具高潜力与高风险的不确定性。
而OPPO们所代表的“单点极致”路径,虽然在长远格局上存有不确定性,但在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却更契合实际消费市场需求。
整体优势在于聚焦手机这一核心入口,如果品牌能把AI能力做深做透,那么也就可以进一步强化用户体验感知,甚至形成的技术积累与场景经验也将具备高度可复用性。
即便未来技术路线或生态格局发生变化,那么扎实的端侧能力也可以为品牌转向提供战略支撑……
总之,在AI主导的下一阶段竞争中,限制手机厂商的早就不是外部的技术封锁了,而更多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战略定力、技术耐心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
在手机行业迈入以体验与生态为核心的2.0创新时代后,未来谁能持续构建难以复制的系统能力,谁就能在生态与端侧双轨并进的格局中,赢得真正的市场高地。
相关文章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刚聚焦到微小核糖核酸(miRNA)研究,这领域就爆了个大雷,学术不端中的论文伪造在这儿成了重灾区。一篇2018年发表、标...
2025-10-17 0
今年,可以说是手机行业的“大年”。在国补政策的持续刺激下,很多品牌厂商们都挤爆了技术产品力的“牙膏”。比如苹果发布的iPhone17系列,不仅带来了外...
2025-10-17 0
近日,微盟WAI智能经营Agent迎来一次重要能力升级,引入了多项AI大模型的智能决策与自动化能力。本次升级聚焦商家营促销尤其是大促活动,可以帮助商家...
2025-10-17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二手圈最近搞大事了——小红书偷偷内测"快捷售卖...
2025-10-17 0
一直以来,台积电的芯片代工业务在业内都是有口皆碑。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订单涌入,台积电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据外媒报道,手机芯片两大巨头——高通与联发科...
2025-10-17 0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通讯员 谢梁晖记者10月17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获悉,该校智能学部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梅杰教授团队通过融合机器...
2025-10-17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AI圈又出大瓜+硬核成果双buff事件!先...
2025-10-17 0
文 | 锐观经纬编辑 | 锐观经纬美国康奈尔大学刚亮出的全球首款微波大脑芯片,把计算速度拉到数十千兆赫兹的同时,功耗还不足200毫瓦,这组数据直接戳中...
2025-10-17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