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大疆本次降价是 “自杀式操作”?错!让对手连进场的勇气都没有

排行榜 2025年10月19日 20:41 0 admin

最近大疆的产品降价潮,幅度大到让不少人直呼“这是不过了?”。

按常理说,大疆根本没理由降价——产品卖得火爆,现有竞争对手实力也没到能威胁它的地步,妥妥的行业“大哥”地位。

大疆本次降价是 “自杀式操作”?错!让对手连进场的勇气都没有

但恰恰是这种“没必要”的降价,才藏着大疆最狠的心思:它要的不是短期利润,而是彻底封死整个行业的新来者之路。

这次降价看似是对当下市场的调整,实则是提前给那些“猛龙过江”的潜在对手敲警钟,而真正让大疆警惕的,根本不是现在的同行,而是手握大量摄像头库存、急需新赛道的手机厂商们。

降价的真正靶子:不是老对手,是“跨界抢食”的手机厂商

很多人觉得大疆降价是为了打跑现有的同行,其实格局小了。

现在市面上的无人机、手持相机品牌,要么份额不足大疆的零头,要么技术上存在代差,根本构不成致命威胁。

大疆真正怕的,是隔壁手机行业那群“有钱有技术”的巨头。这几年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各大厂商之前囤积的大量摄像头组件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成了“烫手山芋”。

大疆本次降价是 “自杀式操作”?错!让对手连进场的勇气都没有

这些摄像头可不是普通配件,无论是成像技术、算法积累还是供应链成本控制,都和大疆产品需要的核心部件高度重合。

手机厂商们正愁没地方消耗这些库存,而大疆所在的智能影像领域,恰好是个“看起来能做、且利润不低”的香饽饽。

你想啊,手机厂商本来就懂影像算法,有现成的供应链和品牌影响力,只要把摄像头装到无人机或手持设备上,就能快速推出产品。

这种“降维打击”的可能性,才是大疆最担心的。就像当年充电宝行业爆发,背景是汽车电池供应过剩,厂商们把多余电池做成充电宝才盘活了库存。

现在手机厂商的摄像头库存,就是下一个“充电宝机会”,而大疆必须在他们进场前,把这条路堵死。

掀桌式竞争:把行业天花板拉低,让后来者无利可图

如果你是行业头部,赚得盆满钵满,却发现一群虎视眈眈的对手要进来分蛋糕,该怎么办?

和他们正面打架?不现实,手机厂商有钱有资源,耗下去未必是好事。

大疆的选择更狠:直接“掀桌”,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领域“没饭吃”。它的降价逻辑很简单:自己作为行业定价标杆,只要把价格压到接近成本线,后来者就没了生存空间。

大疆在手持相机领域的地位,就像苹果在手机行业的地位——不仅是销量头部,更是消费者心中的“价值标尺”。

不管什么品牌的同类产品,消费者都会下意识和大疆比:“大疆才卖这个价,你凭什么卖更贵?”这就掐住了后来者的喉咙。

要知道,所有新玩家的利润空间,都在自己的成本和行业标杆价格之间。如果标杆价格直接降到接近成本,新玩家要么亏本卖,要么产品力不如大疆还卖不上价,怎么算都是亏。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苹果把iPhone卖到2000块,其他手机厂商可能当场就得转行;如果特斯拉把电动车卖到5.8万,其他电车品牌只能去卖老头乐。

大疆现在做的,就是这个事。它不是不能赚利润,而是选择暂时放弃利润,换一个“对手不敢进来”的局面。

哪怕自己短期不赚钱甚至小亏也没关系,因为它早就通过前期的市场垄断赚回了成本,而且电子元器件的成本会随着时间下降,账怎么算都不亏。

大疆本次降价是 “自杀式操作”?错!让对手连进场的勇气都没有

老玩家的“降维打击”:从无人机到手持相机,套路早已验证

其实这种“降价清场”的操作,大疆在无人机领域早就玩过一次,而且战绩斐然。

前几年大疆在无人机市场份额已经遥遥领先时,突然启动一轮“自杀式降价”,连自家的中高端产品都不放过。

结果呢?那些规模小、技术弱的同行直接被打垮,要么倒闭要么转型,现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大疆的份额超过80%,几乎形成了垄断。

当时对手的绝望感,现在的潜在玩家可能很快就要体会到:你没做错什么,只是比大疆晚进场一步,就直接失去了定价权。

本来算好的成本模型,因为大疆降价瞬间变得“不成立”——原材料采购量没大疆大,成本比它高,卖价却得比它低,不亏本才怪。

更狠的是,大疆可能还会玩“后手”:等你把产线建好、库存压上时,再降一轮价,那时候新玩家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这种“不给对手留任何甜头”的打法,让大疆在无人机领域“通关”后,又用到了手持相机市场。

大疆本次降价是 “自杀式操作”?错!让对手连进场的勇气都没有

商业竞争的两种活法:要利润,还是要“地盘”?

其实大疆的降价策略,本质是商业竞争的两种选择:有的品牌做大了就追求利润,比如苹果、星巴克、戴森,靠品牌溢价和高端定位赚钱;有的品牌则追求“地盘”,宁愿放弃短期利润,也要把市场牢牢抓在手里,不让后来者有机会,比如可口可乐、椰树,还有大疆。这两种策略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取舍不同。

可口可乐就是最好的例子,完成原始积累后不仅不涨价,还严格控价,让同行根本没机会——“可乐只卖这个价,你凭什么卖更贵?”直接把可乐这个品类做成了“自己的专属领地”。

微软当年也是靠“系统免费试用”的策略,把对手挤出市场,最终成为操作系统巨头。这些案例都证明,有时候“不赚钱”比“赚钱”更可怕,因为它能直接瓦解对手的进场动力。

对手机厂商来说,大疆的降价就是一道“劝退令”:你要进来可以,但得做好长期亏本的准备,而且还不一定能打赢。

更重要的是,手机厂商内部的决策压力比外部竞争还大——股东要看利润,部门要算KPI,如果投入巨资做一个不赚钱的项目,决策者随时可能“背锅”。

就像如果星巴克把咖啡卖到6块钱,所有咖啡创业项目的提案都会显得很滑稽。大疆只需要“不赚钱”,就能让对手陷入“投还是不投”的两难,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总的来说,大疆这次“血亏式”降价,根本不是什么“日子不过了”,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威慑战”。它用短期利润换长期市场垄断,用行业标杆的地位封死新玩家的路。

这种打法看似狠辣,却精准抓住了商业竞争的本质:有时候,比对手赚更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对手赚不到钱。而对消费者来说,短期内能买到更便宜的大疆产品是好事,但从长期看,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是否有利,或许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至少现在,大疆用自己的方式,再次证明了它在智能影像领域的“统治力”。

#时事热点头条说##热点##上头条 聊热点##我要上头条##大疆##财经##经济##商战#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