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草木言”的视频刷屏——有人晒刚收到的有机草本茶,有人分享组织的线下养生锤DIY活动,还有人讨论参与平台的节气打卡计划。这个刚...
2025-10-26 0
汇丰刚晒出量子计算在交易领域的突破喜报,全球金融圈就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末日警告”。
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游说团体,全球金融市场协会(GFMA)最近喊话全行业:应对量子计算威胁的时间窗口正在快速缩小,再不动手就晚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GFMA背后站着全球几乎所有顶级银行、券商和资产管理公司,能让它如此紧张的,是量子计算藏在“黑科技”光环下的破坏力,一旦成熟,现在金融业赖以为生的加密体系将像纸糊的城墙一样脆弱。
很多人可能会问:量子计算机不是还没普及吗?GFMA也说了,实质性威胁要到2030到2035年才会显现,为啥现在就急着喊“狼来了”?这里藏着一个致命的漏洞,“先存后破”。
现在我们每笔手机支付、每个银行转账、每份理财合同的加密数据,一旦被黑客偷偷截获储存,等到10年后量子计算机足够强大,就能轻松破解。
就像现在把贵重物品锁进保险柜,却被人偷偷配了钥匙,只是要等十年后才来开锁,想想都后背发凉。
更让人揪心的是行业里的糊涂账。
芬兰银行今年早些时候的调查戳破了真相:足足三分之一的金融公司连实施后量子加密技术需要多长时间都不知道,更别提制定具体方案了。
反观另一边,Google量子AI团队早就算出,一台一百万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只需运行一周就能破解当前广泛使用的RSA-2048加密算法,而这种算法正是金融交易的“安全标配”。
要理解金融业的恐慌,得先搞明白量子计算机到底是个啥“狠角色”。
咱们平时用的传统电脑,处理信息靠的是“位”,要么是0要么是1,就像开关不是开就是关,处理数据得一个接一个来,效率有限。
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是“量子比特”,这东西自带量子力学的“超能力”,叠加态。
简单说,没完成计算前,它可以同时是0和1,就像一枚硬币抛起来还没落地时,同时处于正面和反面的状态。
这样一来,3个量子比特能同时处理8种可能性,4个量子比特能处理16种,每多一个量子比特,处理能力就翻一倍,完全是指数级的飞跃。
打个比方,传统计算机破解一组复杂密码,好比在图书馆里一本本翻书找答案,可能要花几百年;量子计算机则是同时翻看所有书籍,眨眼间就能锁定结果。
这种速度优势,直接戳中了金融业的命门,加密安全。
面对这场“量子风暴”,金融巨头们已经行动起来。
摩根大通10月刚宣布砸出1.5万亿美元搞“安全与韧性倡议”,其中量子计算被列为前沿科技的核心赛道,计划打通从量子芯片到加密应用的全链条。
汇丰更是直接亮出成果,用量子计算实现了更高效的交易,算是把技术用到了刀刃上。
国内的银行也没闲着。
工商银行去年就完成了网络层、应用层加密和数字签名三大场景的抗量子密码试点,采用传统算法和抗量子算法混合使用的方式求稳。
华夏银行更狠,直接和清华团队合作,把全球首个量子直接通信技术用到了数字信贷和远程办公场景,靠量子不可克隆的物理原理防窃听。
但巨头的动作挡不住行业的集体迷茫。
除了芬兰调查里那些“心里没数”的公司,不少中小金融机构还抱着“等标准明确再说”的心态。
可标准其实已经在路上了:美国NIST在2024年就发布了首批三项后量子密码标准,核心的ML-KEM算法已经能用于支付信息加密,今年又补选了HQC算法当“备胎”,以防主力算法出漏洞。
更关键的是,技术落地没那么容易。
工行试点时就发现,抗量子算法会让应用层交易响应时间变长,每秒交易笔数下降,对快捷支付这类敏感场景影响不小。
这意味着升级不是装个软件那么简单,得换硬件、改系统,从头到脚进行改造,成本和难度都不小。
眼看行业进度不一,监管层已经坐不住了。
日本金融厅(JFSA)今年5月率先出手,直接要求银行必须采用能抵御量子攻击的加密技术,成为全球第一个“强推”的监管机构。
英国央行上周也跟进发文,警告金融业“必须立即行动”,因为量子计算不仅能破加密,甚至可能颠覆现有的交易速度规范,到时候整个市场的运行逻辑都得改写。
GFMA则建议,监管不用搞新规则,在现有框架里加把劲就行,重点要推动支付基础设施这类“关键部位”先升级,还得让各国标准尽量统一,别搞出分裂。
国际上的技术竞赛也已经白热化。
美国靠摩根大通的资本输血加速量子产业商业化,中国不仅有工行、华夏银行的应用试点,还主导了量子密钥分发的国际标准,“墨子号”卫星构建的星地通信网更是实现了绝对安全的传输。
连加密货币领域都急了,BTQTechnologies已经用NIST的ML-DSA算法搞出了抗量子的比特币演示,就怕2.4万亿美元的市场受冲击。
从汇丰的交易突破到摩根大通的万亿投资,从NIST的算法标准到各国的监管动作,量子计算对金融业的影响已经从“遥远的未来”变成了“眼前的挑战”。
GFMA的警告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给所有还在观望的金融机构敲了警钟:现在不准备,等到2030年量子计算机真正“出鞘”,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毕竟在这场量子安全战里,最大的风险不是技术太难,而是意识不足。
当三分之一的公司还在原地迷茫时,巨头们已经开始跑了。
金融安全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量子时代的门票,容不得半点拖延。
相关文章
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草木言”的视频刷屏——有人晒刚收到的有机草本茶,有人分享组织的线下养生锤DIY活动,还有人讨论参与平台的节气打卡计划。这个刚...
2025-10-26 0
很多自媒体和很多键盘手都说玲珑一号核反应堆能用于中国的核动力航母,理由是说玲珑一号足够小巧,说玲珑一号核反应堆高度只有14米,宽度只有10米,说这样完...
2025-10-26 0
汇丰刚晒出量子计算在交易领域的突破喜报,全球金融圈就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末日警告”。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游说团体,全球金融市场协会(GFMA)最近喊话全...
2025-10-26 0
根据科技媒体XiaomiTime消息,小米近期推出的小米15T手机引发行业对其五年更新承诺真实性的讨论。该机型出厂搭载Android 15系统,而非同...
2025-10-26 0
作为苹果全新定义产品,iPhone Air发布以来便陷入两极化争议,喜欢的人吹成“工业奇迹”只有苹果能做到,大多数网友却吐槽“工业垃圾”配置差劲。事实...
2025-10-26 0
当前AI大模型发展迅猛,算力需求高涨,中兴通讯、中科曙光、浪潮信息和紫光股份这四家公司在算力领域各有侧重。为了让你能快速了解它们的核心定位,我为你梳理...
2025-10-26 1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毫无疑问,过去近50年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所完成的,绝对是一场非凡的变革。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创造了伟大奇迹!”10月...
2025-10-26 0
中经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由于AI热潮驱动下的内存供需失衡还在持续。10月22日,集邦咨询(TrendForce)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全球内存现货市场正...
2025-10-2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