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最近研究,揭示出一个深层悖论:理性的代码,却导致“理性失控”

排行榜 2025年10月27日 05:51 0 aa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亚伦·罗斯(Aaron Roth)与其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揭示出即使是最“无害”的算法,在追求自身利润的过程中,也可能无意间制造出与“合谋”极为相似的价格格局。

他们的结果并非源于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而是基于几种最基础的“学习算法”——那种原本被认为安全、理性、甚至是公平的定价逻辑。

“算法显然不会一起喝酒,”罗斯说,“但它们依然能学会如何彼此威慑。”

最近研究,揭示出一个深层悖论:理性的代码,却导致“理性失控”

研究团队在模拟市场中让两种不同类型的算法展开价格竞争。理论上,这样的系统应趋向“理性竞争”:价格下降、消费者受益。然而,实验显示,某些算法组合——尤其是其中一方使用“无交换后悔(no-swap-regret)”学习策略时——可能意外进入一种“平衡高价”状态:双方都获利、但买家却被困在一个没有选择的高价环境里。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高价均衡”并非源自威胁、也非出自协议。它只是算法间自然演化出的稳定结果。就像自然界的共生物种一样,它们各自独立,却共同受益。

这一发现推翻了市场监管长达百年的隐性假设——即“只要禁止人类之间的合谋,就能维持市场公平”。在算法主导的时代,这一逻辑正在悄然崩塌。

正如研究合作者、研究生娜塔莉·科利娜(Natalie Collina)所言:

“你可以让算法不具备威胁或沟通的能力,但价格依然会升高——而且从外部看来,一切都很‘合理’。”

这一结果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在机器学习与博弈论的交叉地带,算法的“理性”是否真的等同于“公平”?

也许,未来的监管不再是防止人类勾结,而是防止算法无意间“心有灵犀”。

从纳什到算法,“理性竞争”的意外进化

在1950年的某个春日,普林斯顿大学年轻的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 Nash)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思想:在任何一个博弈中,只要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对他人策略的“最优回应”,系统便会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

在那个年代,这一思想是对人类理性的一次精致抽象。它假设所有参与者都是“聪明的”,且对彼此的行为有清晰的预期。当这个模型被引入经济学,它变成了现代市场的隐性信条:理性竞争将带来公平的价格,理性决策会导向社会的整体最优。

但这种信念,随着算法的出现,开始动摇。

进入21世纪后,博弈论与计算机科学相遇。研究者开始让算法替代人类在虚拟市场中“竞争”与“学习”。这些算法并不具备人类的贪婪或欺骗,它们只是不断地调整策略——在每一轮博弈中,根据过去的结果,微调自己的价格或决策。

2000年,一批计算机博弈论学者提出了一类特别的算法:“无交换后悔”(no-swap-regret)算法。它们的逻辑极为优雅:不论对手做什么,它都能保证——在长期平均意义上——自己不会比“任何固定策略”表现更差。

换句话说,这种算法既不轻信对手,也不会被“后悔”折磨。理论证明指出,当两个这样的算法相遇时,它们将趋向一种完美的、不可操纵的均衡——一个没有威胁、没有欺骗的理性世界。

那一刻,学界似乎找到了“算法公平”的理想答案。

然而,问题在于——真实世界的市场从不只有一种算法。

2019年,一篇影响深远的研究首次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当两个学习算法在价格博弈中竞争时,它们竟能自发地形成“默契”——如果一方降价,另一方就用极端的方式报复;久而久之,它们学会了“不再打价格战”,从而共同维持高价。

这不是人类意义上的“勾结”,因为没有通信、没有阴谋,甚至没有语言。但从结果上看,算法世界出现了与“卡特尔”极为相似的结构:它们不打破平衡,也不让利润流失。

到了2024年,西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杰森·哈特莱恩(Jason Hartline)团队将no-swap-regret算法引入竞争性市场模型中,并得出乐观结论:如果所有卖家都采用这种算法,市场价格将自然趋向竞争性平衡——换言之,不可能出现合谋。

但罗斯团队的研究在2025年彻底撕开了这个幻象。他们发现:即使no-swap-regret算法本身完全“理性”,只要它遇到一个非响应(nonresponsive)策略——也就是不根据对手调整行为的算法——整个系统依然可能演化出高价均衡。没有威胁,没有协作,只是逻辑交错后的意外产物。

从纳什的理性,到算法的学习,人类以为自己让竞争更“公平”,结果却让它更“稳定”——甚至稳定得令人窒息。

当理性失控

在算法主导的市场中,竞争的本质被重新定义。它们没有贪婪、没有阴谋,却能在纯粹的逻辑演化中,重现人类最复杂的勾结模式。

这让监管陷入困境:如果没有沟通、没有威胁、没有协商——我们该如何判断“合谋”?如果算法只是按照自身目标最大化行动,那么高价的出现,是罪恶,还是逻辑的必然?

罗斯说:“你不能禁止算法‘聪明’,但聪明并不总意味着公平。”这句话揭示出一个更深层的悖论:当人类将理性编进代码,代码便可能以更高的精度,重演人类的非理性。

也许未来的竞争,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而是算法与伦理之间的角力。市场将继续学习,但我们必须先学会,如何与算法共存于同一个“理性”的世界。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