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1219亿美元打水漂?一场乌龙戳破AI神话,95%AI公司不赚钱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9日 13:36 0 aa

前言

谁能想到,一场号称“破解百年数学难题”的科技突破,竟在几天内沦为全网笑谈?

OpenAI高调宣布GPT-5攻克10个厄尔多斯难题后,迅速被扒出这些题目早被人类解决,AI不过是“复制粘贴”了现有答案。

这场乌龙像一面镜子,照出了AI行业喧嚣背后的虚火——资本狂热追逐、技术叙事天花乱坠,但落地价值却迟迟跟不上。

看来,这个越吹越大的“AI泡沫”,到底还是栽了。

1219亿美元打水漂?一场乌龙戳破AI神话,95%AI公司不赚钱

从“神话”到“笑话”:GPT-5乌龙事件背后的行业通病

OpenAI的这次翻车并非偶然,近年来,AI领域屡屡出现“技术演示惊艳,实际应用拉胯”的案例。

例如,今年9月,某国际医疗公司尝试用AI大模型辅助诊断罕见病,结果因错误率过高被紧急叫停;同月,一款号称能自动生成法律文书的AI工具,被曝出大量引用虚构法条。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问题:AI的“幻觉”现象(即输出虚假信息)仍是行业难以跨越的障碍,尤其在法律、医疗等容错率极低的领域,AI目前仍难担重任。

资本狂欢与“价值空转”:钱都流向了哪里?

据2025年上半年数据,全球AI风险投资高达1219亿美元,但超95%的公司未能实现盈利,更值得警惕的是,巨头间“左手倒右手”的循环融资加剧了泡沫。

例如,英伟达向OpenAI注资千亿美元,后者又用这笔钱购买英伟达的GPU,双方营收数据好看了,但真实价值创造有限。

1219亿美元打水漂?一场乌龙戳破AI神话,95%AI公司不赚钱

类似情况在半导体、云计算等上游产业链普遍存在,有统计显示,全球AI基建投资中37%的资金在产业链内空转,一旦某个环节断裂,可能引发连锁崩塌。

算力竞赛与资源错配:GPU堆出来的虚假繁荣

企业为抢占先机,疯狂囤积GPU芯片,数据显示,全球算力成本三年暴涨10倍,但实际利用率低得可怜——我国智算中心的平均算力使用率仅30%,这种“囤积却不善用”的模式,导致大量资源闲置。

例如,某欧洲初创公司为训练模型采购了上万块GPU,但因技术不成熟,半数设备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这种“为竞争而竞争”的烧钱游戏,进一步推高了行业泡沫。

1219亿美元打水漂?一场乌龙戳破AI神话,95%AI公司不赚钱

大国博弈下的AI竞赛:政策驱动与风险忽视

美国将AI竞争视为对华战略的关键一环,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星际之门计划”等政策,鼓励科技巨头加大投入。

然而,在“重研发轻监管”的基调下,潜在风险被忽视,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今年多次对AI企业财报“放水”,允许其将未盈利项目计入长期资产,这种宽松环境虽刺激了短期增长,却可能为未来的市场调整埋下隐患。

1219亿美元打水漂?一场乌龙戳破AI神话,95%AI公司不赚钱

总结

AI技术的潜力毋庸置疑,但行业需要从“讲故事”回归“做实事”。

挤掉泡沫、聚焦真实需求,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社会。对于投资者和从业者而言,理性比狂热更重要——毕竟,潮水退去时,才能看清谁在裸泳。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