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聚焦青科会丨小记者对话全球AI大咖,青科会上“童声问未来”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29日 17:50 0 admin

  “Amazing!Your English is so nice!”10月25日下午,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人工智能与科学论坛”现场,荷兰特文特大学教授 W.G.van der Wiel(威尔弗雷德·范德维尔)对着眼前的温州晚报小记者竖起大拇指,甚至笑着调侃:“你们愿意成为我的学生吗?”

  这场由温州晚报联合温州森马协和学校、温州市蒲鞋市小学共同发起的“小记者探峰会”活动,让7名中小学生与全球顶尖科学家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科学前沿,用稚嫩却深刻的提问,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温州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与表达力。 

聚焦青科会丨小记者对话全球AI大咖,青科会上“童声问未来”

小记者现场采访W.G.van der Wiel(威尔弗雷德·范德维尔)

童声提问直抵AI核心

大咖俯身耐心作答

  “如果一名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研究感到好奇,您会建议他们从哪些方面开始学习或探索?”活动刚一开始,来自蒲鞋市小学的小记者王乐溢就抛出问题。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林峰用通俗的语言解释:“AI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和数学,就像小鸟飞离不开翅膀,盖房子离不开地基,你们学习AI可以先从学好基础学科开始。”

聚焦青科会丨小记者对话全球AI大咖,青科会上“童声问未来”

小记者采访张林峰并合照

  在这场聚焦“AI与多学科融合”的高端论坛上,小记者们的提问始终紧扣核心议题。面对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Xavier Bresson(塞维尔·布雷松),温州森马协和学校的小记者陈禹璇追问:“在您研究的工程技术领域,使用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布雷松认真回应:“最大的挑战是‘AI决策的透明度’,就像医生看病不能只靠机器判断,我们需要让AI 的‘思考过程’被人类理解,这也是未来需要你们探索的方向。”丹麦科技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Andy Sode Anker(安迪·索德·安克)则被小记者关于“科学家最重要品质”的提问打动,他分享道:“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多看书,努力学习不放弃,具备创新精神。”

聚焦青科会丨小记者对话全球AI大咖,青科会上“童声问未来”

小记者采访Xavier Bresson(塞维尔·布雷松)

跨领域交流收获满满

出版人分享“阅读与成长”

  除了聚焦AI技术,小记者们还将目光投向科学背后的“传播力量”。在与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资深出版编辑Antigoni Messaritaki(安提戈尼·梅萨里塔基)、亚太区总监杨萍萍的交流中,小记者们好奇地追问“科学家的论文是如何变成书籍的”“您小时候最喜欢的科学书是什么”。

聚焦青科会丨小记者对话全球AI大咖,青科会上“童声问未来”

小记者采访杨萍萍并合照

  “一本书从作者投稿到出版,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编辑、校对、审核等,就像给科学知识‘把关’。”杨萍萍向小记者们娓娓道来出版流程。

  “我小时候最爱读《哈利·波特》,不知道你们是否也喜欢?”面对年仅8岁的黄歆然关于幼时阅读书籍的提问,Antigoni Messaritaki的分享也让小记者们深受启发。

小记者感言:

“见到大咖的瞬间,更想当科学家了”

  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的兴奋劲儿仍未消退。“我和Antigoni Messaritaki加了微信!”陈禹璇举着手机向同伴展示。蒲鞋市小学的丁抒旸则对威尔弗雷德的话印象深刻:“我们还是需要多多动脑做事,能自己做就自己做,不要太过依赖AI。”

  温州森马协和学校的马闻璟则是脑子里冒出了好多奇思妙想,想着以后AI能发明“错题魔法本”,扫一眼错题就自动分析薄弱点,又或者是AI“梦想翻译官”,帮动物和人类说话。

  当7名小记者与各国科学家合影时,他们手中的采访本记录下的不仅是答案,更是一颗颗被点燃的科学火种。

看小记者现场播报

聚焦青科会丨小记者对话全球AI大咖,青科会上“童声问未来”

从采访到微信好友:我与科学家的“破壁”时刻

温州森马协和学校十年级

陈禹璇Sandra

  这个秋日,我以英语小记者的身份走进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当“人工智能与科学论坛”的招牌映入眼帘时,我仿佛看见一条由数据与公式汇成的璀璨星河,在我面前无声奔流。而我,将在这片深不见底的智慧之海中,打捞照亮未来的声音。

  论坛的会场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样充满科幻的冷光,反而被一种温润的学术氛围笼罩。当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科学家们走上讲台,他们口中艰深的术语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成了他们用以描绘新世界的颜料。荷兰特文特大学教授W.G.van der Wiel先生畅谈他硅基可重构非线性计算成果,我看到了他眼里对物理的热情;Cat Sinclair-Jones对未来的展望,更是向我们寄托希望;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林峰先生的交叉学科讲坛同样精彩无比,台下掌声一阵又一阵。

  我的任务,是为这些宏大的构想寻找人性的锚点。在短暂的茶歇间隙,我们拦住了一位刚作完报告的专家Antigoni小姐。小记者们围上去你一句我一句,这位美丽的小姐姐热情洋溢地和我们讨论起来。当我提到我学希腊语的经历时,她转过头来说:“我是希腊人!”我们两个眼里全是惊喜,最后她还要和我加微信!幸福如潮水般涌来了!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搭建这个平台,让我们进行对话的意义。科学追求的是宇宙的真理,而我们要关注的是这棵真理之树下,人的惊叹、彷徨与希望。我所做的,正是在逻辑的铜墙铁壁上,叩响一扇通向共情的窗。

  峰会落幕,人潮散去。我收拾好录音笔和写满笔记的本子,走入温州初秋的晚风。此时,我坚定了自己未来本科阶段的学科方向——我想申请医学相关交叉学科。这将是我理想星空之中点燃的一朵星火,那也将是关于未来的,最浪漫的诗篇。

聚焦青科会丨小记者对话全球AI大咖,青科会上“童声问未来”

小记者采访Andy Sode Anker(安迪·索德·安克)


课本里的“人工智能”,竟以这么酷的样子走进现实

温州森马协和学校五年级

马闻璟Kiri

  10月25日,我非常荣幸能以英语小记者身份走进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人工智能与科学论坛”,胸前的小记者证格外闪亮。一进会场,大屏幕上跳动的AI模型、科学家们热烈讨论的场景,瞬间让我屏住了呼吸——原来课本里的“人工智能”,正以这么酷的样子走进现实。

  采访环节最让我难忘。我用英语向一位来自新加坡的科学家提问:“作为一名科学家,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笑着说:“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多看书,努力学习不放弃,具备创新精神。”

  后来我们还听了科学家们的讲座,他们介绍了很多关于化学物理和AI的关联。我一边努力去聆听、记笔记,一边惊叹,原来AI不是“遥远的科技”,而是就在身边的“超级帮手”。

  听着科学家们的分享,我的脑袋里冒出好多奇思妙想:要是AI能发明“错题魔法本”,扫一眼错题就自动分析薄弱点,学习肯定更轻松;要是有AI环保小卫士,能识别垃圾并自动分类,地球会更干净;甚至可以有AI“梦想翻译官”,帮动物和人类说话,我就能知道小猫小狗在想什么啦!

  晚上,当我写这篇采访手记时,我仍然很激动。这次采访让我明白,AI是科学家们用智慧种下的“魔法种子”,而我们这些小朋友,要好好学知识、多提问,未来也能和AI一起,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原来科学家小时候也看《哈利·波特》

温州森马协和学校三年级

黄歆然Twilight

  星期六,我作为英语小记者,参加了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采访了AI领域的8位科学家,他们跟我印象中的科学家很不一样。

  我以为他们会只讲AI,但他们却回答了我想问的所有问题,让我特别惊喜。比如,我问科学家是不是小时候数学就很好?他们说并不是这样子的,不是所有的科学家小时候都是数学课代表。

  我又问:如果我现在学好数学,对于未来我使用AI改变世界是不是有帮助?他们说,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学好它是通往科学世界的一条路径。

  我又问了关于阅读的问题:我现在8岁,在你8岁的时候,你喜欢看什么书?我以为他们会喜欢那些生涩的科普书籍,但他们中有人看《哈利·波特》,我很惊喜,因为我也在看!我又问:你有什么书推荐给我,可以让我更了解这个世界?不同的科学家给出了不同的推荐,但是他们都说“博览群书很重要”。

  我发现所有的科学家都是知识渊博的人,他们小时候基础知识就很扎实,并且一直保持好奇。我想,成为一位科学家不仅要付出当下的努力,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未知。

聚焦青科会丨小记者对话全球AI大咖,青科会上“童声问未来”

小记者采访Antigoni Messaritaki(安提戈尼·梅萨里塔基)


听科学家讲AI:一场超酷的科学对话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六(4)班

王乐溢

  在温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采访区,我攥着提前写好问题的笔记本,手心都有点出汗——要和中外顶尖的科学家聊天,我既期待又紧张,可见到荷兰来的Wilfred教授时,这份紧张一下子就散了。

  他没有说那些我听不懂的专业词汇,反而笑着伏下身来问:“你们平时摸东西,能知道是软是硬、是冷是热对不对?”我使劲点头,他接着说:“这就是手指在传递信息呀,我研究的‘物理计算语音识别’,和咱们身体的小秘密特别像!”那一刻,我眼睛一下子亮了,心里满是惊喜——原来我以为遥不可及的科学,居然就藏在每天的小动作里,就像发现了藏在口袋里的糖果一样开心,之前觉得“科学很难”的想法,一下子被冲得无影无踪。

  后来采访张林峰院长时,我的心又被轻轻撞了一下。他说AI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和数学,就像小鸟飞离不开翅膀,盖房子离不开地基。我突然想起课堂上,有时候觉得公式又难又没用,还偷偷开过小差。现在才明白,那些我没太放在心上的知识,竟然都是未来探索AI世界的“钥匙”。采访时,科学家们都提醒我们“需要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别害怕问‘为什么’”。听着这些话,我心里暖暖的,之前觉得科学难的胆怯少了很多,反而盼着以后多观察、多提问,好像对科学的热爱,又多了好多力气。

  采访结束后,我走在会场的走廊里,脚步都比来时轻快。原来科学家们不仅有厉害的学问,还特别会把复杂的知识讲得让人明白。这一天,我不仅知道了“物理计算”“AI与数学”这些新知识,更觉得自己好像踮起脚尖,就能碰到科学的边儿了,这种靠近梦想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人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六(6)班

周焕杰

  非常有幸能以一名晚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现场。这场汇聚全球顶尖智慧的盛会,对我而言,如同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让我在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 

  在峰会上,我与小伙伴们一起采访了来自物理、人工智能、数学等不同领域的多位科学家。面对我们这群充满好奇的小记者,他们没有谈论艰深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其中,张林峰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AI和数学是密切相关的。”这简短的解答,如同一道闪电,让我瞬间明白了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竟是通往未来科技的“钥匙”,也让我坚定了要学好数学的决心。

  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的科学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我学会了如何构思问题、如何记录要点、如何清晰地表达。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的分享让我对“科学”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原来,科学家并非遥不可及的“天才”,他们是一群最为执着和勇敢的探索者——坚持理想、不断提问、勇于试错,即使经历无数次失败,也依然有勇气重新开始。这份精神,比任何科学知识都更让我感动和敬佩。

  感谢学校与青科会给予我这无比珍贵的机会。这次经历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未来,我渴望成为一名科学传播者,用我的笔和声音,将科学的有趣与美好讲述给更多人听,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梦想。



来源:温州晚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