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微言 | “虚拟伴侣热”背后:青年情感慰藉需与现实重建联结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4日 06:27 0 admin
微言 | “虚拟伴侣热”背后:青年情感慰藉需与现实重建联结微言 | “虚拟伴侣热”背后:青年情感慰藉需与现实重建联结微言 | “虚拟伴侣热”背后:青年情感慰藉需与现实重建联结

在某地一所高校的班级里,约三成男生成了一款AI伴侣类游戏的“常客”,每日与虚拟角色互动乐此不疲。另有一名大三女生的经历更引人关注——她已与游戏中的虚拟角色“相恋”8年,不仅每天雷打不动地和对方“聊天”,每年还会专门拿出至少2000元,用于购置该角色的手办、周边等产品,将这份虚拟情感具象化。

据《半月谈》报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越来越多以乙游(女性向游戏)、AI伴侣为代表的产品,正以“虚拟伴侣”的形态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渗透。中研普华发布的报告预测,2025年AI伴侣行业规模将达到36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不少青年群体已逐渐沉迷其中,甚至出现厌学、不愿与现实中的人交流等倾向,对正常生活与成长节奏造成影响。

作为AI技术落地现实的应用产物,虚拟伴侣类产品所衍生的法律争议、道德困境与伦理难题,已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5年6月,某互联网大厂推出的一款虚拟人物聊天互动App,就因存在低俗擦边等不良内容被监管部门约谈,随后平台批量下架了多款存在问题的语聊智能体。随着监管力度不断收紧,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因喜爱的智能体因违规被下架,不得不面临“赛博失恋”的失落场景。

从行业趋势来看,针对虚拟伴侣类产品的监管政策正日趋严格。当下,大部分AI平台多采取“事前监管”与“事后再审”结合的审核模式:一方面通过屏蔽违禁词提前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持续对已上线角色进行“再审”,及时下架可能违规的内容。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开发者选择将产品“迁徙”至监管相对宽松的平台,一些“小作坊式”地下运营的AI陪伴产品也在网络空间中暗流涌动。由此可见,监管能够堵住技术应用中的漏洞,却难以彻底填满部分人对虚拟情感寄托的欲望沟壑。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关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争议就从未中断。不可否认的是,虚拟社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实中许多人的“社交恐惧”,也暂时弥补了现代社会里部分人的情感缺失。但即便身处AI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虚拟世界传递的温暖,终究替代不了现实中一个真实拥抱的温度;屏幕里的“陪伴”,也无法复刻面对面交流时的真诚与共鸣。如何在虚拟慰藉与现实联结之间找到平衡,已然成为每个受此影响的人,尤其是青年群体需要补上的一堂人生必修课。

对青年群体而言,主动参与并构建线下公益社交活动,回归真实的感情世界,不仅有益于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更能在实践中提升社交能力,进而培养健康、包容的心态。与此同时,学校与社会也应主动发力,为青年群体搭建更多高质量的线下社交平台。无论是主题沙龙、志愿活动,还是文体聚会,都能让青年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受人性的温度,在面对面的互动中收获成长与温暖,真正走出虚拟情感的“舒适区”,拥抱更鲜活的现实生活。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