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研机构称监测到5个月来最强烈太阳耀斑】财联社11月5日电,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1月4日,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太阳天文学实验室与西伯利亚分院日...
2025-11-05 1
近日,一条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新闻,可能正在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一些底层逻辑。
由彭海琳教授领导的团队,利用一种叫“冷冻电子断层扫描”的技术,首次看清楚了芯片制造过程中一种关键材料——光刻胶,在液体里到底是怎么运动的。
芯片制造里最复杂、最花钱也最花时间的步骤,叫光刻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米粒上雕刻一幅极其精细的《清明上河图》。光刻胶,就是雕刻时用的“颜料”。这“颜料”的性能,以及它在一种叫“显影液”的液体里如何被清洗掉,直接决定了你刻出来的图案清不清晰、会不会出错。
长期以来,光刻胶在显影液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对全世界的工程师来说都是一个“黑匣子”。工业界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试验,像炒菜一样不断调整配方和火候,成本极高,效率极低。
北京大学干的这件事。就是在芯片制造的标准流程中,当光刻胶正在被显影液溶解的那个瞬间,用一种超快速的方法把这些液体“急冻”起来,速度快到分子都来不及反应,被“定格”在了当时的状态。然后,他们用冷冻电镜这个强大的显微镜,从不同角度给这个“冰块”拍照,再用电脑把这些照片合成为一个三维立体的动态影像 。
这一看,就看出了大问题。以前大家以为,被溶解的光刻胶分子会均匀地散布在液体里。结果发现,根本不是!大部分的光刻胶分子都喜欢“抱团”,而且喜欢吸附在液体的表面,形成一个个大小约30纳米的“小颗粒”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洗碗的时候,油污不是均匀地溶解在水里,而是在水面上结成一个个小油珠。这些光刻胶“颗粒”就是芯片的“杀手”,它们很容易重新沉积到已经被刻好的精密电路上,把本该分开的两条线路连在一起,造成短路,这个芯片就废了。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解决方案就变得清晰了。
研究团队提出了两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一是稍微提高一点烘烤温度,让光刻胶分子在溶解前就没那么容易“抱团”;二是在清洗的时候,让显影液像一层连续的水膜一样流过芯片表面,把这些“颗粒”顺势带走,不给它们重新落下的机会。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在12英寸的晶圆片上,由这种光刻胶残留物引起的缺陷,被成功消除了超过99%。
对于芯片制造厂来说,这可能就意味着从亏损到盈利的巨大转变。尤其是在7纳米及以下的先进制程,因为技术极其复杂,任何一点小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晶圆报废,成本高昂。北大团队的方案,不是去发明一种全新的光刻胶,而是通过优化现有工艺,直接将缺陷率降低了99% 。这是一种极其聪明和务实的做法。
所以,中国的芯片制造商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改进工艺控制,就能大幅提升高端芯片的生产成功率。这在被外部封锁、难以获得最新最好材料和设备的当下,无疑是雪中送炭。它绕开了直接硬碰硬的材料研发难题,从“怎么用好”这个角度,为国产芯片的量产扫清了一个关键障碍。
这对于中国的光刻胶产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们国家的芯片产业正在奋力追赶,光刻胶作为核心材料,市场规模正在飞速增长。根据锐观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我国光刻胶市场规模已经增长到114亿元以上,预计今年将达到123亿元。
其次,它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胜利,一个自主研发的强大工具。这个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本质上是一个可以看清分子世界真相的“超级显微镜” 。这次它被用来解决了光刻胶的问题,下一次,它就可以被用来研究芯片制造中同样关键的“蚀刻”过程、“清洗”过程中的液体化学反应。
过去,我们追赶国外先进技术,很多时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模仿,无法超越。而现在,我们拥有了可以洞察“所以然”的工具。
这标志着中国的半导体研究,正在从应用层面的追赶,开始走向基础科学和底层原理的探索与引领。这种能力的建立,比突破某一个单一产品要重要得多,它是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
然而,在为这项重大突破感到振奋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绝对的清醒和客观。一项技术的突破,并不代表整个产业的全面赶超。我们必须直面中国光刻胶产业与世界顶尖水平之间的巨大差距。
今天的全球光刻胶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几乎被日本企业完全统治。东京应化、JSR、信越化学、富士胶片这几家日本公司,再加上美国的杜邦,它们合计占据了全球高端光刻胶市场90%以上的份额 。
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做到垄断?因为他们有长达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比如,有报道提到,日本顶尖光刻胶的纯度可以做到“小数点后九个九”的级别,而我们国内的产品可能只能做到“七个九” 。这看似微小的差距,在纳米级别的芯片制造中,就会被无限放大,直接影响良率和芯片性能。
虽然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光刻胶产业发展很快,但主要成果集中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PCB光刻胶和部分面板光刻胶领域。在技术壁垒最高的半导体光刻胶上,我们的国产化率低得可怜。
所以,北京大学的这项突破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它立刻就能让我们生产出比肩日本的顶级光刻胶,这是不现实的。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全新思路。既然我们在“造颜料”的百年工艺积累上暂时落后,那我们能不能在“用好颜料”的科学方法上实现领先?
北大团队的研究成果恰恰证明了这条路是可行的。它让中国的芯片制造商有能力在拿到一种光刻胶后,不再仅仅依赖供应商给出的一个模糊的使用说明,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科学分析,找到这种材料的最佳使用方式,把它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甚至弥补材料本身的一些不足。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在产业链中的主动权。
无论如何,这次北京大学团队取得的突破,其战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标志着我们在芯片制造的核心工艺环节,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迈出了一大步。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这种依靠底层科学原理创新来驱动产业升级的能力,比单纯引进技术、购买设备要重要得多。它给了我们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底气。从这个角度看,这不仅仅是一篇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论文,更是我们迈向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一块坚实的铺路石。前路漫漫,但曙光已现。
相关文章
【俄科研机构称监测到5个月来最强烈太阳耀斑】财联社11月5日电,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1月4日,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太阳天文学实验室与西伯利亚分院日...
2025-11-05 1
近日,一条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新闻,可能正在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一些底层逻辑。由彭海琳教授领导的团队,利用一种叫“冷冻电子断层扫描”的技术,首次看清楚了...
2025-11-05 1
近日,郑州市区众多餐饮商户向记者反映,饿了么平台强制商家参与高额补贴活动,导致商家利润微薄甚至亏本经营。一场看似促销的活动,背后却是商户在“参与无利润...
2025-11-05 2
智通财经APP获悉,Omdia最新发布的《2025年度电信网络云市场追踪与预测报告》指出,全球电信网络云基础设施与软件支出预计将从2025年的174亿...
2025-11-05 1
从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到四通八达的高铁线路,从密布的空中航线到深入乡村的硬化公路,从广泛覆盖的5G网络倒轻点指尖的智慧购票,过去五年,“中国速度”举世...
2025-11-05 1
文 | 明晰野望打铁要趁热,而精明的OpenAI CEO奥特曼则是要趁着美股这一波AI科技牛,尽快去敲钟,兑现万亿估值。除了比预想早的上市计划,最近的...
2025-11-05 3
记者从武汉科技大学了解到,该校张凌博士、教授写作的《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扩散机理研究》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据介绍,针对当前社交媒体中出现的群体极化、网络谣言...
2025-11-05 2
来源:潮新闻 陈笑笑一边操作着无人机,一边观察着进度。除了无人机操作手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杭州灵兔残疾人低空服务队队长。今年48岁的陈笑笑,十年前...
2025-11-05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