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02日 21:17 0 admin

人间的温暖从不在遥远的传奇里,而藏在你我身边的细碎日常中。那些微光交织成照亮人间的星河,让我们看见,温暖从不是孤例,而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人间本色。

温暖,藏在陌生人不经意递来的关怀里,猝不及防的善意融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9月6日凌晨2点,网约车司机陈先生在江苏苏州太仓接到一位大爷打车前往上海。

原本一趟寻常的长途订单,却因一份突如其来的关心变得格外动人。

陈先生在苏州跑网约车十年了,当天的行程大部分时间在夜色中平静度过,在一个红绿灯前短暂停下时,陈师傅顺手拿起手边的面包咬了几口充饥,没想到这寻常的举动触动了乘客大爷的心。

大爷说陈先生太辛苦了,快到目的地时非塞给他100块钱,让他回去“吃点热乎的”。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

陈先生说,当时他感到很惊喜,“尽管此前也有其他乘客多付费给我,但都是因为及时将赶时间的顾客送到机场或帮助乘客,像大爷这样单纯心疼和关心我的,还是头一回”。

事件被网络上,网友大呼暖心,称“这哪是多给的一百块,是人间烟火的温度。”

这份善意也在陈先生心中种下传递的种子,他表示:“希望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我也会将大爷这份爱和善良传递下去,希望他老人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不止于陌生人的偶然相遇,这样真挚的善意,还出现在哈尔滨一位月嫂和雇主之间。照顾宝宝56天的月嫂在结束服务离开那天,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红包,抽出300元现金轻轻压在被子下,宝妈整理床铺时,意外发现这份心意当场愣住,反应过来是月嫂留下的后泪流不止。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

更暖心的是,月嫂还发来信息:“孩子比较闹,别上火,在被子里面留了300块钱,给宝宝买点衣服。”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

短暂的56天,月嫂不仅对孩子呵护有加,更把剖腹产的宝妈照顾得细致入微,这份藏在枕下的心意,跨越了血缘的温情,也让人们相信,世间的美好就是这样的环环相扣。

温暖,源于平凡人日复一日的行善坚持,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细碎的善意拼凑出人间的温度。

在重庆江津李市镇,有一家大桥饭店,76岁的老板张成书为留守老人搭伙,十元三餐,坚守19年不涨价。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张成书为老人夹菜。图源:上游新闻

中午11:30,搭伙的老人们陆续来到饭店,菌菇鸡汤、南瓜炒肉丝、炒冬瓜片、南瓜汤、豆腐炒回锅肉,菜已经端上桌,张成书招呼着大家取碗筷盛饭,开吃。

“多吃点菜,有什么要求都提,饭吃完自己去打……”席桌间,张成书边唠叨边给老人们夹菜。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进城买房安家,村里的一些留守老人提出在大桥饭店搭伙吃饭,张成书想着都是街坊,就没有拒绝。最初原本是想免费,但来搭伙的老人硬塞饭钱,后来为让老人们吃得安心,她定下了一个收费标准,一日三餐,只收10元,300元/月。

几年前,常年来饭店搭伙吃饭的两位老人相继卧床,无法出门,张成书又专门开了“送餐上门”的服务,同时定下两条规定:若有搭伙老人因病因残行动不便,必须送餐到家;凡是缴了餐费未按时前来吃饭的,不仅要上门查看情况,还要将剩余餐费如数退还。

去年底有搭伙老人提出要张成书涨饭钱,“你要是再不涨点,我们都不好意思来吃了!”最后,在大家“抗议”下,执行了19年的餐标调成400元/月,按一月30天算,约13.3元/天,但对年事已高的老人,张成书依然是执行原价。

老人们直言:“这个生意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张老板一点都没得赚”。

但张成书却说:“做事情,莫去计较那么多!这点虽没赚钱,但其他酒席也能维持饭店经营。在我这里,有钱没钱,饭都要吃饱!”

你赠我一份善意,我便还你满心真诚。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老人们也会来帮忙,这些年,来来走走,在张成书饭店搭伙的老人已有近百人。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张成书和老人们合影。图源:江津融媒

张成书说:“我认准一个理想,干的事情,先干起来,只要还干得动,就一直做下去。”

这份仍在延续的善意坚守,既护住了留守老人的热乎三餐,也让邻里间的温情,在岁月里愈发绵长。

温暖,是“点灯人”在黑夜中亮起的微光,驱散迷茫,让更多人看到人生新的可能。

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有一位“停不下来的老师”——陈立群,多年来义务支教,资助数百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培养了大批优秀乡村青年教师,让几千名学生走出贫瘠的大山,改变了命运。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陈立群(左三)与学生及家长合影。

2016年,杭州学军中学老校长陈立群退休,沿海民办学校开出百万年薪等他点头,他却选择去贵州,来到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台江县,他说:“给我百万不如一个山里娃考上大学令我开心。”

每次高考成绩发布后,陈立群都会走村串寨送喜讯,以这种形式激励当地崇尚知识、尊师重教。

陈立群原本计划支教一年,离开的时间却一拖再拖,2019年教师节前夕,他被评为“时代楷模”,2020年,他卸任支教校长身份时,台江民中一位老师写信给他:“我们不能那么自私,一直‘霸占’着您。千言万语,唯有感恩与铭记您的付出您的好。”

离开台江后,本该“退休”的他,把行李拖向更远的山,贵州88个县(区、市)他跑完50多个,中西部10省150所县中留下他的足迹……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

在一个偏远村寨,陈立群碰到一名想辍学的六年级女孩,看到她的三张奖状被妈妈倒着贴在家里墙上,陈立群对孩子说:“为什么妈妈会倒着挂,而你不会?因为你和妈妈不一样,你是读过书的。”前前后后他去了这个寨子7次,挨家挨户走访,在他的劝说下,想辍学的23名女孩,全部读了初中。

从59岁走到68岁,9年时间里,他还自掏腰包13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奖励优秀教师、设立贵州“立群”宏志助学强教基金,吸引不少浙江爱心人士捐资助学。

这些年陈立群常收到学生的信,他们倾吐着青春的酸甜苦辣,很多学生起笔便是:“亲爱的校长爸爸……”

所有的信陈立群都好好保存着,因为在他眼中,这些沉甸甸的信笺是学生满满的信任和爱,是9年支教生涯的最大“勋章”。

陈立群说,只有让更多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源,才能融入现代文明。“中国这么大,总要有人做这些事。”

向这些教育路上的“点灯人”致敬!

温暖,也藏在对英雄精神的接续传承里:从铭记英雄的故事,到学着成为“英雄”,让精神的火种永远延续。

九三阅兵,气势如虹、威震寰宇,让每个国人都热血沸腾。

我们记住了空降突击方队战车里,一双崭新皮鞋背后的故事。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

1952年10月,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打响。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两腿被炸断的孙占元仍坚持爬行指挥战斗,在子弹用尽后,他解下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孙占元被誉为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追授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战后,该连被原志愿军第15军授予“攻得勇猛、守得顽强”光荣称号,并荣立集体一等功。

孙占元生前有一个愿望,他说:“我啊,等抗美援朝胜利了,就买双皮鞋到天安门照个相,回家娶个媳妇。”

73年后,一双崭新的军官制式皮鞋,坐在空降突击方队的战车里,随着钢铁洪流驶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庄严检阅。孙占元生前“穿皮鞋到天安门照个相”的愿望,被他的传人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实现。这一瞬间,仿佛时空交错,革命先烈看到了这盛世正如他们所愿。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孙占元生前所在连”的官兵

我们也记住了汶川地震被救男孩圆梦,作为空降突击方队一员接受检阅。

2008年汶川地震时,8岁的唐磊被解放军从废墟中救出,他目睹了军机投送物资和部队救援的场景,一颗参军的种子从此种在他的心田,“因为在最危险最苦难的时候遇到了一群穿军装的人,所以长大后我也要穿军装。”

暖盘点|温暖在烟火里生长,精神在岁月中传承唐磊

2019年,唐磊被录取到军校,如愿穿上军装,成为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军校生。2023年军校毕业分配,他来到了英雄的空降兵部队。在这里,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他带领官兵钻密林、进深山、入戈壁,圆满完成了一次次实战化演训任务。2024年,唐磊随队出征训练现场会。演习当天,面对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对空引导的“三无”条件,唐磊带头“第一跳”,勇敢跃出舱门,降至目标地域完成集结,形成了战斗力。

“别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勇敢。我想,正因为亲眼见到了灾难面前解放军的英勇无畏,才更加懂得要成为合格军人必须经历千锤百炼。”

今年,得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他递上一封言辞恳切的请战书:“我是来自震区的一个孩子,部队对我和家乡有恩。请允许我代表羌族儿女、代表震区百姓,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将以全部的青春和热血报答这份恩情。”最终,唐磊顺利进队集训。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走上阅兵场!”唐磊说,17年前是党和国家救他们于危难之中,如今他想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以阅兵场上展示的最好形象向国家和人民军队感恩献礼。

英雄荣光永不褪色,先辈精神必将传承,从战火纷飞中的“向死而生”,到和平年代里的“甘于奉献”,这些精神始终刻在民族骨血里,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在各自的时代里活成照亮他人的光。

参考资料:新华每日电讯、广州日报、 浙江日报、潇湘晨报、上游新闻、江津融媒、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