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765场次活动,让科普接地气聚人气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01日 05:00 1 aa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琼州大地处处涌动着科普的热潮:从文昌的航天知识进校园,到万宁咖啡飘香的科普研学;从东方科技小院深入乡村传授实用技术,到屯昌“三区”科技人才帮扶……全岛累计开展765场次活动,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海南以首个全国科普月为契机,紧紧围绕自贸港建设和创新型省份建设需求,打造特色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场景、加快构建大科普格局,推动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科技成果接地气

人类和机器人下棋,谁能赢?一个萌趣十足的AI下棋机器人灵活伸展机械臂,通过磁吸方式精准取放棋子,一名学生在棋盘前与其展开五子棋对决……这是日前在儋州市体育馆举行的海南省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上发生的精彩一幕。

主场活动设置了“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展,近100家单位带来1000多件展品,全面展示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航空、生态环保、数字经济、气象科学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

“这些科技产品真丰富”“学到很多新知识”……此次活动让我省众多中小学生大开眼界。洋浦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桓兴奋地说:“以前只在课本和视频里见过这些高科技产品,今天能亲身体验跟机器人下棋,太神奇了!”

当下,科技迭代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各类前沿科技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却也因其专业壁垒令不少人“看得热闹、摸不清门道”。全国科普月的设立,恰是为公众搭建起一座“解码科技”的桥梁。

连日来,海南省博物馆、三亚市图书馆等众多公共场馆变身“科学乐园”,互动展品前排起长队,新奇的科技产品让参观者体验热情高涨;校园里,物理实验秀、无人机实操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社区广场上,机器狗灵活转圈、人形机器人随音乐舞动,精彩表演让居民们沉浸其中。

“可触摸的模型、能互动的装置、生动的场景演示让科技成果变得接地气、聚人气,点燃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与热情,让科学精神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生根。”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普活动有声有色

9月26日,一堂跨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阶梯式”科普课堂在海南省生物多样性科技馆(海南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举行。

在龟鳖馆,小学生好奇地发问:“巴西龟能在大海生活吗?”;初中生热烈探讨着守护海洋生灵可行方案;高中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海南长臂猿保护建言献策;大学生的视角投向更广阔的天地,思考着万物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同学们在场馆里边走边学,从提出问题到探讨方案,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真正理解“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深刻含义。海南师范大学学生黄昱喆说:“在沉浸式的学习中,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变得具体和强烈。”

新时代的科普,已经不再是单向灌输,海南不断探索新路径,创新推出“科普+艺术”“科普+研学”“科普+Citywalk”“科普+短视频”等跨界融合模式,打造一系列场景化、体验式的科普活动。

弘扬南繁精神的舞台剧《热土当歌》、讲述大学生科普行动的音诗画《科普的翅膀》、展现青少年科技探索精神的歌曲《未来作答》……省科协推出系列原创科学文化作品,用艺术的形式描绘科普事业助力创新发展、点亮大众科学梦想的生动图景。

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开展“深海讲堂”,组织潜航员、深海科学家与公众开展“深蓝对话”;万名大学生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园区开展科普活动;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儋耳追光”科普驿站,体验古法制盐技艺;参与“七巧科技”竞赛,用几何图板拼绘出对未来世界的构想……整个9月科普活动精彩不停。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还举办了首届海南自贸港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累计参赛人次达77.5万,为全省公民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风采的平台,助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

科普联动更加紧密

“在科普月活动中,一个尤为突出的特点是,我们加快推动科普工作从‘单一领域’转向‘全域协同’,从‘分散发力’走向‘系统联动’,加快构建大科普格局,将‘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一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一方面,省科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等海南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30多家成员单位,围绕自贸港科技创新、科学教育、数字素养、生态文明、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科普行动,实现科普覆盖面与影响力的全方位拓展。

另一方面,各市县将依托地域文化、产业优势与群众需求,打造差异化科普场景,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320场次。如三亚北斗定位闯关乐跑亲子赛、陵水机器人设计大赛、琼中热作科普进校园、昌江气象科普研学、乐东少数民族地区科普等。

与此同时,社会力量推出专业化、多样化活动。如省环境科学协会举办红树林净滩挑战赛、海口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开展国门安全小卫士职业体验、东方有机肥循环利用科技小院将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

这一多层次、网络化的协作体系,打破了部门壁垒与资源孤岛,构建起覆盖城乡、形式多样的立体科普生态,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使海南科普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还了解到,2024年进行的第十四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2.1%,较2023年的10.67%提高了1.43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全国进步最快的省份。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江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