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抱怨外卖迟到时,可能不知道骑手正为充电发愁;当你感叹庄稼丰收时,可能没留意田间铁塔的默默助力,还有我们普通人刷视频的每一秒,都离不开它,这些民生场...
2025-10-07 0
当你抱怨外卖迟到时,可能不知道骑手正为充电发愁;当你感叹庄稼丰收时,可能没留意田间铁塔的默默助力,还有我们普通人刷视频的每一秒,都离不开它,这些民生场景里的“隐形推手”,都是中国铁塔的手笔,中国铁塔是如何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呢?
如今走在城市街头,除了林立的高楼,还有两类“隐形设施”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街角的蓝色换电柜与高处的铁塔监测设备,而它们的背后,都指向同一家企业:中国铁塔。
对外卖骑手而言,铁塔换电柜是提升收入的“关键助手”,过去,骑手每天要花2-3小时给电动车充电,遇到电池老化,还得背着沉重的备用电池跑单,既耗力又影响效率。
现在,通过“铁塔换电”APP找到就近换电站,3分钟就能完成电池更换,每天能多跑3-5单,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铁塔换电用户已达130.4万户,较2023年底新增15.9万户。
2024年能源业务总收入44.77亿元,其中换电业务收入25亿元,占比55.8%,持续领跑低速电动车换电市场,这组数据背后,是数十万骑手工作模式的改变,也是铁塔从“通信设施商”向“民生服务商”转型的缩影。
不仅是骑手,农民、城管人员也在享受铁塔带来的便利,在农业领域,铁塔通过“铁塔智联”业务,在铁塔上搭载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气象数据、作物生长状态,当检测到土壤缺水时,会自动提醒农民灌溉,既节约水资源,又能提升作物产量。
在城市管理中,铁塔上的高清摄像头可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帮助交管部门疏导拥堵;还能盯着垃圾堆放、空气质量,为环保部门提供精准数据,甚至在林业防护中,铁塔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森林火情,为救援争取时间。
这些场景的背后,是铁塔对“基础设施价值”的重新挖掘,过去,人们印象中的铁塔只是“架信号的钢铁架子”,如今它变成了“多用途服务平台”,利用遍布全国的站址网络与高空优势,将单一的通信功能,延伸到能源补给、农业生产、城市管理等多个民生领域。
这种转型的核心价值在于“盘活存量资源”:不新建额外设施,而是在现有铁塔基础上拓展服务,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让基础设施真正贴近老百姓的需求,实现了“一物多用”的绿色发展理念。
很难想象,如今能深度渗透民生领域的铁塔,在成立初期曾面临“如何协调三大运营商利益”的棘手问题,毕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每家都有庞大的铁塔资产,这些资产与自身的网络覆盖、运营成本紧密挂钩,若协调不当,整合工作随时可能停滞。
而铁塔能突破这一困境,靠的是“三步走战略”与“创新定价机制”组成的“组合拳”,第一步是“摸清家底”与组织搭建。
铁塔成立后,首先从总部到省市县各级分公司,快速搭建起完整的组织架构,确保有专门的团队对接各项工作;同时,启动了全国物理站址清查,工作人员用一年多时间,走遍城市角落、偏远山区甚至荒漠,逐一统计铁塔的数量、位置、使用状态。
这一步看似琐碎,却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只有清楚掌握全国铁塔资源分布,才能避免“盲目整合”,为资产划转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步是“资产划转”,将三大运营商的现有铁塔及相关资产,正式划归铁塔统一管理,从2016年开始,铁塔与三大运营商逐一协商资产估值、划转流程,平衡各方利益,最终完成了全面整合。
这一过程中,运营商的角色从“铁塔所有者”转变为“铁塔使用者”,无需再承担自建基站的重成本,得以聚焦核心通信服务;而铁塔则成为通信基础设施的“大管家”,为后续商业模式落地铺平了道路。
第三步是“定型商业模式”,确立“建设-运营-租赁”的盈利路径,并通过“成本加成率+共享折扣”的定价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成本加成率”保证了定价透明:铁塔会详细核算每座铁塔的土地租金、钢材采购、维护费用等成本,加上固定比例的利润率形成基础租金,运营商能清晰看到费用构成,减少信任顾虑。
“共享折扣”则激励运营商共用资源:当多家运营商共用一座铁塔时,每增加一家,租金就会相应降低,比如某偏远区域,三大运营商若单独建塔各需100万元,共用一座塔时,每家只需支付50万元左右,还能享受额外折扣。
这种定价机制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行业痛点转化为盈利点”,通过解决重复建设问题,铁塔既降低了运营商的成本,又靠高共享率提升了自身收入。
2018年铁塔成功登陆港股上市,正是市场对这一模式的认可,这一模式打破了“重资产企业盈利难”的魔咒,其核心逻辑“以共享提效率、以规模降成本”,不仅适用于通信行业,还能为电力、交通等重资产领域提供转型参考。
若将时间拉回2014年,就能理解铁塔的成立并非偶然,而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时,行业正处于3G向4G过渡的关键期,三大运营商为抢占市场份额,开启了“基站建设竞赛”,“各自为战”成为常态,同一条街道上,移动刚建完基站,联通为补充信号就紧接着再建一座,电信也不甘落后地新增设施。
这种分散建设模式带来了严重问题:一方面,人力、物力、财力被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城市空间被密密麻麻的铁塔占据,与“高效利用资源”的城市化需求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2014年以前,新建铁塔的共享率仅约14%,意味着每10座新建铁塔中,只有1.4座能被多家运营商共用,其余8.6座都是单一运营商专属。而随着4G技术对基站密度要求的提升,若不改变这一现状,行业将陷入“建设成本持续攀升、运营效率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推动三大运营商共同出资,于2014年7月18日成立中国铁塔,核心使命是“打破资源壁垒,实现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这一举措并非简单的“资源合并”,而是对通信行业底层架构的重构,将运营商从“自建基础设施”的重资产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聚焦核心通信服务”的轻资产运营,为后续5G快速普及埋下了伏笔。
整合的效果远超预期:铁塔介入后,新建铁塔共享率跃升至85%,相当于行业少建了112万座铁塔,节约土地约6.2万亩,累计为行业节省投资超2016亿元、运营费用1600亿元。
这些数字背后,不仅是经济成本的降低,还有“绿色发展”的贡献——减少铁塔建设意味着减少钢材消耗与土地占用,与当下“双碳”目标高度契合。
在我看来,铁塔整合的价值远超“省钱”,更在于为行业树立了“协同发展”的标杆,它证明,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复建设”并非无解,通过统一整合、共建共享,既能提升效率,又能实现环保目标,这种“以整合促发展”的思路,为后续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今的中国铁塔,早已超越“铁塔出租商”的单一身份,成为覆盖通信、能源、民生等多领域的“综合基础设施服务商”,而随着5G、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它的价值还将进一步延伸。
在智慧交通领域,铁塔的高空优势与全国网络覆盖,可用于实时监测道路车流,为自动驾驶提供数据支持。
在应急救援领域,铁塔能在灾害发生时保障信号不中断,还可通过传感器采集现场数据,助力救援决策;在智慧农业领域,除了现有土壤、气象监测,还能结合AI技术,实现作物病虫害预警、产量预测,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从解决行业重复建设的“整合者”,到服务民生的“服务商”,再到未来可能的“智慧赋能者”,铁塔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基础设施从“规模建设”向“高效利用、多元服务”转型的趋势,它的成功证明,好的基础设施不仅能支撑行业发展,还能成为连接各行各业、改善民生的“底层纽带”。
而这种“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发展路径,也为更多基础设施企业提供了转型范本——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铁塔式”企业出现,用整合与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相关文章
当你抱怨外卖迟到时,可能不知道骑手正为充电发愁;当你感叹庄稼丰收时,可能没留意田间铁塔的默默助力,还有我们普通人刷视频的每一秒,都离不开它,这些民生场...
2025-10-07 0
当东南亚顶尖医疗集团主动向中国企业伸出橄榄枝,当手术机器人从北上广深三甲医院的“专属品”,试图叩开基层医院的大门——康诺思腾这场看似普通的跨国合作,藏...
2025-10-07 0
笔记本这类产品往往重量越轻,价格就会越贵。但轻量级的笔记本无论携带还是日常使用都更舒服,那有没有便宜的选项呢?机械革命星耀14应该就算是了,这款笔记本...
2025-10-07 0
放眼今年的国庆朋友圈,墨镜已经out了!长城烽火台上、博物馆玻璃展柜前、东京涩谷十字路口,时髦精们鼻梁上架的,清一色是能拍照会翻译的AI眼镜。这波科技...
2025-10-07 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眼镜与混合现实(MR)头显逐渐走入公众视野,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这类设备融合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
2025-10-07 0
导语:组织建设很公平,创始人如果不做长远思考,就不会收获长远的果实。砺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1阿里巴巴集团是中国最杰出的企业之一,尤其在人力资源...
2025-10-07 0
高通公司今日宣布,将收购Arduino——这一广受欢迎的开源硬件及电子原型开发平台,专门用于单板微控制器开发。高通收购Arduino旨在将高通的产品和...
2025-10-07 0
要说脑洞大开,我是真的服了小米的这帮工程师,他们是怎么想的,能把一个简简单单的户外灯设计得如此绝妙。?就这么小小的一个米家户外多功能灯,居然涵盖了头灯...
2025-10-0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