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AI眼镜——未来堪比手机市场体量的智能终端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08日 01:31 0 aa

不久的未来,你可以没有新能源汽车,没有人形机器人,但你之少要有一副AI眼镜。AI眼镜已不再是科幻片里的道具,依靠其背后AI大模型、光学显示和多模态交互技术共同推动的行业变革,其有望成为取代手机的下一代个人智能终端。

AI眼镜——未来堪比手机市场体量的智能终端

图片来源网络


写在前面:众所周知,手机从上世纪80年代的模拟机一路进化到现在的5G时代,其快速发展的支撑就在于其快消品的特性,有了社会需求自然不缺研发动力。而时至今日,符合低价格、高普及率、高更新率的下一个风口无疑是当下已经开启的AI眼镜。当下的AI眼镜眼镜,可能正如上世纪80年代的“大哥大”,但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大砖头”,在不断迭代更新中,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想想现在的AI眼镜,是否潜力无限?

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

一系列数据和行业动态表明,AI眼镜行业正处在高速增长的起点:

· 出货量激增: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与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82.3% 和116.1%。有预测甚至认为,到2035年,AI眼镜的年销量规模可能达到14亿副,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 价格带拓宽:随着闪极等品牌推出售价在千元以下的产品,AI眼镜的目标客群正在“破圈”,从科技爱好者向更大众的消费者渗透。

· 生态博弈加剧:市场已形成传统手机厂商、互联网大厂、AR/VR厂商等“五方势力云集”的“百镜大战”格局。国际巨头如Meta凭借与雷朋合作的Ray-Ban已取得先发优势,而国内的小米、华为、Rokid等品牌也在快速布局。

AI眼镜——未来堪比手机市场体量的智能终端

图片来源网络


技术将重塑生活体验

未来的AI眼镜体验升级,将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技术方向的突破:

· 更智慧的“脑”:通过端侧大模型和云端协同,AI眼镜将从执行简单命令的工具,进化成能主动感知、理解上下文并给出建议的个人智能体(AI Agent)。例如,它可以在你旅行时主动充当导游,或在工作时帮你智能记录要点。

· 更清晰的“眼”:光学显示技术是沉浸感的核心。光波导技术搭配Micro-LED或Micro-OLED显示屏,能在减轻重量和功耗的同时,实现更广的视场角和全彩显示,让叠加在现实世界上的数字信息清晰又生动。

· 更轻薄的“身体”:SiP(系统级封装) 技术能将多种芯片功能集成在更小的体积内,是实现眼镜轻量化设计的刚需。同时,电致变色镜片等技术也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光线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

AI眼镜——未来堪比手机市场体量的智能终端

图片来源网络


关键部件详解与技术趋势

· 处理系统:眼镜的“智能核心”:主控SoC芯片是成本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部件之一,在整机成本中占比可超过30%。目前市场主要有三种方案:系统级SoC(集成度高,功能全面,用于中高端产品)、MCU级SoC+外接ISP(功耗和成本较低,用于入门款)以及SoC+MCU双芯片(兼顾高性能与低功耗,用于旗舰机型)。例如,Meta的Ray-Ban眼镜就采用了高通专为智能眼镜设计的AR1 Gen1芯片。

· ️ 感知系统:眼镜的“感官神经”:摄像头是实现AI视觉感知的基础,主流产品多配备1200万像素以上的摄像头。多种传感器(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等)让眼镜能理解自身的姿态和运动状态,是实现AR叠加和自然交互的关键。阵列麦克风则通过多麦克风协同工作,结合算法实现精准拾音和降噪,确保语音指令能被准确识别。

· ️ 显示与成像:决定“如何看世界”:光学显示是用户体验的核心,光波导技术因其能在轻薄镜片中实现大视场角,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图像信号处理器(ISP) 的作用愈发重要,新一代的AI-ISP能通过算法智能优化画质,提升在复杂光线环境下的成像效果。

产业链各环节详解

· 上游核心部件与技术

这是AI眼镜的技术基石,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 光学与显示:水晶光电和蓝思科技是Meta Ray-Ban智能眼镜光波导镜片及相关核心部件的重要供应商。兆威机电提供的微型传动系统则可能用于实现智能调焦等高级功能。

· 主控芯片与存储:恒玄科技为Meta眼镜独家供应主控芯片,集成AI算力。佰维存储则提供专用的存储芯片。

· AI算法与交互:科大讯飞凭借其领先的AI语音技术,为自然交互提供支持。联创电子的光学镜头则应用于杭州交警使用的AI眼镜中,实现远距离识别。

· 中游整机制造

这个环节负责将众多零部件整合成最终产品,壁垒很高。

· 歌尔股份是全球XR代工龙头,独家负责Meta Ray-Ban智能眼镜的整机组装。

· 立讯精密是消费电子制造巨头,也已通过Meta样品测试,有望进入其供应链。

· 佳禾智能则是华为AI眼镜的独家代工厂。

· 下游品牌与生态

品牌方直接面向消费者,推动应用生态的繁荣。

· 国际巨头:Meta的Ray-Ban系列是当前市场的引领者。同时,苹果也被曝已暂停头显升级计划,将资源转向开发能与Meta竞争的智能眼镜。

· 国内品牌:小米、百度、阿里巴巴均已发布自有品牌的AI眼镜产品,定位为随身的AI入口。创维数字和雷鸟(TCL电子) 等消费电子品牌也积极布局,推出了相关产品。

其他公司:

康冠科技旗下KTC品牌推出的AI交互眼镜(KTC AI 智能眼镜)是一款轻量化、高性价比的智能穿戴设备,‌凭借旗舰级硬件配置、多模态AI交互功能及999元的亲民首发价,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显著竞争力‌,适合日常翻译、信息记录和娱乐场景使用。‌‌

比依股份通过战略投资上海理湃光晶(持股5.37%),成功切入AR眼镜核心组件——几何光波导模组领域。目前,理湃光晶已建成10万级产线,并计划在2025年前将单片成本从2000元降至1200元,其技术指标与微软Hololens相媲美。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