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风口财评|“赚钱APP”围猎老人,暴露数字保护短板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2日 20:03 0 aa

近日,一些打着“走路赚钱”“听小说赚钱”“看视频赚钱”噱头的APP不断冒头。它们瞄准老年群体时间充裕、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悉的特点,以“小额现金奖励”为诱饵,通过误导点击、自动续费等方式,将用户引入消费陷阱。一边是老年人每天花费数小时刷1250条视频才赚1元的执着,一边是平台通过隐蔽套路动辄扣款数百元的“收割”。这场不对等的博弈背后,是流量经济对老年群体的精准围猎。

平台精准抓住老年人闲暇时间充裕、追求“劳动回报”的心理需求,如某APP极速版推出邀请1人最高得36元的奖励,借助熟人社交链实现低成本拉新,而用户观看广告产生的流量,又能转化为平台向广告主收取的真金白银,形成“用户让渡时间、广告主买单、平台盈利”的三角模式。老年人的闲暇时光,成了平台眼中可变现的“流量原材料”。

值得警惕的是,合规激励与欺诈陷阱形成灰色产业链。福建林女士的母亲被某赚钱宝APP弹窗诱导,稀里糊涂支付近1800元网课费;湖南一位老人误点“走路赚开怀”APP广告,开通35元/月的全年流量包。这类案例中,平台往往用“立即领取”“免费体验”的字样模糊“领取”与“订购”的界限,将“自动续费”设为默认选项。更隐蔽的是APP“卸责”套路,在用户协议中免除广告审核责任,将受骗损失转嫁给消费者,而分散的收款方与异地管辖约定,让老人维权需跨越多重障碍,不少人因投诉无门放弃追索。

这场围猎的得逞,暴露了老年数字保护的多重短板。平台算法缺乏老年防沉迷设计,却能精准推送高诱惑内容;免密支付的便捷性被滥用,却鲜有机构专门教授关闭方法。更深层的是,孤独感让老人更易在网络中寻求精神寄托和代替性满足,“刷金币赚钱”给了他们“有事可做”的错觉,甚至让他们产生“能为家庭减负”的价值感,这种心理需求被平台精准捕捉,形成“越孤独越沉迷,越沉迷越易受骗”的恶性循环。

破解这一困局,监管部门应加快建立涉老消费重点监管清单,对多次被投诉的“赚钱”APP实施下架惩戒,严查“一键扣款”“协议甩锅”等违规操作。当平台真正践行“科技向善”,监管织密保护网络,子女给予更多陪伴,老年群体才能在数字世界中既能获得乐趣,又免受侵害,这远比那每月几十元的“金币收益”更有价值。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耿伟杰)

编辑:景毅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