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去像是某领域专家,结果发现人物和身份都是AI虚构的。”“宣传图片光鲜亮丽,实景却相差万里,后来才知是AI合成。” 随着AI的广泛应用,AI广...
2025-11-01 0
人类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中可能无意间携带了地球生命的"偷渡者"。休斯顿大学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某些极端微生物能够通过进入深度休眠状态来躲避航天器的严格消毒程序,这不仅对行星保护构成重大威胁,更可能为理解结核病等顽固疾病提供关键线索。这一发现迫使科学界重新审视航天器清洁标准,同时也为医疗、制药和食品安全领域敲响了警钟。
航天机构在发射探测器前往其他天体之前,会对航天器进行极其严格的消毒处理。这种被称为"行星保护"的措施旨在防止地球微生物污染其他星球,同时避免将潜在的外星生命带回地球。然而,一种名为腓尼基泰氏球菌的细菌正在挑战这一防御体系的有效性。
这种细菌最初于2007年在NASA凤凰号火星着陆器的洁净室中被发现,随后仅在欧洲航天局位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的赫歇尔太空天文台洁净室中再次出现。这种极其有限的分布范围本身就令人费解,但更令科学家担忧的是它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休斯顿大学微生物学助理教授马丹·提鲁马莱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这种细菌具备一种危险的能力:在面对不利条件时假死以躲避检测和消灭。
休眠机制的双重威胁
这张显微图像显示了数十个单独的 Tersicoccus phoenicis 细菌细胞,仅在两个地方发现:佛罗里达州和南美洲的洁净室,航天器在那里组装发射。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腓尼基泰氏球菌属于放线菌门,这个类群还包括引起结核病的结核分枝杆菌。当面临营养匮乏和干燥等压力时,这些细菌会进入一种代谢极度降低的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它们几乎停止所有生命活动,但保留了在条件改善后恢复活性的能力。提鲁马莱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描述这种行为:"它们在玩捉迷藏。它们会一直躲藏,直到获得合适的生存条件。"
这种休眠能力给航天器消毒带来了两个关键问题。首先,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菌极难被检测到。标准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依赖于细菌的代谢活动或生长能力,而休眠细菌在这些测试中可能显示为"死亡"或"不存在"。其次,休眠状态赋予了细菌对极端环境的非凡抵抗力。它们可能在紫外线辐射、化学消毒剂和极端温度等常规灭菌手段中幸存下来。
研究团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于找到了"唤醒"这些休眠细菌的方法。他们使用从黄体微球菌中提取的复苏促进因子成功使腓尼基泰氏球菌恢复活性。该研究的合著者威廉·威杰教授指出:"除了黄微球菌之外,这种复苏因子已被证明可以唤醒结核杆菌。现在它似乎能够唤醒腓尼基泰氏球菌。我们相信这种复苏促进因子将成为研究任何休眠放线菌复苏机制的重要工具。"
这一发现的医学意义可能同样重大。结核病每年导致约100万人死亡,其治疗难度部分源于结核杆菌能够进入休眠状态,在此期间对抗生素产生抗性。理解并操控这种休眠机制可能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开辟道路,通过强制唤醒休眠的病原体使其对药物敏感。
跨领域的安全隐患
研究团队强调,休眠细菌的问题远不止局限于航天领域。提鲁马莱指出:"更大的问题是,休眠在这些洁净室设施中有多常见?这些经验教训也可以应用于医院、制药机构和食品行业。"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如果细菌能够在航天器洁净室——地球上最严格控制的环境之一——中通过休眠生存下来,那么它们在其他需要无菌条件的场所也可能构成威胁。
在医疗环境中,休眠细菌可能导致消毒失败,增加医院内感染的风险。制药行业依赖严格的无菌生产条件,休眠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危及药品安全。食品加工业同样面临类似挑战,因为某些致病菌可能通过休眠躲避巴氏杀菌等标准处理程序。
研究团队还探讨了一个更具推测性但同样重要的问题:这些休眠细菌是否能够在火星、土卫二或土卫六等太阳系其他天体上生存甚至繁殖?威杰教授坦率地承认:"我们真的不知道。"这种不确定性部分源于我们对这些遥远世界环境条件的有限了解,部分源于对放线菌休眠机制和生存需求的认识仍不完整。
然而,仅仅存在这种可能性就足以引起严重关切。如果地球微生物在另一个星球上建立种群,不仅会破坏该星球的原始状态,更可能混淆未来寻找地外生命的努力。科学家可能会错误地将这些"移民"细菌视为原生生命的证据。
该研究的另外两位作者包括乔治·福克斯教授,他曾与卡尔·沃斯共同发现古菌是独立于细菌的生命域,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生命树的理解。这种学术传承为当前研究增添了分量,表明休眠机制的研究可能揭示生命适应极端环境的基本原理。
展望未来,这项研究呼吁采取多方面的应对措施。在航天领域,需要开发更敏感的检测方法来识别休眠微生物,并设计新的消毒程序来对付这些"装死"的细菌。在医疗和工业领域,需要重新评估现有的灭菌标准是否足以应对休眠微生物的挑战。从基础研究角度,科学家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休眠的分子机制、触发条件和生态学意义。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生命的韧性往往超出人类的想象。即使在最严苛的人造环境中,微生物仍能找到生存之道。随着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增加和对地球环境控制要求的提高,理解和管理这些顽强的生命形式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关文章
“一眼看去像是某领域专家,结果发现人物和身份都是AI虚构的。”“宣传图片光鲜亮丽,实景却相差万里,后来才知是AI合成。” 随着AI的广泛应用,AI广...
2025-11-01 0
人类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中可能无意间携带了地球生命的"偷渡者"。休斯顿大学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某些极端微生物能够通过进入深度休眠状态来躲避...
2025-11-01 0
据行业机构奥维睿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TV面板出货量191.7M,同比增长2.7%;出货面积140.9M㎡,同比增长3.8%。其中25Q3...
2025-11-01 0
带孩子适合去哪里旅游 上海、迪士尼、上海自然博物馆陆家嘴、外滩,带孩子寻找童年。最适合孩子去的一个城市应该是云南,要知道云南可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昆...
2025-11-01 40
2025年10月29日,陕西移动铜川分公司成功举办“AI+教育”创新赋能大会。铜川市政府相关领导、市县有关部门及全市中小学校负责人等140余人参会,共...
2025-11-01 0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北京时间11月1日4时58分,中国航天完成史上第7次“太空会师”——神州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又双叒叕一张太空...
2025-11-01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中自科技(688737)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催化剂”,专利申...
2025-11-01 0
中新网宜昌11月1日电 (郭晓莹 唐东军 据三峡集团11月1日消息,三峡工程当日迎来整体竣工验收5周年节点。5年来,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
2025-11-0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