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Telegram的精益哲学和工程设计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06日 16:12 3 admin

在当今软件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Telegram以其精简的核心研发团队和卓越的营收成绩脱颖而出。本文深入探讨了Telegram的精益哲学和工程设计,分析了其如何通过高标准的选拔和保护员工权益来保持团队的高竞争力。

Telegram的精益哲学和工程设计

这两天看了Telegram创始人专访,我个人比较好奇和关注的点是,Telegram在24年的营收是14亿美元,全球月活用户超过10亿,但是核心研发工程团队只有40人,人均营收贡献是腾讯的10倍。

结合到国内市场环境,基本上找不到这样的参照物,软件行业确实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但当这组数字摆在眼前的时候还是会有强烈的冲击感。

同时,Telegram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有相当多的创新功能和经营理念一直被同行所借鉴,例如微信的消息引用、定时删除等等,很多功能设计都领先行业六七年。

大多数从事这一行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就是员工数量不直接转化产品质量。Telegram的员工能保持如此高的竞争力,我个人总结一下无非两点,第一是高标准的选拔,第二是尽一切可能从各种维度保护他们的权益和身心健康。

仔细回想一下,所有我们遇到人的问题无非两种,要嘛是能力不行、要嘛是态度不行。

能力问题深究都会发现,90%的原因在于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实践中专注度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最大因素,Telegram要做的就是挑出那些无法专注的员工,即使你很会伪装也逃不过。

态度问题则是更隐晦、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工作量的差异、地位待遇差异等等,尽可能消除所有产生心理不平衡的因素,其中包括Telegram拒绝招聘多余的员工,害怕他们工作不饱和而对其他人产生伤害。

当团队规模保持稳定,业务持续增长时,这种压力会逼迫团队将第一选择从招聘更多的员工转向其他的视角,比如系统和流程的自动化管理。

这一点上,Telegram对其非常重视,因为它比任何人本身都要来得更高效且稳定。包括像今天的AI技术一样,以前我们总是在说因为人的惰性和劣根性,我们不断找更高效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其实从创造者的视角,这些更高效的工具在我看来反而是为了替换那些不稳定、低效的人力。

而除了这种高效外,Telegram本身的创意设计也确实很值得分享。

Telegram的精益哲学和工程设计

之前的坊间流传,微信有很多产品经理都会私下使用Telegram,借鉴他们的创新设计,包括WhatsApp、Instragram、Facebook等等。

Telegram的创始人原话说的是“没有人真正愿意冒险去创新”,如果这个东西好用为什么不拿来直接用呢。这种观点放在大多数企业身上是没什么太大问题,但如果按照这样去做,大概率你就只能是个追随者而不是引领者。

带着批判的思想做产品,是我自己这些年总结出的一点经验,过分认同会驱使我们变得平庸。

我觉得Telegram在做创新设计是带有这种思想的,普通人很难想象他们会为了聊天背景的渐变设计做了一千多个版本进行挑选。

Telegram的精益哲学和工程设计Telegram的精益哲学和工程设计

它的背景渐变效果,会随着消息内容不断的进行切换,而为了避免因为渐变本身会产生明显色彩割裂效果,他们采用了随机性来区分梯度,同时在视觉效果上很好的适配消息气泡,且为了消除单调还放入了很多趣味元素,最后没有牺牲清晰度和速度,还要适配所有古老机型和系统,所有的这些要素都是他们在做一项看似可有可无的背景设计所考虑到的。

这种感官上的呈现效果对于用户来说是注意不到的,但是可以感受到,这是很多时候我们说不出一款软件好在哪但就是喜欢的原因,潜意识里我们完全能感受到愉悦和舒适,也正是因为这种付出,作为用户能感受到Telegram的用心和在意。

这也是我想说的,我们都喜欢别人的在意和关心,产品上也是如此。

当然,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例如删除消息的动效,发送消息的动效都是如此。每一项看似简单的创意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庞大适配工作,尽量保证即使是在弱设备上也能体验到这种关切。

如果不做这些,Telegram也一定可以凭借出色的功能和隐私保护特点吸引大量的用户,但两者都离不开他们自身这种工程设计理念,也注定不会单独出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都市摆渡人】,微信公众号:【都市摆渡人】,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