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F当下,我们正身处前所未有的“超级内卷...
2025-09-23 0
编辑:F
当下,我们正身处前所未有的“超级内卷”风暴中心。这不再是简单的比拼谁更能熬,而是旧有努力模式的迅速贬值。
海量毕业生、产业升级、AI替代,三重夹击之下,上升通道被彻底堵死。
你以为可以“躺平”?错了!这时代要求强制进化。未来,唯有拥抱变化、掌握AI工具者才能生存。逃避无用,你准备好迎接了吗?
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还在“卷”,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我们多么热爱奋斗,而是过去四十多年成功的经验,已经把这种行为模式刻进了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路径依赖。
这是一种来自黄金时代的记忆。从1978年到2022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高得惊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翻了一百多倍。
那时候,激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学家周其仁就曾说过,过去最强的激励,莫过于“努力真的能改变命运”这个活生生的现实。
即便今天上升的通道变窄了,回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但那种惯性依然强大。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即使踩了刹车,也不可能瞬间停下来。
更何况,我们身上还背负着沉重的现实枷锁。与日本不同,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并没有享受到“年功序列”工资制和终身雇佣制的庇护。他们大多是私营企业的员工,养老保障并不完善。
这就意味着,年轻一代的奋斗,从来不只关乎自己的诗和远方,更承载着整个家庭抵御风险的现实期望。
比如字节跳动取消了大小周的加班制度时,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员工站出来反对,原因很简单——收入会减少。
面对同辈人的激烈竞争,面对家庭的责任,放弃奋斗的代价,是个人和家庭都难以承受的。所谓的“啃老”,对多数家庭来说,也只能是失业期间的短暂过渡,绝非常态。
“躺平”这个词听起来很佛系,但它其实是一种奢侈品,需要坚实的社会结构作为地基。只要我们把视线稍微移开,看看日本和德国,就会发现支撑“慢生活”的那些关键要素,在我们这里是缺失的。
我们常常把国内的“躺平”思潮和日本的“平成废宅”联系起来。但日本年轻人之所以有资格“躺平”,是因为他们的父辈,恰好是日本经济腾飞时期的受益者。
那一代人享受着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带来的稳定与富足,积累了足够支撑下一代人“啃老”的家庭财富。
反观我们,父辈大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摸爬滚打,家庭的经济基础相对脆弱,根本无法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长期躲避风浪的港湾。
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年轻人正面临着比当年日本更严峻的局面。我们同时遭遇了去工业化、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替代的多重压力叠加,这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再看看德国,社会流动性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低,阶层跃升的难度很大。但这反而降低了整个社会“过度努力”的动机,大家的心态相对平和。
更重要的是,德国拥有一个多元化的成功路径。它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强大,并且与企业紧密结合。一个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相当可观,也备受尊重。
这种体系打破了“唯学历论”的单一评价标准。教育体系在早期就进行了分流,为孩子们提供了学术、技术、应用等多种选择。这背后,是欧洲数百年的思想演进。
如果我们把视线投向未来,会发现人工智能和产业升级的浪潮,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游戏规则。它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内卷”加剧,而是一种强制性的进化要求。
旧式的“内卷”,比拼的是谁更能熬,谁更能重复劳动。但在未来,这种努力正在迅速贬值。
一方面,是海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市场,供给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去工业化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产业升级又淘汰了大量传统岗位。
这种供给端泛滥和需求端萎缩的尖锐矛盾,是中国在特定历史阶段独有的困境,可以称之为“超级内卷”。
很多人对AI感到恐慌,认为它会抢走所有人的饭碗。但这种看法可能过于悲观了。AI的本质,是一种提升个人工作效率、优化成果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人类的完全替代品。
它真正淘汰的,是那些思维僵化、不愿学习、只会从事重复性劳动的人。对于那些拥抱变化的人来说,AI反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那些AI无法替代的人类综合能力:比如创造力、战略思维、策划能力,以及对用户的深刻洞察和共情。这些能力,无法通过简单的指令来编程。
这就意味着,“有效努力”的定义被彻底重塑了。个体的选择,不再是“卷还是不卷”,而是“如何更聪明地卷”。出路不在于逃避,而在于主动出击。
结语
当下的中国青年,正站在一个三重路口。身后,是“奋斗就能改变命运”的历史惯性在推着我们。身旁,是“想躺却躺不平”的结构性限制在拉扯着我们。眼前,是“不进化就会被淘汰”的科技浪潮在催促着我们。
个体的选择空间,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织中被极大地压缩了。我们每一个看似自由的决定背后,都烙着深刻的时代印记。
走出这种“超级内卷”的困局,长远来看,无疑需要制度层面的深刻变革。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对于身处其中的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而言,唯一的破局之道,或许就是先看清围绕着我们的这些幻象。
放弃对“躺平”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它所需要的土壤我们暂时还没有。也摒弃旧式“内卷”那种无效的自我消耗,因为它在新的时代里已经失去了意义。
我们能做的,是把所有的能量,都聚焦于面向未来的、具体的、持续的自我提升上。这既是时代向我们每个人发出的严峻挑战,恐怕也是我们唯一能走通的出路。
相关文章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F当下,我们正身处前所未有的“超级内卷...
2025-09-23 0
信息来源:https://futurism.com/chatgpt-marriages-divorces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OpenAI...
2025-09-23 0
最近,人工智能(AI)在未来预测领域展现惊人能力,引发了广泛关注。在Metaculus平台举办的预测竞赛中,AI系统“黑马”般突围,打败了数百名人类参...
2025-09-23 0
文字 | 连鹏编辑 | 春媛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将于当地时间10月17日至21日在德国柏林召开,荣昌生物(688331.SH/0...
2025-09-23 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家电(如冰箱、洗衣机等)开始技术升级,均支持联网、远程操作等等,已和智能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组建智能家居生态,大幅...
2025-09-23 0
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有人晒出AI帮他们写的爆款文案,或者几分钟就做出来的精美海报。而你同样用的软件,怎么AI总是答非所问,要么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2025-09-23 0
罗永浩和西贝吵了快一周,终于收尾了。由一张账单引起的辩论,真没想到闹了这么大动静。影响最直接的当然是预制菜行业。现在,整个预制菜行业都因为这个事震动了...
2025-09-23 0
刘嘉是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的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2023年底,他上凤凰卫视节目,直截了当给全球AI分梯队:美国独占第一梯队,一骑...
2025-09-2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