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人工智能+”场景赋能文旅发展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文旅行业落地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5日 20:30 0 aa

编者语:

漓江蜿蜒绘就自然之美,阳朔奋进书写发展新篇。在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关键征程中,阳朔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既是重要载体,更是生动实践,承载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也寄托着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溯历史,“临阳联队是不可战胜的”精神早已融入阳朔的血脉,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的力量源泉;立足当下,在这份精神的感召下,“先导区是战无不胜的”信念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当前,阳朔先导区建设正以蹄疾步稳的姿态向前推进,产业融合的活力持续迸发,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改善的成果不断涌现。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政策的科学指引,更离不开无数建设者扎根一线、担当作为的辛勤付出——他们是规划蓝图的设计者,是项目攻坚的践行者,是服务群众的奉献者,用实干与坚守为先导区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生动记录先导区建设的坚实足迹,充分展现奋斗者的精神风貌,今起,我们推出《“建设阳朔先导区 建功桂林世旅城”特别报道·微视点》专栏。专栏将立足“小视角”折射“大发展”,以客观的笔触挖掘先导区建设进程中的亮点成效,以温暖的叙事讲述奋斗者的动人故事,通过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报道,凝聚起全社会支持先导区建设的共识与合力,为“建设阳朔先导区 建功桂林世旅城”作出更大贡献!

在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阳朔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的过程中,阳朔县遇龙河景区,曾依靠传统人力调度,饱受 “黄牛票”“管理难” 等痛点困扰,如今蜕变为“AI+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人工智能+”的赋能。


“人工智能+”场景赋能文旅发展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文旅行业落地

遇龙河景区作为阳朔旅游的“金字招牌”,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力依赖度高、票务管理混乱、安全监管难等问题也逐渐凸显。该景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作钦意识到,传统运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建设阳朔先导区 建功桂林世旅城”的要求。“我们不能总是‘人盯人’,要靠技术赋能,让管理更智能、服务更贴心。”在邓作钦看来,文旅产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于是,他带领团队全力推进“遇龙河智慧大脑”项目,构建起以AI、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多系统融合运营平台。

“人工智能+”场景赋能文旅发展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文旅行业落地

如今,走进遇龙河景区,“AI+”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在票务环节,智能系统可提前预测游客高峰,动态调整售票策略,并与乘筏系统联动,实现筏工与游客的高效匹配。每一张竹筏都配备RFID芯片,结合大数据技术,管理人员可实时查看竹筏位置、状态,甚至预测拥堵段落,及时进行调度。在安全方面,AI视觉识别系统自动监测危险区域入侵、救生衣是否规范穿戴等情况,实现从发现到处置的闭环管理。生态感知平台则对水质、空气质量、烟雾等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监测数据异常立即报警,构建起“安全+生态”双防线。面向游客,智慧服务同样无微不至:AI停车系统实现秒进秒出、精准导览;智能客服实时响应咨询;人形机器人和仿生机器狗则带来导览、互动、陪拍等趣味体验,科技感十足。

“人工智能+”场景赋能文旅发展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文旅行业落地

“人工智能+”场景赋能文旅发展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文旅行业落地

邓作钦常说:“人工智能管理不是摆样子,而是要真正解决游客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在他的推动下,景区没有盲目堆砌技术,而是紧紧围绕“用户体验”和“运营实效”展开布局。景区管理人员经常以游客视角,体验从预约、入园、乘筏到离场的全流程,找出系统卡点。邓作钦提出,国企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应体现社会担当。他表示,遇龙河景区将更积极地拥抱AI,拥抱大数据,让遇龙河的“诗和远方”更智能,在“建设阳朔先导区 建功桂林世旅城”的征程中打头阵、当标兵。

作者:县融媒体中心 杨永泉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