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高通公司发布了新一代移动芯片平台,即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高通称,这是全球最快的移动SoC,第三代高通Oryon CPU性能提升20...
2025-09-26 0
文 | 青茶
在高科技产业链中,有一种气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氦气。
长期被美、卡垄断,中国九成以上依赖进口,价格高昂、随意限供,科研与产业常被“卡脖子”。
2025年8月18日,陕西延安传来捷报: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突破6N9级超纯氦气技术,纯度高达99.99997%,彻底打破西方封锁。
锁喉之手,终被斩断!中国终于夺回“工业血液”控制权!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氦气,往往想到的只是游乐园里漂浮在空中的气球。
但事实上,氦气绝不是小孩子的玩具,它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的作用堪比血液之于人体。
它的稳定性极强,不会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最重要的是,它的沸点极低——零下269摄氏度才会变成液体。
这一独特特性,让氦气在众多高精尖行业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
在医疗领域,氦气是核磁共振(MRI)设备的灵魂。
核磁共振之所以能拍出清晰的人体内部图像,靠的就是超导磁体,而超导磁体必须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下运行。
没有液氦降温,再先进的MRI也会瞬间报废,几千万的设备可能变成废铁。
可以说,每一次精确诊断的背后,都有氦气的默默支持。
在前沿科技方面,氦气的重要性更是无法替代。
量子计算机、粒子加速器,这些听上去“高冷”的名词,其实都依赖氦气来维持超低温的运行环境。
没有氦气,它们的实验根本无法启动。尤其是量子计算机,被誉为下一代科技革命的引擎,而氦气就是这台引擎的冷却剂。
航天领域同样离不开氦气。火箭发射需要给燃料加压,卫星在太空中需要温控,没有氦气的支持,发射可能被迫推迟,卫星甚至直接报废。
想象一下,如果在一次重要的卫星发射中氦气供应突然中断,这不仅是巨额损失,更可能动摇整个航天计划。
而最为关键的,是半导体产业。芯片制造堪称现代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中往往分布着数十亿个晶体管。
制造过程中哪怕有一粒灰尘,都可能导致整个芯片报废。
氦气由于惰性极强,是确保制造环境绝对纯净的最佳保护气体。没有氦气,就没有高良率的芯片生产。
然而,这种至关重要的“工业血液”,却极其稀缺。
大气中氦气的比例只有百万分之六,探明储量全球一共不过484亿立方米。
其中,美国一家就掌握了40%的储量,卡塔尔则占据了大部分剩余份额。
而中国的天然气田中,氦气含量仅0.03%,提取难度极大。长期以来,中国超过90%的氦气依赖进口。
这意味着,我们的MRI、芯片工厂、火箭发射,几乎都要看美国和卡塔尔的脸色。这就是氦气之于中国的残酷现实。
氦气的稀缺已经够让人头疼,更可怕的是,美国和卡塔尔牢牢掌握了提纯技术与设备。
高端产业需要的不是普通氦气,而是纯度超过99.9999%的6N级超纯氦气。
中国过去虽然能够提纯,但最高只能达到5N(99.999%)。
别小看这一道“差一个9”的鸿沟,它直接决定了能不能用于顶尖产业。
5N的氦气在医疗设备、航天、芯片制造等领域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中国科研人员只能眼睁睁看着设备在等待超纯氦气,却无法使用国产产品。
美国深知氦气的战略地位,早早把相关设备列入禁运清单。
制冷机、液化器、透平膨胀机,乃至关键的过滤技术,一个都不卖给中国。
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支持,中国的科研人员只能在实验室里苦苦摸索。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中国电科旗下的万瑞冷电公司决定正面迎战。
他们提出了一套“四步走”战略来攻克氦气提纯的世界难题。
第一步,利用催化剂脱除氢气;第二步,使用小孔膜将大分子杂质过滤掉;第三步,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吸附掉氮气和甲烷。
前三步看似困难,却都能通过不断试验解决。然而,真正的难点在于最后一步——分离氖气。
氦气与氖气是“孪生兄弟”,它们的分子量只差0.003克每摩尔,几乎一模一样。
要把这两者分开,难度堪比在沙堆里挑出芝麻。
面对这道几乎不可逾越的屏障,中国科研人员决定从极端环境入手。
他们在零下243℃的超低温环境中展开实验,设计了一套独创的双塔结构,让氖气在极寒中逐渐“冻结”分离出来。
为了找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科研团队成员胡有明做了一千多次实验,项目负责人荣成旭更是连续几天几夜守在实验室,几乎以生命在与难题搏斗。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2025年8月18日,在陕西延安的测试现场,科研人员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自主研制的低温精制及脱氖装置顺利通过验收,产出纯度高达99.99997%的超纯氦气!
这一突破,不仅达到了国际最顶尖水平,还在多个维度上实现了超越。
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积比国外产品小40%,效率却提升了50%。
控制系统引入人工智能,可自动调节运行参数,保证产品质量始终稳定。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一次体系化的升级。
短短六年,中国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实现6N9级超纯氦气量产,科研人员用汗水与坚持,斩断了西方的技术枷锁。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中国人赢了。
突破一经传出,全球氦气市场立即出现震荡。
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供应商,纷纷下调中国区报价,试图挽回市场。
但一切已经太迟。中国已经有能力实现自主保障,不再受制于人。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仅满足了自给,还开始谋划更大的战略布局。
万瑞冷电宣布,将出口氦气提纯设备,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还主导制定了行业标准《氦气纯化器》,以此确立未来的话语权。
掌握标准,才意味着真正的主导权。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经济与战略上的逆袭。
长期以来,国际氦气市场是卖方垄断,中国只能被动接受高价和限供。
如今,中国掌握核心技术,不仅可以打破垄断,还能通过出口设备和标准引领全球市场。
那些企图卡中国脖子的国家,反而可能被中国“反卡”。
从更长远来看,这一突破意义深远。
它为中国在高端医疗、航天、半导体等产业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也为更多“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树立了信心。
今天,我们攻克了氦气,明天,就能攻克光刻机、发动机等更多关键领域。
科研人员的红眼眶,是这场胜利最生动的注脚。
六年的坚持,从无数次失败到成功,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与韧性。
这不是单一企业的胜利,而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象征。
氦气突破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在寂静实验室里日夜奋战的身影,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坚定步伐。
从90%依赖进口,到掌握99.99997%的超纯氦气,中国用六年完成了别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
曾经掌控我们命脉的垄断者,终究抵不过中国人的智慧与决心。
今天的氦气,明天的更多技术,都会一一被我们攻克。
锁喉之手,终将被斩断;属于中国的科技脊梁,正在挺立!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9月25日,高通公司发布了新一代移动芯片平台,即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高通称,这是全球最快的移动SoC,第三代高通Oryon CPU性能提升20...
2025-09-26 0
本文是vivo X300 Pro外观部分解读对于vivo X300 Pro的外观部分,可以用“小迭代,大优化”这六个字来形容。从整体的ID设计风格上,...
2025-09-26 0
《科创板日报》9月26日讯(记者 李佳怡)全球数字贸易大会正式拉开帷幕,“杭州六小龙”首次齐聚一堂。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9月...
2025-09-26 0
文 | 青茶前言在高科技产业链中,有一种气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氦气。长期被美、卡垄断,中国九成以上依赖进口,价格高昂、随意限供,科研与产业常被“...
2025-09-26 1
新浪科技讯 9月25日晚间消息,在今日的2025雷军年度演讲活动结束后,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与媒体对话。雷军表示,小米15年前创办时的使命就是始...
2025-09-26 1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9月25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隆...
2025-09-26 1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门格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史洪勇,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
2025-09-26 1
今天给各位分享开心十三张开挂软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游泳段子手傅园慧高能幽默语录...
2025-09-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