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美国不担心稀土卡脖子了?一个华裔科学家,帮他们搞了无稀土磁铁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28日 02:04 1 aa

美国这些年最怕什么?不是石油短缺,也不是芯片断供,而是被“稀土”卡住脖子。

电动车、战机、导弹、风电、航天,每一样高端玩意儿背后都少不了稀土磁铁。而全球90%的高性能稀土磁体,来自中国。

不过最近,美国那边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一家名叫Niron Magnetics的公司,搞出了“无稀土磁铁”,而且创始人还是一个华裔科学家——王建平。

美国不担心稀土卡脖子了?一个华裔科学家,帮他们搞了无稀土磁铁

这下,美国媒体集体松了口气,仿佛终于找到了破解“稀土依赖”的通关密码。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恐怕没这么乐观。

氮化铁磁体,听起来很美,做出来很难

Niron Magnetics的这项新技术,用的是氮和铁两种元素,听起来就接地气。相比稀土的稀缺和昂贵,这种材料不仅便宜,还广泛存在。

更让人兴奋的是,理论上它的磁性能可以媲美甚至超越钕铁硼磁体。成本低、性能高、环保无毒,怎么看都像是“新一代工业神器”。

美国不担心稀土卡脖子了?一个华裔科学家,帮他们搞了无稀土磁铁

这项技术最早由王建平带团队在明尼苏达大学研发,后来在国防部支持下创立了Niron公司,如今已进入试产阶段。

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介绍,这家公司已经获得超过1亿美元投资,并与美国军方展开合作。从实验室到工厂,听起来一切都在往好方向走。

但问题出在“走多远”。氮化铁磁体不是新概念,几十年前就有人研究过。问题在于,它的磁性结构极其不稳定。只要温度、压力或工艺稍有偏差,就会从“强磁”变成“弱鸡”。

而要在工业量产中保持这种结构,难度堪比在沙滩上盖摩天楼。目前Niron的年产目标是5吨,而全球每年对稀土磁体的需求超过20万吨,这体量,连“试水”都算不上。

美国不担心稀土卡脖子了?一个华裔科学家,帮他们搞了无稀土磁铁

更别提完整的产业链还没影子。从原材料处理、磁体压制、烧结工艺到终端应用,每一步都要“从头来”。这不是技术突破一项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个完整系统、漫长过程、极高成本的工业工程。

用王建平自己的话说:这是场“十年级别的马拉松”。

美国的磁铁焦虑,远水还是难解近渴

美国对稀土磁体的焦虑,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2010年中国对稀土出口开始设限时,华盛顿就开始“未雨绸缪”。问题是,雨下得太快,伞还没撑起来。

美国不担心稀土卡脖子了?一个华裔科学家,帮他们搞了无稀土磁铁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目前年产稀土磁体超过2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90%以上。美国自己连2000吨都拿不出来。

更惨的是,这里面绝大多数还得从中国进口。电动车、电网升级、军工系统,每年光是对中国的磁体需求就超过4万吨。

看起来美国也没闲着,德国的VAC公司正在德州建厂,日本TDK也计划把部分产能外移,拜登政府还砸了不少补贴。

但问题是,这些项目不是“今天批、明天产”。像VAC这种老牌企业,也需要18个月培训工人,2年才能投产。更不用说美国本土几乎没有成熟的磁体工艺人才,就算有钱,也没人会干。

而且建厂容易,养产业链难,从矿石到磁体,中间要经过十几道精炼工序,没有上游支撑,下游就是“空中楼阁”。

美国不担心稀土卡脖子了?一个华裔科学家,帮他们搞了无稀土磁铁

目前美欧日加起来的磁体产能加起来都不够中国一家中小磁材厂的年产量。你说靠Niron那5吨磁铁,就能解决问题?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

战略误判,技术替代撬不动产业链

很多人以为稀土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技术替代”。但真正的问题,从来不在“有没有”,而在“能不能上量、能不能商用、能不能撑住全链条”。

中国的优势不止在于磁体制造,而在于从开采、冶炼、分离、制粉、烧结到应用的全链条覆盖。

特别是三种关键稀土元素——镝、铽、钕,全球80%以上的精炼能力集中在中国。

即便美国在澳大利亚开采出了稀土矿,最后也得运到中国来处理。

这就像你自己种了小麦,却没有磨粉厂、面粉厂、馒头店,最后还得回来买中国的包子。这不是“卡脖子”,这是“抱大腿”。

美国不担心稀土卡脖子了?一个华裔科学家,帮他们搞了无稀土磁铁

而Niron的氮化铁磁体虽然有潜力,但在可预见的5到10年时间里,几乎不可能满足规模化需求。

尤其是在电动车、风电、军用设备这些要求高、可靠性强的领域,任何新技术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周期。再好的实验室数据,也得过得了市场这关。

所以说,这场“无稀土磁铁革命”,更像是美国在战略被动下的一次“技术豪赌”。赌的是未来,赌的是突破,赌的也是政治正确。

但问题是,产业不是靠赌赢的,是靠一砖一瓦堆出来的。

科技是希望,但现实不等人

无稀土磁铁确实是一项值得关注的科学进展,但把它当作破解稀土依赖的灵丹妙药,显然言之过早。

美国不担心稀土卡脖子了?一个华裔科学家,帮他们搞了无稀土磁铁

一项实验室技术,距离真正改变全球产业格局,还有太多关卡要过。

美国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搞出替代品,而是有没有能力重建一条完整、稳定、持续的产业体系。这不是喊口号、投补贴就能完成的,而需要时间、耐心和真正的工业基础。

目前来看,中国依然牢牢掌握着稀土产业的主动权。

这一点,在氮化铁磁体真正落地之前,不会改变。对美国来说,与其指望技术奇迹,不如正视现实,寻找更平衡、更务实的路径。

美国不担心稀土卡脖子了?一个华裔科学家,帮他们搞了无稀土磁铁

否则,今天是稀土,明天可能就是别的“卡脖子”。

产业链的事,绕不开,也跳不过。想靠一项新技术就翻盘,终究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