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从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现——北冰洋生态海底着陆器惊险回收记新华社记者刘诗平布放和回收生态海底着陆器(Lander),是中国第1...
2025-10-08 0
2025年10月7号,ARM的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在播客里一点没绕弯子,直接说英特尔现在想追上台积电,难度大到离谱。
他说这话不是空口白话,核心就是“时间”坑了英特尔,这行里要是错过几个关键节点,后面再想补,门儿都难。
哈斯作为行业里的老人,这话其实戳中了半导体圈的一个大实话:这不是拼蛮力的地方,一步慢就可能步步慢。
英特尔落到今天这地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最早在2000年代中期,苹果找它合作做iPhone芯片,这本来是个天大的机会。
结果呢?英特尔当时的Atom低功耗处理器根本达不到苹果的要求。
苹果要的是能把功耗控制在1瓦以内的芯片,可英特尔那Atom系列,功耗得2到3瓦,装到手机里续航直接崩。
2010年移动芯片市场都卖到200亿美元了,英特尔在里头连1%的份额都没捞着,不光少赚了钱,更重要的是,没机会在移动芯片上积累技术经验。
而那时候台积电已经开始帮联发科、高通代工移动芯片,早就摸透了先进制程的门道,这差距从这儿就开始拉开了。
错过移动市场还不算完,英特尔在更关键的EUV技术上,又犯了保守的毛病。
哈斯在访谈里特意提了这事:“他们在EUV制造上被惩罚了”。
EUV这东西,现在看就是先进芯片的“入场券”,7纳米以下的芯片想造出来,没它根本不行。
但十年前,英特尔偏不这么想。
台积电早在2010年代初就砸了上百亿美元进去,又是搞研发又是买设备,而英特尔呢?觉得传统的深紫外光刻技术还能撑一阵,不想冒风险投EUV,毕竟EUV设备又贵风险又高,短期看好像能省点事。
可技术这东西,哪能靠“省”来维持领先?随着摩尔定律越来越难推进,EUV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现在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早就把EUV用得很溜了;而英特尔直到Intel4制程(差不多等于台积电的7纳米),才敢大范围用EUV。
更头疼的是,英特尔用EUV的时候,良率还上不去,反观台积电,同期3纳米的良率都超过80%了。
英特尔这边步步慢,台积电那边可没闲着,不光技术跟上了,还攒了个“豪华朋友圈”,把行业里的大客户都攥在手里。
哈斯说“台积电现在有世界上最好的晶圆厂”,这话真没夸张。
你看它的客户名单:苹果的A系列、M系列芯片,英伟达的GPU,AMD的处理器,高通的移动芯片,全是科技圈的大佬。
这些客户不光给台积电送钱,还推着它升级技术。
比如苹果要做更厉害的A17Pro芯片,就倒逼台积电把3纳米的良率从60%提到了85%;英伟达的H100GPU用的是4纳米制程,光这一个订单就占了台积电4纳米产能的三成。
稳定的大订单让台积电有底气继续扩产,2024年它全球每月能产150万片12英寸晶圆,这规模谁能比?
反观英特尔,后来也想做代工生意,搞了个IFS服务,美国政府也给了支持,可就是起不来。
2024年英特尔代工业务的营收才20亿美元,连台积电的零头都不到。
为啥?客户信不过啊。
高通也就给点中端芯片的活,高端的骁龙8Gen4还得找台积电。
毕竟芯片这东西太关键了,要是代工出问题,整个产品都得黄。
英特尔没多少代工经验,技术没验证过,产能也没保障,谁敢把核心芯片放它那儿造?而且台积电这么多年,早就把设计、制造、封测的生态链搭好了,客户用着顺手,哪会轻易换?英特尔想抢客户,不光得补技术,还得重新搭生态,这可不是短时间能搞定的。
其实除了技术和生态,还有个更隐蔽的原因,就是文化和政策的影响。
哈斯在访谈里提到,在台湾,能进台积电上班是件特风光的事,工资比金融业还高;可在西方,大家总觉得搞制造业没前途,都想去做软件、搞金融。
这差别可太大了。
台湾的清交大、成均馆大学,每年能培养三千多个半导体人才,一毕业就被抢光,就业率特别高;而美国呢,半导体工程师缺口有好几万,制造业的工资还不到软件行业的一半,谁愿意干?
人才是半导体行业的根啊,英特尔连人都招不够,怎么跟台积电比技术迭代速度?
政策方面的差距也很明显。
台湾从1970年代就开始布局半导体,先搞工研院做研发,1987年又推动成立台积电,几十年都没断过,一步步把人才、技术、产能都搭起来了。
美国后来也想补,搞了个《芯片法案》,给了五百多亿美元,但大部分钱都用来建厂,研发和人才培养没跟上。
英特尔在美国建的亚利桑那工厂,2024年才投产,产能只占台积电全球产能的5%,而且生产成本比台湾工厂高40%。
半导体这行,不是建几个厂就能搞定的,得研发、人才、产能一起抓,美国这波操作,有点本末倒置了。
哈斯的话不是故意埋汰英特尔,而是说出了半导体行业的真相:这行业里,时间是最公平也最残酷的裁判,错过关键节点,再想追就难了。
英特尔先是放掉苹果错过移动时代,又在EUV上犹豫,一步步把自己逼到落后的地步;而台积电靠技术前瞻、生态协同,再加上台湾长期的政策和人才支持,才坐稳了龙头位置。
现在半导体行业已经进入2纳米及以下的竞争阶段,英特尔想追上来,不光要补技术,还得解决人才短缺、生态薄弱的问题,这绝非易事;台积电也不是高枕无忧,地缘政治、产能压力都是挑战。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家的较量,其实就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缩影,谁能抓住技术趋势、谁能沉下心做长期布局,谁才能笑到最后。
而对其他企业来说,英特尔的教训也很值得借鉴:在技术密集型行业里,保守和犹豫,从来都是最大的风险。
相关文章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从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现——北冰洋生态海底着陆器惊险回收记新华社记者刘诗平布放和回收生态海底着陆器(Lander),是中国第1...
2025-10-08 0
新华社洛杉矶10月7日电(记者谭晶晶)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克拉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玛丽·布伦科等科学家7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批评美...
2025-10-08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文|李道哲2025年10月6日,当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来,日本科学...
2025-10-08 0
2025年10月7号,ARM的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在播客里一点没绕弯子,直接说英特尔现在想追上台积电,难度大到离谱。他说这话不是空口白话,核心就是“时...
2025-10-08 0
人工智能竞赛的本质,是一场关于物理基础设施的竞赛。屏幕上每一次流畅的AI交互背后,都是数据中心内数以万计的服务器在高速运转,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正在...
2025-10-08 0
一个叫Maor的普通工程师,就一台笔记本、靠AI帮忙,三个月搞出个AI建站工具Base44,最后居然被Wix用8000万美金买走了。关键是这期间他没融...
2025-10-08 0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天逸)10月7日,真我副总裁、全球营销总裁、中国区总裁徐起在微博发文,预热新机真我GT8 Pro。其微博配文“你相信光吗?颠...
2025-10-08 0
你没想到吧?中国太空有一个天宫空间站,在地面居然还有一个空间站,而且中国两大空间站都在出相关性的成果。所以,这让多人比较意外,中国两大空间站都在运行,...
2025-10-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