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AI“爆款”接踵上新的背后 “进解优促”如何精准赋能产业提速?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9日 19:06 0 admin

近日

成都人工智能领域捷报频传

考拉悠然宣布

“悠然无界大模型BLM-1.0”

完成迭代升级并正式全面开源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

全球首款可双足行走的智能仿生恐龙发布

四川具身科技发布西南地区首个

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

“天行者2号”

鼎桥技术推出新一代

机器人大脑平台“鼎桥灵犀大脑”

……

一批“成都造”AI成果密集亮相

展现出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

这背后

成都市以“进解优促”为抓手

连续举办多场专场对接活动

精准破解企业技术难题

搭建合作平台

以精准服务催生创新动能的有力实践

成都AI天团“组团上新”

技术创新落地生金

9月底,在成都举行的“2025天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成为创新的最佳秀场。本土企业接连亮出“硬核”成果,展现了成都AI力量的深度与广度。

AI“爆款”接踵上新的背后 “进解优促”如何精准赋能产业提速?

▲悠然无界大模型BLM-1.0

会上,成都企业考拉悠然宣布“悠然无界大模型BLM-1.0”完成迭代升级并正式全面开源。据考拉悠然CEO陈斌亮介绍,此次迭代升级在技术性能与应用适配性上实现了双重突破,而BLM-1.0的正式开源,更旨在打破技术壁垒,让前沿空间智能能力惠及更多行业伙伴。

所谓开源,就是指开放源代码,用户可依据许可证查看、修改和分发代码,其版权受法律保护,核心特征为代码的公开性与协作性。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开放”已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所言,开源是今天AI竞争的关键变量。

AI“爆款”接踵上新的背后 “进解优促”如何精准赋能产业提速?

▲悠然无界大模型BLM-1.0

“欢迎全球开发者、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参与模型优化与应用创新,推动AI技术的开源生态建设。”陈斌亮说。

也是在“2025天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上,同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的鼎桥技术正式推出战略级产品,即新一代机器人大脑平台“鼎桥灵犀大脑”。这个“机器人大脑”,就像是为各类机器人装上了一颗更聪明、更灵活的“大脑”。通过突破性的多脑融合技术与异构算力协同架构,该平台能够支持广泛的算力灵活配置,从而彻底打破了以往机器人在算力与具体应用场景之间的壁垒。

AI“爆款”接踵上新的背后 “进解优促”如何精准赋能产业提速?

▲鼎桥灵犀大脑

同样在9月底,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西南地区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天行者2号”,其本地化率达到90%。凭借55个自由度类人构型,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地形中实现更稳定、更拟人的运动控制,并通过多模态感知实现自然的人机对话与动作交互。据介绍,天行者2号主要面向智能制造、科研教学与康养服务三大应用场景,既能适配工业领域的高精度作业,也能为科研提供实验平台,更将逐步拓展至养老陪护与康养照护,成为“能干活、懂交互”的全能型伙伴。

AI“爆款”接踵上新的背后 “进解优促”如何精准赋能产业提速?

▲天行者2号

9月30日,在第四届自贡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全球首款可双足行走的智能仿生恐龙重磅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特色产业IP的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这个智能仿生恐龙,能以每秒1米的速度实现稳定自如的双足行走,并能完成眼睛传神、头部转动、肢体摆动、张嘴吼叫等多种逼真动作,其背后是精密的算法控制和35公斤体重的完美平衡技术。

AI“爆款”接踵上新的背后 “进解优促”如何精准赋能产业提速?

▲智能仿生恐龙

政策端精准滴灌

“进解优促”营造暖环境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欣欣向荣,背后是“看得见的手”在精准发力、有效作为。一套以“进解优促”为核心的服务组合拳,与前瞻性的产业规划,共同构成了支撑企业大胆创新的坚强后盾。

9月25日,在“进解优促”面对面——人工智能产业链专场活动上,成都宣布于近期推出“进解优促”升级版,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探索“每天有局长坐班、每周有链长接待”,做到“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

AI“爆款”接踵上新的背后 “进解优促”如何精准赋能产业提速?

帮助加油站实现智能升级、探索AI+文创融合发展、推动机器人产品拥抱央企场景……自8月以来,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已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举办多场“专场”对接会,为人工智能企业解难题、搭平台。活动现场,高校、央企“出题”,科技企业“答题”,实现技术供需双方的“双向奔赴”。《AI+文创产业发展研究报告》《AI+教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等产业研究报告的接连发布,也描绘出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景。

对于技术的供需双方来说,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合作机会。在明途科技CEO肖雪松看来,“成都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场对接活动,正好提供了与产业端互动的机会,所以我亲自来学习,寻找与产业的融合点,探索AI+文创领域的突破。”

AI“爆款”接踵上新的背后 “进解优促”如何精准赋能产业提速?

“教育一定要对标产业和行业,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更多可能。”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新媒体学院执行院长段晓冉提到,“这种校企对接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和实践的融合,我们非常希望更多人工智能企业能融入川影的场景中,与学校的影视创作力量进行交互,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文创领域的深度发展。”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演进,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重要支撑。成都积极抢抓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近年来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今年1—8月,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940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省85%以上。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