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马云退休后只玩不干活?真相:他躺着把钱赚了,你却还在加班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6日 22:25 0 admin

马云退休五年,每天打太极、玩艺术、飞全球,却稳坐阿里“幕后老板”?这不是躺平,是顶级商业智慧的终极形态。当普通人还在纠结“996要不要辞职”,当中小老板困在“公司离了我就转不了”的焦虑里,马云用一句“出钱的看着,辅佐的站着,跟班的干着”,道破了商业世界最残酷也最真实的生存法则:真正的掌控,从来不是事必躬亲,而是让系统替你赚钱,让团队替你操心,让规则替你兜底。

马云退休后只玩不干活?真相:他躺着把钱赚了,你却还在加班

一、“退休”是假,“做局”是真:马云的“隐身权力”比当CEO时更稳

2019年马云宣布退休时,全网哗然:“阿里没了马云还能行吗?”五年过去,答案藏在数据里——据财经网2024年Q3财报,阿里营收同比增长8%,净利润增长12%,云计算业务市占率稳居全球前三,张勇带领的管理层交出了一份“没掉链子”的答卷。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马云从未真正“离开”:他仍是阿里最大个人股东(持股约4.8%,据港交所2024年披露),蚂蚁集团实控人,每季度会与核心管理层开一次“战略会”,甚至被内部人士透露“重大决策前必征求他的意见”。

这哪是退休?分明是从“台前唱戏”转到了“台后搭台”。普通人理解的“退休”是停止工作,顶级富豪的“退休”是切换赛道——从“做事”到“做局”。马云当年创办阿里,是“做事”;如今他不管具体业务,却能通过股权结构、战略方向、文化渗透掌控全局,这是“做局”。就像下棋,新手盯着棋子怎么走,高手盯着棋盘怎么摆。

为什么他敢“看着”?因为他早在退休前就布好了局。2015年起,他陆续把张勇、蔡崇信、井贤栋等“辅佐者”推到台前,花十年时间完成管理层交接;通过合伙人制度,确保核心决策不被资本裹挟;甚至连企业文化都提前“植入”——“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价值观,让管理层即便没有他盯着,也知道往哪个方向走。这就像老船长把舵交给大副前,先校准了航向、修好了引擎、教会了船员看星象,自己当然能去船舱里喝茶。

马云退休后只玩不干活?真相:他躺着把钱赚了,你却还在加班

二、“看、站、干”:商业世界最残酷的分工真相

“出钱的看着,辅佐的站着,跟班的干着”——这句话戳中了多少职场人的痛处?但真相是,这不是马云的“特权”,而是所有成熟组织的必然分工。

“出钱的看着”:股东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干活,而是“用脚投票”。马云作为最大个人股东,他的“看”不是看热闹,是看方向对不对、风险大不大、管理层靠不靠谱。就像你买了股票会看财报,他买了阿里会看战略。据澎湃新闻报道,2023年阿里考虑拆分业务时,马云曾提出“拆分不是为了分拆而分拆,要让每个业务单元有独立打仗的能力”,这句话直接定调了拆分的底层逻辑。这种“看”,是用几十年商业经验帮企业规避坑,比自己下场干更有价值。

“辅佐的站着”: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是“承上启下”。张勇们“站着”,不是偷懒,是要协调资源、做决策、背KPI。他们不能像“跟班的”一样埋头干具体事,也不能像“出钱的”一样只看结果,得站在中间,把战略落地成执行。比如张勇推动的“新零售”战略,从盒马鲜生到淘菜菜,从构思到落地花了三年,期间要协调技术、供应链、市场等十几个部门,这种“站着”的统筹能力,比单干一件事难十倍。

“跟班的干着”:基层员工的价值是“把事做成”。不管是程序员写代码、客服接电话,还是快递员送包裹,都是组织运转的“毛细血管”。但这里的“干”,必须是在“辅佐的”指挥下、“出钱的”框架里干,否则就是瞎干。就像行军打仗,士兵负责冲锋,但往哪冲、什么时候冲,得听将军的,将军又得听元帅的——这不是层级压迫,是效率最优解。

有人说这是“阶层固化”,但换个角度想:如果马云还在一线写代码,张勇去送快递,基层员工讨论公司战略,阿里早就乱套了。商业的本质是分工,分工的本质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马云的“看”、张勇的“站”、员工的“干”,恰恰是最合理的资源配置。

马云退休后只玩不干活?真相:他躺着把钱赚了,你却还在加班

三、从“事必躬亲”到“袖手旁观”:创始人的终极进化

为什么多数老板做不到马云这样“甩手掌柜”?因为他们停留在“做事”的阶段,没进化到“做局”。

任正非78岁还在一线出差,董明珠亲自直播带货,马斯克睡在工厂——他们是“劳模”,但马云走了另一条路。这两种模式没有对错,但马云的模式更适合互联网巨头:当企业从“创业期”进入“成熟期”,创始人必须从“发动机”变成“导航系统”。

创业期需要创始人冲在前面,因为那时企业缺方向、缺资源、缺团队,老板不干没人干;但成熟期企业有了系统、有了人才、有了品牌,创始人再事必躬亲,反而会阻碍发展。就像一棵小树需要人扶着长,长成大树后再扶着,反而会限制它扎根。马云2013年就退居CEO二线,2019年彻底退休,这十年阿里从PC互联网巨头变成移动互联网巨头,再到布局云计算、AI,恰恰证明:创始人的“放手”,是企业长大的必经之路。

更关键的是,马云的“享受生活”不是躺平,是“换个战场干活”。他搞乡村教师计划、办湖畔大学、研究农业科技,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其实是在为阿里构建“生态护城河”。比如乡村教育能帮阿里在下沉市场积累好感,农业科技能对接盒马的供应链——顶级老板的“享受”,从来都是带着目的的。

四、普通人能学什么?从“干着”到“站着”,再到“看着”的通关密码

马云的故事离普通人很远,但他的“分工哲学”离我们很近。职场上,每个人都在“干、站、看”的链条里,能不能往上走,就看你有没有跳出“只干活”的思维。

“干着”的人,要思考“怎么干得更值钱”。同样是写代码,有人只会完成任务,有人会想“这段代码能不能复用?能不能优化性能?”;同样是做报表,有人只会填数据,有人会分析“数据背后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改进?”——前者是“工具人”,后者在积累“站着”的能力。

“站着”的人,要修炼“系统思维”。从执行层到管理层,最大的跨越是从“管事儿”到“管人”再到“管系统”。就像张勇从CFO到CEO,他要学的不是怎么算账,是怎么把财务数据转化为战略决策,怎么让十几个部门协同作战——这需要懂业务、懂人性、懂平衡。

“看着”的人,要学会“用认知赚钱”。股东的核心竞争力是“判断力”:判断行业趋势、判断团队能力、判断风险机会。普通人哪怕没那么多钱,也能在自己的领域积累“判断力”——比如你炒股,能不能通过财报看懂公司优劣?你创业,能不能提前预判市场需求?这种“看”的能力,才是财富的终极密码。

马云退休后只玩不干活?真相:他躺着把钱赚了,你却还在加班

马云的“退休生活”,本质是商业文明的一次进阶:当企业能脱离创始人的个人能力运转,当管理层能独立扛事,当基层能高效执行,这个组织才算真正成熟。而对我们来说,与其羡慕他“看着就能赚钱”,不如想想自己在链条里的位置——是甘心一直“干着”,还是努力往上走,争取“站着”的机会,甚至未来有一天,也能“看着”世界变化,用认知和格局赚钱。

毕竟,商业的终极公平,从来不是“大家都一样”,而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能力兑换价值”。马云的“看”,张勇的“站”,员工的“干”,不过是各安其位、各尽其责——而这,恰恰是商业世界最迷人的地方。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