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AI漫剧日流水涨9倍:抖音快手抢着投,普通人能分杯吗?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8日 20:11 0 admin

咱们现在刷抖音,总能刷到些让人哭笑不得的AI视频:西天取经第996天,孙悟空刚把热乎的师父从妖怪嘴里救出来就拍vlog;

AI漫剧日流水涨9倍:抖音快手抢着投,普通人能分杯吗?


高考考场外,爱因斯坦、秦始皇凑一块儿接受采访,网友还追着问“贝多芬老师,艺考听音难吗?”。

这些看似荒诞的内容,其实是AI重构短视频生态的真实写照。

2025年9月的抖音创作者大会上,一组数据挺吓人:近半年抖音AI创作稿件量涨了91%,播放量也提升83%。

短短几年,AI已经从简单的滤镜玩成了全民创作工具,甚至催生出新的文化现象,但热闹背后,麻烦也跟着来了。

从“一键变身”到“全民导演”:AI把创作门槛砸平了

早两年,AI在短视频里还只是“滤镜工具人”,上传张照片就能一键变动漫人物,门槛低得几乎人人能玩,这算是AI普及的第一波浪潮。

但现在不一样了,即梦、可灵这些国产AI视频工具一发力,普通人也能当“导演”了。

最火的要数“宠物AI剧”,金毛在工地搬砖演“父子情深”,布偶猫扮总裁搞职场大戏,套路虽固定但观众就吃这一套。

AI漫剧日流水涨9倍:抖音快手抢着投,普通人能分杯吗?


有人还靠这赚了钱,比如账号@橘猫会AI开了AI创作课程,充980钻成会员就能一对一学,卖教程成了早期AI博主的主要变现路子。

历史题材更是被AI玩出了花。@AI史来嗨用第一人称讲“慈禧的一天”,@AI小宝还原历史名场面,@陪宝贝磨耳朵把古文故事变成动画。

搁以前,拍这玩意儿得搭景、找演员,花几万块钱不说,还得耗几个月,现在AI点一点就搞定,成本降了不止十倍。

连海外流行的“切东西ASMR”也传了进来,AI模拟切开玻璃、钻石甚至行星的声音,现实里根本做不到的事,靠技术全实现了,新鲜感直接拉满。

AI漫剧日流水涨9倍:抖音快手抢着投,普通人能分杯吗?


大导和平台都下场:AI成了创意加速器

AI不只是普通人的玩具,专业创作者和平台早就盯上它了。抖音官方说AI带来了“新的叙事边界、美学语言”,这话没吹牛。

你肯定刷到过@陶阿狗君的换装视频,赛博朋克风格配上AI特效,单条点赞破216万;

@映峰大叔的“东方奇谭”系列,色彩和画风独特到网友追问“到底和AI说了啥指令”;还有@小文用即梦AI改的“权力的游戏版白雪公主”,425万点赞说明观众有多买账。

平台更是下了血本推AI创作。抖音联合即梦AI搞“AI创作浪潮计划”,工具、课程、流量、现金全给,还把优质作品分成“新叙事”“新视觉”“新创意”三类引导方向。

快手更直接,去年拉上李少红、贾樟柯等9位大导搞“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专门探AI的创作底线。

现在AI视频越做越长,@梦真侍郎拍的“清朝贵人24小时”“拿破仑军队日常”,每集都50多分钟,跟个小型纪录片似的。

AI漫剧日流水涨9倍:抖音快手抢着投,普通人能分杯吗?


最火的要数AI漫剧,抖音4到7月播放量涨92%,点赞涨105%,新上线的剧翻了6倍多;快手更夸张,2025年Q3的日流水比2024年Q4涨了900%,月产量增567%,难怪平台急着搞创投计划扶持。

玩梗、共谋、认AI当朋友:新文化正在长大

AI不止改变了创作,还悄悄造出了新的网络文化。

最有意思的是那种“荒诞梗”视频:两个老太太争论女团“女五一”,劝架的却说“张元英偏历史,柳智敏偏政治”;马克思和秦始皇同框接受采访,评论区全是接梗的,没人较真“这是真的吗”。

这种“明知是假却认真玩梗”的默契,成了网友的“加密社交货币”。宠物视频里白猫演反派,评论区清一色“把白猫抖音号发来,我要网暴它”;

历史视频里嬴政穿古装,有人调侃“服装违规影响同学”。大家消费的不是真实,是一起搭出来的虚拟故事,这种“共谋”的乐趣,比视频本身还上瘾。

连AI工具都有了“人格”。抖音上的“豆包”成了顶流玩伴,帮查四六级、拆明星小卡、模仿声音打电话,热门视频点赞超百万。

现在“豆包”都有了固定人设,不再是冰冷的技术,成了能调侃、能互动的“新伙伴”。

虚假广告和失真内容:热闹背后的暗坑

但AI这把刀,能切出精彩也能切出麻烦。最近北京就查处了首例AI虚假广告案,一个88万粉丝的直播间,用AI伪造央视主持人李梓萌做产品宣传,一整个真假难辨。

AI漫剧日流水涨9倍:抖音快手抢着投,普通人能分杯吗?


更头疼的是内容失真。现在很多知识博主用AI“拆解书籍”,效率是高了,但科普内容靠AI提炼,对错谁来保证?

之前有团伙用AI编“上海骨灰房”“三星堆挖出航母”这种假新闻,非法赚了5万多,最后被判了刑,这就是教训。

最关键的是,AI让创作者的责任意识淡了。反正有技术兜底,不少人连事实都不核对就发,慢慢消解了内容的“真实性”根基。

还好平台开始出手了。抖音给疑似AI的内容加标注,还搞了“AI抖音求真”行动,点一下“求真卡”就能看辟谣信息。

但技术迭代比规则快,今天堵上这个漏洞,明天可能又冒出新问题。

说到底,我们正处在一个“双面AI时代”:一面是普通人靠技术实现创意,一面是虚假信息满天飞。

平台得在创作自由和内容真实之间找平衡,这事儿急不来,得慢慢磨。

AI漫剧日流水涨9倍:抖音快手抢着投,普通人能分杯吗?


这场从短视频开始的AI革命,不光是技术的事儿,更是对整个内容行业的大考。

(图片内容均由抖音博主AI制作)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