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排行榜 2025年10月21日 08:02 0 admin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C919飞上蓝天,航天高端装备进入太空,要达成这些目标,还得利用一个十分低调的大家伙。这个平时从不轻易示人的大家伙,能够在瞬间产生8万吨的压力,可以为C919锻造正负误差控制在1mm内的高端精密模锻件。

之所以说这个大家伙平时从不轻易示人,是因为在当年我国还没有攻克这项技术的时候,俄罗斯7.5万吨级的产品比美国的产品还大出了3万吨级,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家伙”。然而人家也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把制造技术转让给你。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数量有限,技术还被垄断,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攻克这个难关,而且必须得攻克,因为只有突破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代表着一个国家拥有重工业实力,这个大家伙就是国宝级的战略装备,模锻压力机。

时至今日,全世界4万吨级以上的产品只有4台,分别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我国虽然是后来居上,但是一出手就是8万吨级。

那么,这款国之重器有着怎样的建造历程呢?对我国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既然要造,就要造世界上最大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机械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而且也取得了不少成就。然而,这些成就只能远观,不能近看,为什么呢?因为一旦涉及到某些具体的产品,还有很多制造产品的设备是短缺的。

进入到21世纪,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我们缺少4万吨级以上的锻造成型能力。像飞机的一些结构部件,以及航空设备的一些高端零部件,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锻造技术,尤其是那些高强度部件,必须靠重压锻成。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所以这种大型模锻压力机,对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的制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们没有产品,早期的航空模锻件,我们只能采取焊接技术。而利用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大型飞机难以实现整体化,无论是可靠性还是综合性能都受到了大大的削弱。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既然要制造更高端的装备,同样就需要制造装备的装备自己手里没有,只能去参考他国的产品。但是这样的设备和技术被垄断在极少数国家手里,即便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跟我们关系很紧密,人家也不可能轻易的把技术和设备展示出来。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所以说有些东西必须得自己动手研制,从2007年开始,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建造8万吨级的模锻压力机。设备一旦建成,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模锻压机,研制的任务由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承担。

一切从零开始,装备研制的地点位于四川德阳,这里有着“重装之都”的美誉。艰难推动研制进度的同时,这套重型装备的操作问题也摆在了面前,这个大家伙不是轻易就能操纵的起来的,必须得有专业人员。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操作人员需要经历的三项考验

由于我国此前没有这样的大型装备,在经验上也无法借鉴,完全只能靠探索来慢慢推进,操作人员面对大家伙也得闯过3个关卡。

首先必须得看得懂、吃得透全部的设备说明书,这里边汇集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要完全吃透的话,其实很难。其中的一位操作员叶林伟,就是为8万吨模锻压力机培养的技能人才。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时间来到2012年,设备正式建成并开始投产。经过选拔,叶林伟成为首批6人操作团队中的一员,他们开始了闯关模式,首先就是掌握设备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中没有捷径。国外的一些专家此前也说,要想培养一名真正的操作员,起码也得一年多的时间。

叶林伟并不觉得时间需要这么久,他把一些说明书专门抄下来记好,然后再带着说明书进入设备的内部,一点点去摸索,这样在短时间内才一步一步闯过了第一关,对设备了熟于心。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其次是必须得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比如设备上面总长度达到10km的液压管道,还有上千个的其他元器件,所有的部件的工作原理都必须得掌握。

要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呢?整个团队几乎每天都会守在设备旁边,一旦开动,液压阀开合的声音,压力表跳动的幅度,这其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会被操作员记录下来,然后根据不同环节的运行时间以及掌握的关键因素,把不同的原理再在图纸上标注起来,这样才能一点点吃透设备运行时的情况。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最后还要掌握设备上的电气原理,因为设备上有上千个电气单元模块,在运行工作的时候,设备上的指示灯会不停的闪烁,而且每一种闪烁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如果不了解这些的话,那么就根本没办法操作设备。

最直接的方式还是整天与设备待在一起,了解它运作的方式。然而所有的操作员必须得面临着温度的考验,如果进行反复测试的话,有些坯料不断的进出,刚出炉的温度甚至能达到1200°C。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工作,每位操作员的衣服都不会是干的,而只有反复经过调试,才能够掌握正确的参数。但也正是经过这些操作员的努力,才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方法和步骤,最终能够让这个大家伙真正启动工作。

C919的130多个关键零部件

当初国产大飞机C919在研制的时候,很多关键零部件的锻造都离不开这个大家伙。具体来看,有130多个关键成立零部件都是由叶林伟他们的团队锻造出来的。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整个大家伙的高度达到了42米,这相当于15层楼的高度,总重量在2.2万吨左右,全部工作是要通过液压泵驱式高压缸,然后产生强大的压力。而在熟练掌握操控之后,不但能够锻造精密的飞机零部件,哪怕用巨大的压力去压一颗生鸡蛋,只有外面的蛋壳破了。

这种高超的技能恰恰说明设备的精准度,同时也说明操作人员的精细程度相当厉害。在外人看来,这就相当于是模仿,但是在操作员看来,这是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和苦练达到的成果。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彻底掌握操作之后,还要进一步规范步骤,然后整个操作团队又经过极限测试,编织出了严苛的操作规程,也总结出了十几项标准化操作手册,这就意味着关键工序的操作步骤将能够稳定的延续下来。

既要锻造,也要培养新的操作人员

除了C919大飞机,华龙一号的核电机组、长龙山水电机组、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等其他重大项目,很多关键部件也是靠着这台大家伙锻造的。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设备很重要,操作员的操作工艺也在不断突破极限要求,尤其是大量珍贵的参数也在积累之中,整个团队既要配合好设备的运行,同时也得去“聆听”设备在运作时的真正情况。

截止到目前,原先的第一批操作员已经开始带新的徒弟了。在他们看来,人才的培养固然是在课堂上,在课本上可以学到大量的原理和公式,但是这些东西,这些知识都不会是最后的“手感”,真正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得是到机器面前才行。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所以,叶林伟也摸索出了一套如何带徒弟的心得。第一点,要逐渐教会新人如何去听设备的声音。设备一旦运作起来,哪些声音正常,哪种声音不正常,都必须得靠近,才能真正的听懂。

比如有些高压管发出的声音,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听起来很顺滑,可是一旦出现问题,就一定会产生异响,甚至整个管道还会产生震动。而这些情况往往在书本上是学习不到的,必须得近距离、长时间观察和感受才能掌握。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第二点就是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师傅的叶林伟,经常会不定时询问操作手,遇到某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只有做到临危不惧,而且操作团队能够尽快给出解决方案,才意味着心理素质过关。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经验的总结。虽然第一批操作员已经总结出了大量的成熟经验,但是设备只要启动就一定会出现新的问题,而化解一些全新的问题,就又能够总结出全新的经验来,所以这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设备运行成熟,操作员熟练,如果要锻压一个重大1.6吨的大型航空锻件,整个过程不到4分钟,真正锻压成型的时间其实更短,只用了几秒钟,而所有的步骤正是设备和操作人员共同合力的结果,也正是8万吨模锻压力机的制造实力。

除此之外,设备还能够实现任意吨位无级锻造,最大模锻压制力能够达到10万吨。在飞机制造的过程中,设备制造的航空模锻件比例已经超过了70%。其整体锻造的产品种类已经达到45个系列600多项,累计生产的模锻件产品高达12000多件。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结语

真正的大国重器从来不会高调的出现在世人面前,设备填补了我国的装备空白,尤其帮助我国解决了核心装备的制造问题,在航空航天领域,设备制造的先进水平更是达到了世界级。

此尖端技术仅 3 国掌握,俄罗斯拒绝合作,中国靠自己冲至世界前列

未来的大国重器还将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多的新纪录也会被创造出来。它属于战略级别的装备,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整体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参考资料:

《“钢骨”是这样锻成的》 新华每日电讯 2025年5月9日

《叶林伟:以八万吨匠心托举大国重器》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 2025年4月30日

《“巨无霸”——8万吨模锻压力机是怎么干活的?》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 2022年1月21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