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AI学大脑干活!南加大搞出“仿生神经元”单晶体管解困局

排行榜 2025年11月01日 19:04 0 aa

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程学院的约书亚・杨教授团队,最近搞出个能让AI“省电”的新东西,基于离子扩散的人工神经元。

就一个晶体管,居然能复现大脑神经元的电化学过程。

AI学大脑干活!南加大搞出“仿生神经元”单晶体管解困局

现在AI行业最头疼的就是耗电,像那些大型语言模型训练一次,电费都得不少钱,而这技术刚好戳中了这个痛点。

之前听行业里人聊,传统神经形态芯片想做一个人工神经元,得用好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晶体管。

硬件堆得越来越复杂,想搞大规模神经网络就特别费劲。

比如IBM早年的TrueNorth芯片,虽说有百万级“类神经元”,但每个单元都靠晶体管组合模拟,功耗还是下不来。

本来想靠堆硬件解决AI规模问题,后来发现越堆越费电,这路子显然走不通。

AI学大脑干活!南加大搞出“仿生神经元”单晶体管解困局

杨教授团队这个“扩散忆阻器”就不一样了,用的是氧化物里银离子的运动来处理信息,不是传统的电子。

这思路挺妙的,相当于把计算的“载体”换了,从电子变成离子,一下子就实现了一个晶体管对应一个人工神经元。

你想啊,硬件复杂度降下来,后续做大规模神经网络就有基础了,这可不是小突破。

AI耗电愁坏行业?单晶体管神经元来救场

现在AI训练和推理,电能消耗是真吓人。

不仅企业运营成本高,对环境也不友好。

AI学大脑干活!南加大搞出“仿生神经元”单晶体管解困局

但人脑就不一样了,才用20瓦功率,就能处理各种复杂认知任务,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杨教授说问题不在计算能力不够,是能源用得太浪费。

传统数字计算机靠“暴力计算”干活,跟大脑那种“高效提取规律”的路子完全不同。

而扩散忆阻器因为用了离子,离子比电子重,运动慢,刚好能自然实现记忆功能。

不用额外搞存储单元,计算和存储放一块,数据不用来回搬,能耗自然就降下来了。

我觉得这才是找对了方向,之前大家总在软件算法上抠节能,其实硬件底层架构不改,节能效果有限。

就像家里的旧冰箱,再怎么调温度,能耗也比新架构的冰箱高,道理是一样的。

AI学大脑干活!南加大搞出“仿生神经元”单晶体管解困局

这技术能成,还有个关键是学了大脑的干活方式。

咱们大脑里的神经元,信号传递是“电-化学-电”的转换。

电信号到突触变成化学信号,传过去再变回电信号,就是靠这过程实现高效学习和记忆。

杨教授团队就仿了这个,用银离子模拟大脑里的钠、钾离子,让银离子在氧化物里扩散,模拟离子通道的行为。

仿大脑干活!这技术让AI学会“省劲儿”

生物神经元里,钠离子进来引发动作电位,钾离子出去恢复平静,整个过程能耗特别低。

而传统AI是用软件模拟这个过程,光数据搬移就耗掉90%以上的算力。

扩散忆阻器不一样,直接在硬件层面实现记忆和学习,不用软件再费劲模拟。

AI学大脑干活!南加大搞出“仿生神经元”单晶体管解困局

实验数据里,这人工神经元的信号延迟差不多50微秒,跟生物神经元差不太多,稳定性也还行,循环测试很多次性能衰减都少。

这就意味着AI能像大脑一样“小样本学习”,不用靠海量数据堆。

比如识别个物体,几十张图可能就够了,这对那些数据少的场景太友好了。

之前帮朋友做过简单的AI识别项目,光找数据就花了半个月,要是早有这技术,能省不少事。

从产业角度看,这技术还能解决冯・诺依曼架构的老问题。

之前查资料知道,传统架构里数据得在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来回挪,能耗大部分都花在这了。

AI学大脑干活!南加大搞出“仿生神经元”单晶体管解困局

扩散忆阻器把计算和存储放一块,这部分能耗直接就省了。

现在边缘计算不是火嘛,像智能手表、物联网传感器,电池就那么点,特别需要低功耗硬件,华为、高通这些企业都在盯这个方向,以后这技术说不定能用到这些设备上。

现在的AI虽然在特定任务上厉害,但离通用AI还差得远,主要是硬件撑不起大脑那样的并行处理和自适应学习。

这技术一个晶体管一个神经元,相同芯片面积能装更多神经单元,而且每个都能独立学习,这不就是分布式智能的基础嘛。

比如英伟达的H100GPU,晶体管不少,但要是用这技术,同等面积能装十亿级别的人工神经元,快赶上小哺乳动物的大脑规模了。

很显然,通用AI需要的“自适应、跨任务学习”,靠这硬件技术才有戏,不然总在专用AI里打转,很难有大突破。

AI学大脑干活!南加大搞出“仿生神经元”单晶体管解困局

当然了,这技术现在也有麻烦。

比如银离子扩散得不够均匀,不同地方速度不一样,神经元性能就可能有差异,还有跟现有半导体工艺怎么兼容,这些都得解决。

不过Gartner预测类脑计算硬件市场以后会很大,要是这技术能在几年内搞定产业化问题,说不定能占不小份额。

我觉得这技术不只是硬件创新,更重要的是把生物学和工程技术结合起来了,给AI从“专用”往“通用”走铺了路,以后AI说不定真能既厉害又省电。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