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发出一纸通缉令,目标直指中国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陈正坤。这位天才芯片工程师,曾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做出过巨大贡献,却被美国视为心腹大...
2025-11-06 1
2020年,美国发出一纸通缉令,目标直指中国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陈正坤。
这位天才芯片工程师,曾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做出过巨大贡献,却被美国视为心腹大患,遭到通缉逮捕。
一个堂堂的超级大国,为何不顾脸面,如此疯狂的想要抓住他?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陈正坤的芯片梦,是从一台黑铁皮收音机开始的。
那时候,电子产品还是稀罕物。
他爸爸有台老式收音机,黑铁皮壳子上嵌着红色调台钮,是家里最金贵的物件。
小陈正坤趁父母午睡,偷偷把收音机抱到桌上拆开,还找了个饼干盒,把零件按大小分类放好,用铅笔在本子上画下每根线连接的位置。
虽然父亲醒来,看到眼前的场景一顿怒骂“败家子”,但依然没能浇灭他对芯片的热情。
也就是靠着这股子“热情”,陈正坤顺利考上清华电子工程系,之后更是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读博。
或许那会的陈正坤,以为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但一个名为"技术垄断"的词却悄悄影响着他的未来。
在美国读博的时候,陈正坤跟着导师做早期DRAM存储芯片的原型。
样品做出来时,大家都很兴奋,导师说"这技术要是能用到本土项目上,能省不少事"。
但没多久,美国企业就找到他们,说这技术涉及专利,不准对外用。
导师拿着原型机叹气:"没有自己的技术,连成果都做不了主。"
博士毕业后,他没有回国,而是进了英特尔,成了技术骨干。
他主导研发了一款低功耗芯片,让笔记本续航一下多了2小时。
他本以为会换来几句夸奖,结果在一次跨部门会议上,一个美国同事的话,狠狠扎进了他心里:
“中国企业也就只能买我们淘汰的技术,想做核心的,还早着呢!”
那天晚上,他躺在公寓里翻来覆去,却始终睡不着。
伯克利导师的叹气,美国同事的嘲讽,还有童年时拆收音机的场景,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他突然想通了:光在国外做技术,给别人的帝国添砖加瓦,没用。还是得回国,做点实事。
2002年,陈正坤辞掉了英特尔的工作,回了台湾,加入了当时摇摇欲坠的瑞晶电子。
他带着5个同事组成小组,目标直指中国芯片的核心难题——散热。
芯片一运行就发热,温度太高就死机,这是当时国产芯片的通病。
他们试了铝片、铜片,效果都不好。
陈正坤干脆把铺盖搬进了无尘车间,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待就是48小时。
最后,他们试到一种国产的散热硅胶,温度一下降了不少,再优化设计,芯片功耗直接降了40%!
这一下,打破了美日在这个领域长达20年的垄断。
瑞晶股价三年暴涨近400%,陈正坤成了业内的“技术派教父”。

可高兴了没几年,瑞晶就被美国巨头美光收购了。
虽然陈正坤成了台湾区总裁,但当他想把32纳米DRAM技术本土化时,美国总部一口否决:
"技术核心得握在我们手里,本土化没必要。"
更过分的是,他连核心研发数据都看不了,每次去要,都被以"保密"为由挡回来。
那时他再次明白,在别人的体系里,你永远只是个高级打工仔。
于是2016年,他递交了辞呈。
同年,海峡对岸的福建晋江,一家名为“晋华”的公司刚刚成立。
陈正坤带着3个老同事,义无反顾地过去了。
这里条件更艰苦,初期设备短缺,他们只能先从研究设备开始。
一直到2018年,团队才正式开始攻坚25纳米DRAM芯片。
DRAM是什么?可以把它理解为电脑的“短期记忆”,只要是电子产品,都离不开它。
可就是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当时95%都依赖进口,是名副其实的“卡脖子”领域。
但陈正坤就是憋着一股必须做出来的劲,带着两岸的工程师没日没夜地干。
最后数据出来,所有人都沸腾了:良率从60%提升至90%,传输速率比美光同代产品高8%,每片成本还降低了12%!

晋华的技术突破,彻底戳中了美国的“痛点”。
他们绝不能容忍中国在芯片领域摆脱依赖、打破垄断。
很快,一场针对陈正坤和晋华的“围剿”,毫无预兆地打响了。
2020年,美国旧金山法院抛出一张全球通缉令,FBI网站挂出陈正坤的照片,悬赏25万美元抓人。
他们甚至联系陈正坤在台湾的家人,言语里带着威胁和施压。
紧接着,是供应链的“停摆”。
美国商务部将晋华列入“实体清单”,美光联合泛林、应用材料等企业,瞬间断了晋华的设备供应。
逼着荷兰ASML停供光刻机,让晋华的7纳米项目直接停摆,短短几个月损失就超过200亿美元。
更狠的是,他们还逼迫合作的台湾联电终止合作,联电交了6000万美元罚款,还答应帮着调查晋华。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商业纠纷,而是赤裸裸的科技霸权。
但陈正坤没躲也没怕,他联合晋华起诉了美光,指控对方专利侵权。
庭审时,律师拿出了关键证据:美光说被"窃取"的那项技术,其实是陈正坤在清华读本科时发表的论文,1988年就在学报上刊登了,早就过了专利保护期。
法官看了论文复印件,上面还有陈正坤当年的亲笔签名。
这一下,美光的指控就站不住脚了,最终被判赔偿1.96亿元,还被禁售三款主流DRAM芯片。
当法律战打得如火如荼时,陈正坤的主战场,其实一直都在那个灯火通明的实验室里。
他知道,对美国的最好回击,就是拿出更先进的技术。
设备被断供,他就带着团队改造国产蚀刻机,硬是把设备里的美国技术占比从68%压到了12%。
他们开发出堆叠式封装技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点点把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1年冬天,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晋江传出:
晋华成功做出了完全自主的25纳米存储芯片,优化电路设计后,功耗还能再降15%。
这个功耗优化方案,后来还被纳入了行业技术标准。
这意味着,在这个领域,我们终于有了话语权。
随着自主技术的突破,美国的“围剿”也渐渐撑不下去了。
到了2023年底,美光那边主动提出撤诉。
2024年,美国司法部悄悄删掉了通缉令,连句道歉都没有。
通缉令被撤销后,陈正坤没有高调庆祝,而是回到了实验室,继续带着年轻人向3纳米芯片进发。
如今,中国芯片产业正在迎来春天。

2025年数据显示,光微半导体等12家企业能供应芯片关键材料,以前全靠进口的8N超高纯铜靶材,现在都能进3纳米供应链;
28纳米设备国产化率超60%,中科院的28纳米存储技术已实现批量生产。

而当年那个偷偷拆收音机的孩子,也早就成了中国芯片的守护者。
他的白大褂袖口磨得起毛,眼镜上沾着焊接烟尘,但他的坚持,却让中国的芯片之路越走越宽。

陈正坤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技报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陈正坤这样的人,用实力说话,用行动证明:中国芯,不认输。

参考文献:
1.界面新闻:《美光科技称已与福建晋华集成电路达成全球和解协议》2023-12-24
2.环球时报:《被美诬告窃密,中企获无罪判决》2024-02-29
3.上海证券报:《湾芯展上“秀肌肉”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提速》2025-10-16
相关文章
2020年,美国发出一纸通缉令,目标直指中国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陈正坤。这位天才芯片工程师,曾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做出过巨大贡献,却被美国视为心腹大...
2025-11-06 1
IT之家 11 月 6 日消息,科技媒体 Appleinsider 昨日(11 月 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在近期举办的“Create Immersi...
2025-11-06 2
65岁+用户最活跃作者 | AgeClub丸子 徐龙捷前言“十五五”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的五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将从目前的3.1...
2025-11-06 3
近日,多名苹果手机用户反映称,更新iPhone手机至iOS 26.0.1版本后,在半夜锁屏状态下手机会自动拨号给陌生人。 有iPhone17 Pro...
2025-11-06 4
央视财经消息显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近日就安世半导体一事再次表态:荷兰方面应当承担全部责任。中方划出100%责任红线背后,一场由荷兰单方面掀起的半导体风...
2025-11-06 2
据中新社桂林10月24日电,轻小型水深探测激光雷达科技成果转化发布会10月24日在广西桂林市举行,广西测绘激光雷达智能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研发...
2025-11-06 3
昨天凌晨,苹果发布了 iOS 26.1 正式版系统,。没想到才过去一天,苹果就马不停蹄地推出了 iOS 26.2 的首个测试版。更新内容今日凌晨,苹果...
2025-11-06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