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李竟源博士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6日 16:22 1 aa

10月31日,第二届再生医学骨科材料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这场盛会汇聚了全球再生医学与骨科领域的顶尖学者。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六科主任李竟源博士作为受邀嘉宾,在这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对话中,分享了见解,交流了思想,满载而归。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李竟源博士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

盛会启幕

汇聚全球智慧 聚焦骨科未来

第二届再生医学骨科材料国际学术交流会旨在搭建一个高规格、跨学科的国际交流平台,紧密围绕骨科材料领域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关键议题展开。

会议议题设计极具前瞻性,涵盖了智能生物材料、3D打印定制化植入物、关节软骨再生、骨肿瘤治疗新材料策略等当前全球骨科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李竟源表示,目前,骨科疾病的治疗正在经历从“机械固定”到“生物重建”的范式转变。再生医学材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引擎。闭门造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与国际最前沿的思维同频共振,才能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更快、更精准地应用于临床,惠及广大患者。

深度参与

交流激发灵感 碰撞启迪思路

会上,李竟源与来自新加坡、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多地的专家学者就多项前沿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李竟源博士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

焦点一

智能生物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大会报道了新一代生物活性支架材料,它们不再仅仅是填充物,而是能主动“指挥”机体修复过程,通过缓慢释放生长因子或响应体内环境变化,精准促进骨组织再生。李竟源表示,这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六科微创与精准治疗的理念高度契合,为治疗复杂骨不连、大面积骨缺损提供了充满希望的新方向。

焦点二

3D打印技术定制化骨植入物的前沿进展。“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治疗是未来医学的重要特征。会议展示了利用高精度3D打印技术,结合患者自身的影像学数据,制造出与损伤部位解剖结构高度匹配的多孔金属植入物。这种技术不仅能实现完美的形态学重建,其多孔结构更利于骨细胞长入,实现生物力学上的永久融合。李竟源指出,这项技术在未来将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

焦点三

面向关节软骨再生与骨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关节软骨的自愈能力极差,而骨肿瘤切除后的骨重建一直是临床难题。会上介绍的复合水凝胶材料、载药纳米材料等,为软骨再生和靶向治疗骨肿瘤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李竟源与同行们就这些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解速率及临床适应症边界进行了务实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核心感悟

材料科学是藏在生命科学中的密码

在分享参会感悟时,李竟源表示,材料科学的重要分支,正深藏在生命科学的密码里。他说:“这意味着,未来的骨科材料研发,不仅是材料学家的孤军奋战。它将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乃至发育生物学的知识深度融合。我们设计的材料,要能够理解细胞的‘语言’,模拟细胞外基质的‘微环境’,引导干细胞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分化。只有当材料能够与生命系统进行‘对话’时,真正的生物性整合与功能性再生才能实现。这次大会的众多成果,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李竟源博士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SSM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