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看闽西上杭,山区小城如何弥补科研人才与能力的短板?

排行榜 2025年09月24日 23:07 0 admin

近日,在位于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的福建天甫电子有限公司无尘车间生产现场,一批批湿电子化学品在产线上逐步成型,生产效率、工艺控制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企业今年有望实现产值5亿元。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科研费用占比。”福建天甫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奕丰介绍,企业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超6%,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20%,推动企业在原始创新上持续突破。

在上杭,越来越多像天甫电子这样的创新“头雁”正引领“雁阵”齐飞。

看闽西上杭,山区小城如何弥补科研人才与能力的短板?

蛟洋新材料产业园(资料图)。龙岩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山区小城,科研人才与能力是短板,如何弥补劣势?

飞地模式、山海协作成为上杭发力的着力点。上杭(广州)、上杭(深圳)异地研发平台相继在粤港澳大湾区揭牌,形成“湾区研发+上杭转化”协同模式;京津冀、长三角创新中心全面成立,异地研发平台建设运营全覆盖、深嵌入。

据悉,上杭累计支持企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等科创资源富集地区设立科研平台11个,实施跨域引才达800人以上。2024年实施“校校企”合作项目8个,其中,紫金铜业与昆明理工合作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引才模式探索,上杭一直在路上。

“资本引才”成为当地答题的最新解。当地设立规模10亿元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认缴规模达115.4亿元基金聚集区,引导26家私募基金入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23个项目投资额超43亿元。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对人才项目全周期进行帮扶。

同时,引导“券商基金”参与招才引智。去年,兴杭国投通过领投及成立无人驾驶产业基金,吸引了包括易控智驾在内5家无人驾驶领军企业组团与上杭签约,其中推动易控智驾总部落户上杭,团队引进3名省级A类高层次人才。

产业赛道延伸到哪里,人才就扎根在哪里。上杭围绕优势产业链出台“智汇上杭”聚才工程,创新“技术入股+货币入股+职工持股”合伙人制度,构建“团队式”引才模式,带动引进15个人才团队,解决14个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等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引进16名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引进向创业合伙升级。

从产业“向新”到企业“成阵”,从平台“强基”到生态“聚势”,一幅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展开,上杭正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向新产业跃升。(黄洪辉)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