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材”高八斗!这场材料论坛,院士们把前沿科技讲“活”了

AI科技 2025年09月30日 07:07 1 admin

近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深圳大学及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25广东材料发展论坛(2025岭南科技创新论坛平行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聚焦“前沿新材料”这一广州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吸引全国专家、企业界代表及港澳、外籍人士共1000余人参会,共探新材料领域最新成果与产业发展方向。

会上,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带来重磅主旨报告,分享突破性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以《结构功能一体化纤维材料的创新之路》为题,介绍团队受仿生学启发,通过结构功能一体化纤维杂化技术,攻克传统无机气凝胶脆性难题,研发出超弹、超韧、易编织且高透明的有机-无机杂化气凝胶;针对航空航天需求开发的陶瓷纤维气凝胶,兼具卓越柔性与超高温耐受能力,为火箭隔热系统、电池安全等极端环境装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提出“簇发光”新概念,揭示非共轭材料聚集态下,杂原子孤对电子可通过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刚性纳米簇结构,进而成为新型发光基元的机制。该成果为低成本、高生物相容性发光材料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在生物成像与示踪探针领域应用潜力重大。

“材”高八斗!这场材料论坛,院士们把前沿科技讲“活”了

会议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在《大飞机引领航空材料创新发展》报告中,强调国产大飞机对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指出航空材料研发已从“被动适配”转向“需求主导设计”,需兼顾高强度、长寿命与环保特性。他透露,过去十年我国已构建航空材料供应链体系,未来将聚焦规模化生产、低空经济等领域新材料探索及绿色制造,推动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迈向领跑。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聚焦“碳中和”目标下的储能瓶颈突破,指出流体电池(液流电池、e-fuel)因安全、长寿命优势成为理想储能方案;电燃料作为液态能量载体,有望重塑能源储运体系,为风光发电并网及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於光详解“有机铁磁半导体”研究,介绍团队创新采用离子化诱导重构策略,制备出具有强自由基相互作用的有机铁磁半导体材料,并揭示两大核心设计原则。该成果通过电子结构调控打破传统技术矛盾,为光电磁多功能器件及下一代存储芯片研发开辟新路径。

论坛期间,围绕“新材料前沿突破与未来产业赋能”主题,580个分论坛报告深入交流新材料关键技术与未来产业热点,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此外,论坛还举行第三届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激励青年科研人员投身材料领域创新。

文、图|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科记协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