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娜 (资深财经评论员|财富自然增长法创立者)朋友们,是不是感觉最近的盘面“特别熬人”?尤其是科技板块,上蹿下跳,这几周的回调深度,恐怕让不少人的...
2025-11-13 0

文:卢娜 (资深财经评论员|财富自然增长法创立者)
朋友们,是不是感觉最近的盘面“特别熬人”?
尤其是科技板块,上蹿下跳,这几周的回调深度,恐怕让不少人的信心都开始动摇了。
AI和科技这条路,到底还走不走得通?
这究竟是“趋势中的调整”,还是“狂欢后的散场”?
就在我们被这种“盘面波动”折磨得怀疑人生、在“预期”中摇摆不定的时候:
全国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11月11日在武汉正式开业了。
这一下就“魔幻”起来了,不是吗?
一边,是我们在K线图上因为“波动”而感到剧痛;
另一边,是“现实”已经大步流星,机器人都开始谈论“售后”、“培训”和“配件”了。
那么,问题来了:
当我们在K线图上“受苦”时,武汉的这家店,到底是在“打我们的脸”,还是在“给我们信心”?
是资本市场疯了,还是实体产业的轮子已经滚得太快,我们没跟上?
我们先来解构一下“7S店”这个事件。
过去我们聊机器人、聊AI,总觉得是“概念”,是马斯克发布会上的“PPT”,是实验室里的“样品”。
但“7S店”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商品化”的正式启动。
当一个东西开始谈论“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客户培训”时,它就已经脱离了“概念预期”阶段,它在拼命地往“商业落地”阶段冲刺。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反驳:
“别吹了,现在这些机器人公司根本没多少实质性订单!”
没错,争议一直都在。但你有没有反向思考一下?
为什么马斯克要梭哈机器人?为什么国内产能拉得这么满?
因为他们赌的是,机器人会像30年前的手机一样,彻底颠覆这个时代。马斯克甚至说五年后,手机都可能消失。
武汉这家店,无论它今天能卖出几台,它都代表着一种“态度”:
我们不光要玩天上的“概念”,我们还要抢地上的“实体”。
当我们这边,“人形机器人”这个实体已经开始“开店迎客”的时候,大洋彼岸的“AI大脑”(比如英伟达)却正在被资本围猎。
一边是“火”(实体落地),一边是“冰”(资本波动)。
这周美股科技股坐上了过山车,不过英伟达已经反弹,早前更是大涨约 6%。
但别忘了,著名的“大空头”原型(就是电影《大空头》里那位)已经下场,宣布做空英伟达和Palantir。
为什么?
是AI不行了吗? 显然不是。
是估值太高了吗? 确实不低,但业绩也跟得上。
我的看法是:这恰恰是趋势在加速换挡的“阵痛”。
1、有人在“玩对冲”: 德意志银行的交易披露了,他们需要波动。市场没有波动,交易员就没法赚钱。他们既是风险的对冲者,也是波动的制造者。
2、有人在“带节奏”: “大空头”的名人效应,总会吸引跟风资金。但别忘了,他做空特斯拉可失败了。
3、市场在“挤水分”: 此前的预期打得太满了,市场需要用剧烈的波动,来“清洗”那些不坚定的筹码。
现在,我们把“武汉的7S店”和“华尔街的大空头”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
你发现了吗?这根本不是两件事,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战场。
战场一:资本与预期的博弈(美股,AI大脑)
美国必须保住科技领先(AI、云计算),这是他们全球“收税”的根基。他们会用尽一切手段,包括金融手段(制造波动)和行政手段(比如封锁华为、中兴)。
战场二:实体与产业的竞赛(中国,AI身体)
我们必须攀爬科技树,“吃掉”西方的高端产业,才能真正富裕起来。
所以,我们必须把“AI大脑”装进“机器人身体”,并且让它“落地”:7S店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目前中国的科技,在全球市场已经有一席之地了。
所以,我的结论来了:
华尔街的波动,恰恰反证了AI趋势的强大。如果一个东西没有价值,“大空头”是不屑于去做空的,机构也无需“对冲”。
科技股的调整,绝不是中长期趋势的结束。这种波动,正是“波动即机会”的最好体现,是给看懂趋势的人“慢吸”核心资产的窗口。
结语:
资本的博弈,永远只是实体的影子。
不要在影子的剧烈晃动中,怀疑实体的脚步。
真正决定未来的,不是K线图上的恐慌,而是那家7S店里,机器人迈出的第一步。

4000点拉锯,有什么“魔力”?
上证指数(-0.07%)看似风平浪静,像个“定海神针”,但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下跌,这寒气……
关键是成交额比昨天还少了近500亿(1.96万亿),没有达到2万亿这条“活跃水位线”。
水少了,船自然就不好开。
市场,到底在怕什么,又在等什么?
一、冰火两重天:被“撕裂”的A股
昨天我们说市场是“分裂”的,今天这种“割裂感”非但没有弥合,反而演变成了现实版的“冰火两重天”。
“冰”:是那些曾经的“梦想家”:培育钻石、光伏、人形机器人,今天全线退潮。
“火”:保险、医药、油气开采及服务、金属铝板块涨幅居前,在逆势走强。
主角换了面孔,但剧本没变。
盘面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来拆解三个核心信号:
1. 信号一:“厚”的棉被,与“冷”的预期
市场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是防御思维。
你看,早盘农业银行市值冲破3万亿创历史新高,工商银行跟进;“两桶油”(石化油服、准油股份)双双封板;医药、药房板块集体走高。
这些板块有什么共性?低估值、高分红、确定性强。
这背后的人心博弈是:在迷茫期,大资金(机构)宁愿去抱团取暖,躲进这些“厚的棉被”里,也不愿在寒风中追逐那些不确定的“诗和远方”。
这是一种避险,也是一种对短期市场不看好的“用脚投票”。
2. 信号二:趋势投资者与投机者的内卷
这才是今天精彩的“戏份”:市场在“撕扯”。
这种分化背后,不是市场没方向,恰恰是方向太多、太乱了!
反向思考:为什么乱?临近年底,机构要保排名;美联储12月降息又不确定;再加上公募基金业绩基准新规(征求意见稿)一出,逼着那些“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必须“回家”(回归主线)。
逻辑演绎:这时候,“大金融+石油”这些“老大哥”出来护盘,指数是稳在4000点了,但也像个巨型抽水机,把本就不多的水(流动性)全吸走了。
市场结果(风险对冲):这就导致了“冰火局”的极致分化,分为下面这两条线:
趋势线(价值投资):像电池材料(海科新源、天际股份),前排的“龙头”还有人敢接盘,但跟风的“小弟”(振华股份、盛新锂能)就开始掉队,负反馈了。
投机线(短线博弈):合富中国开盘快速涨停,平潭发展高位震荡,但昨天还热闹非凡的生肖“马”概念,今天就没了声音。
这就是存量博弈(没新钱进场)的典型特征:快、准、狠,但跑慢了,就是山顶站岗。
3. 信号三:缝隙中的“补涨”,被遗忘的价值
在这一片拉扯中,电解铝板块(中国铝业+6.65%)却走出了“独立行情”。
这绝非偶然。
这恰恰印证了我们昨天的判断:
顺周期金属是“看长做短”的品种。当高位的趋势股让人“恐高”时,资金(尤其是那些被“抽水机”吸走的水)自然会去挖掘这种还在“洼地”里,有业绩支撑的补涨机会。
二、明日策略:在高难度模式下,寻找“确定性”
那么,看清了局势,明天我们该怎么办?
在当前这种“高难度模式”下,活下来,比赚得多更重要。
1. 盯紧“风向标”的止跌信号(风险对冲)
连续调整两日半的AI硬件板块(比如中际旭创尾盘收红),今天算是有个“初步止跌”的迹象。
它能不能稳住,可能是“趋势投资”能否重聚人气的关键。
明天必须看紧它,如果它稳了,市场的“水”才可能重新流回科技线。
2. 从“恐高”转向“填坑”(高低切换)
随着趋势高位的香农芯创、天际股份出现大幅波动,操作难度几何级增加。
怎么办?学学今天的电解铝。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与其去追逐“最亮”的那颗星,不如去寻找那些趋势未完、但还在“半山腰”或“洼地”的板块。
比如,化工、小金属等涨价细分领域,是否还有“补涨”的机会?
3. 警惕“最后的狂欢”就是“屠刀”
投机高标(合富中国、摩恩电气7连板)已经进入加速冲刺段,这往往可能是风险大的阶段。平潭发展也开始“跳不动”了。
投机端往往需要经历一次“风险释放”(一次大跌),才可能为真正的跨年行情腾出空间和“水位”。
现在追进去,可能是“火中取栗”。
4. 题材“新老”交替,跟踪持续性
商业航天盘尾集体异动,前排的核心,上海沪工,上海港湾涨停,航天智装大涨,“中军”中国卫星也有拉升,这个题材的节点是比较不错的。
福建板块炒作两三周,目前是新老交替的时间段附近,看看能否走出一定的持续性,如果明天没有什么表现也只是作为轮动来看,否则可跟踪。
三、我的思考:一半清醒,一半耐心
在成交量没有有效放大到2.5万亿之前,市场就还是存量博弈。应对当前“拉锯战”的上佳策略,就是保持合理仓位。
用一半清醒(仓位控制)去应对市场的混乱,用另一半耐心(低位挖掘)去等待真正的风口。
4000点的拉锯,也是市场在“去伪存真”。它在考验谁的逻辑更硬,谁的耐心更足。
相关文章
文:卢娜 (资深财经评论员|财富自然增长法创立者)朋友们,是不是感觉最近的盘面“特别熬人”?尤其是科技板块,上蹿下跳,这几周的回调深度,恐怕让不少人的...
2025-11-13 0
截至2025年11月11日23:59,京东超市凭借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迎来全面爆发,成交额增长翻倍的品牌超30000个。自营白酒等11大核心品类成交额增长...
2025-11-13 0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德国芯片制造商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 AG)预测,受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热潮提振销售前景影响...
2025-11-13 0
11月10日,由五河县科学技术协会、五河县教育局、五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共青团五河县委员会主办,五河县牧云航空协会承办的“科普惠民乡村行”航空航天科普...
2025-11-13 0
刘湘婷(湖南科技学院)近日,演员刘嘉玲通过社交媒体公开喊话淘宝、天猫平台,称其丈夫梁朝伟遭商家冒用肖像宣传产品,要求平台介入处理。喊话博文一经发出,事...
2025-11-13 0
说起中国科技发展,这几年大家都知道,外头那些制裁和封锁没少给我们添堵。尤其是半导体、工业软件、医疗器械、高端数控机床和碳纤维这五大领域,简直就是卡脖子...
2025-11-13 0
金融界2025年8月1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设备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2...
2025-11-13 8
来源:数博会执委会 国家数据局今年4月发布的《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数据领域相关企业超19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按照20%...
2025-11-12 1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