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市场播报韩国科技巨头Naver公司周四表示,计划明年在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上投资超过1万亿韩元(约合6.929亿美元),并在其主要服务中...
2025-11-06 0
在上海馆展台现场,机器人DJ表演打碟。文汇报袁婧 摄
奋斗在人工智能(AI)赛道的人,颇有一种“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感觉。去年进博会,人们还只是在谈论大模型在写文案、做PPT以及算账报销等方面的能力,对于AI应用于制造等行业尚存疑虑,但在今年进博会上,AI似乎已经无所不在了。昨天举行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有好几个分论坛都以AI为主要话题,专家学者更是热议AI赋能千行百业。
从提升工厂效率到重塑供应链,从数据飞轮加速迭代到具身智能寻求突破,AI正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从工具到社会基石的“惊鸿一跃”,重塑着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据飞轮驱动效率革命
“AI正在重塑世界。”埃森哲全球副总裁、亚太区首席运营官格兰·海伯表示,他在中国见证了一场重新定义工作、生活、创新方式的变革,AI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从新型机器人到现实世界,AI正迅速成为各个业务职能的底层基础。
他举例,数据显示,中国工厂现有超200万台自动化的机器人,仅去年就新增30万台机器人,让工厂的效率和产能都迅速提升。可以说,AI正逐渐扮演着工业转型合作伙伴的角色。
跨国软件企业思爱普(SAP)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服务业负责人易培继也有同样发现,今年7至8月,思爱普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调研了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的1600名企业高管,发现四分之一企业已投资AI并获得回报,高管们计划未来两年内将他们40%的业务流接入AI。
印度尼西亚驻上海总领事邯伯盼分享了该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AI与数字经济对于印度尼西亚这个2.8亿人口散居在17000多座岛屿的国家而言,机遇与挑战都无比巨大。他表示,近年来,印尼高科技产业正稳步增长,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数字经济体,拥有超2亿互联网用户,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600亿美元,并致力于成为东盟数字生态系统的枢纽。
邯伯盼介绍,今年第二季度,印尼数字支付同比增长30.51%。印尼还印发了《2020-2045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指出AI将服务于公共利益,尤其是智慧城市、教育及粮食安全等领域。
AI在提升供应链效率方面非常显著。易培继说,当一个订单不能按时发货时,过去会交由一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处理,他需要检查库存、供应、订单、可用性等流程的十几个步骤,用时大约20分钟,但接入AI后,处理同样问题只需要2分钟。
易培继表示,数据飞轮正在给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插上翅膀。数据作为一个持续流动、不断创造价值的要素,通过“数据-洞察-行动-反馈”的闭环机制,驱动数据自动循环,虽然一开始需要较大的推动力,但随着数据的积累和正反馈循环的加速,最终将实现自我驱动。
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现场。文汇报袁婧 摄
机器人迎“尺度定律”猜想
智元机器人今年已经干了几件大事:3月,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8月,发布行业首个世界模型开源平台;本月初,其研发的真机强化学习技术,已在与龙旗科技合作的验证产线中落地,这意味着机器人可在真实产线中自主学习、持续优化作业策略,新技能训练与稳定部署从数周缩短到数十分钟,且性能全程不降级。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姚卯青表示,智元机器人的飞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数据飞轮。他们发布的全球最大机器人真机示教数据集,包含超过100万条轨迹,涵盖217个任务,涉及五大场景。
美国近日公布的一则信息引起了姚卯青的关注,AI机器人创业公司Generalist推出新型具身智能模型,该模型基于27万小时真实物理交互数据训练,参数高达100亿以上。该公司发现模型在70亿参数时出现性能跃升,100亿参数规模后适应新任务效率显著提升。
这一发现更加验证了智元机器人一直以来的猜想,机器人也有“尺度定律”,如果该猜想为真,那么,人形机器人真正落地的时间还会加快。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用一个具体场景,清晰定义了具身智能的“ChatGPT时刻”:若机器人被置于完全陌生的会场中,当听到“帮记者递份资料”的语音或文字指令,就能完成任务且成功率达到80%,这便标志着行业进入关键突破阶段。
他特别指出,“80%成功率”的核心并非简单的任务完成率,而是对机器人“泛化能力”的严苛考验。具体来说,是要求其在从未接触过的生活场景中,无需提前训练,仅靠指令就能应对约80%的任务。王兴兴直言,这一目标是未来1至2年全球具身智能赛道的“胜负手”,“谁先做到,谁就拥有全球最领先的具身智能模型”。
谈及行业热度,王兴兴表示,今年机器人产业关注度空前高涨,乐观预判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整体平均增速或达100%。这一判断有扎实数据支撑,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对外出口增速已超51%。“工业机器人都有这么高的增长,智能机器人领域平均增速达到100%是合理的,全行业都在各类政策支持下受益。”
不过,他坦诚分享了行业当下面临的挑战,直言机器人大模型(具身智能模型)的进展“比预想中慢了些”。“深度强化学习在机器人运动控制上进步飞快,每个月都有新亮点,但能‘端到端干活’的大模型还没到爆发的临界点,就像ChatGPT发布前的阶段,方向对了,就差最后一步突破。”
针对“当前技术瓶颈究竟源于模型还是数据”这一核心问题,王兴兴给出了“二者均需改进,不能偏废”的答案。在他看来,模型与数据两者相辅相成,盲目追求数据量堆砌或模型规模扩张并不可取。行业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模型结构优化、数据采集方式革新及质量把控上,这不仅是全球具身智能领域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宇树科技当前需要重点攻克的问题。
无处不在的AI呼唤设计“新语法”
智能体也是热议的话题。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AI正成为“新的用户界面”,用户体验从以智能手机为中心向以智能体为中心迈进。“我们正在进入一个‘AI无处不在’的时代,个人AI、物理AI与工业AI都将迎来变革,包括计算机架构。在推动AI发展的过程中,高通可为各类终端与场景提供核心支撑。”他说。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RoMeLa机器人实验室创始主任丹尼斯·洪围绕“灵感、创新与实现”的机器人创造法则,抛出一个核心观点:“机器人研发不应被人形定义,要跳出人形框架,根据场景需求灵活设计。”
这位因电影《星球大战》而点燃机器人梦想的专家,此行带来56款机器人研发成果,更以跨界视角剖析人形机器人的价值边界。
谈及为何曾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丹尼斯·洪引用建筑大师路易斯·沙利文的名言“形式服从功能”解释:“人类生活与工作环境本就是为人设计的,门把手高度、家具尺寸都适配人体形态,人形机器人无需改造基础设施,就能自然融入这些场景。”这一特性正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价值所在,他和团队研发出ARTEMIS这样的高性能机型,能自主跑步、头顶箱子仍保持平衡,充分体现人形设计的适配优势。
但他更强调“场景优先”的研发逻辑,并以多款非人形机器人为例佐证。烹饪机器人YORI没有四肢,却能通过定制刀具与执行器,精准完成切菜、翻炒,适配厨房作业场景;物流机器人LIMMS以箱子为躯壳,靠抓手附着在箱子上,可带着箱子自主走出卡车、完成配送,大幅提升“最后一公里”效率;EEWOC机器人拥有可延伸的关节臂,凭借永磁体吸附力,能稳定附着在炼油厂管道、卫星表面,执行人类难以触及的检测维护任务。
即便是为电影《THE ELECTRIC STATE》打造的主角机器人Cosmos,也印证了“功能突破形态”的观点。为满足电影“大头小脚”的艺术设计,团队耗时一年半优化电池与计算模块布局,最终让这款看似失衡的机器人既实现抓握、行走等功能,又契合导演创作需求。
在消费品展区,阿联酋科技企业SINDAN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带着咖啡来“串门”。文汇报袁婧 摄
AI国际标准谋求全球“通用语”
不管AI发展如何迅速、形态如何变化,标准始终是AI产业发展和构建信任的基石。AI国际标准如何赋能产业升级?不少国际专家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
“为确保AI的负责任使用,必须建立并执行国际公认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副主席贾维尔·加西亚指出,推动负责任的AI发展,要依赖全价值链的标准建设。
在他看来,全价值链的上游是标准开发,要聚焦方法论,制定适用于AI的国际标准,以支持全球互操作性与技术安全可信。“目前,ISO正弥合各国在法律、监管上的分歧,通过构建共识来提供统一、高度可信的标准工具,助力企业治理与监管落地。”他表示,中游的市场供给和落地与下游的领域应用都是关键,更强调标准的有效执行与加速转化。
“包容性、多样性的全球参与流程至关重要,它能确保AI标准反映真实世界需求,凝聚全人类智慧。”加西亚表示,ISO正积极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关键组织建立坚实合作伙伴关系,扩大标准化网络的影响力。其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负责任、可解释、透明且包容的AI治理体系,通过全球知识交流与协作,支持创新、保护社会价值观,并弥合数字鸿沟,推动可持续与公平发展。
IEC副秘书长吉勒·索内特认为,AI标准化是构建可信AI的基石,而非可选项。AI已在工业制造、医疗技术和电力电气等多个垂直领域展现出重要价值。目前,IEC正与ISO和ITU紧密合作,共同推动AI国际标准的制定。截至目前,这3家权威机构已联合发布多项重要标准,比如:ISO和IEC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AI可解释性国际标准《ISO/IEC TS 6254:2025》,系统性为AI可解释性提供框架与指南。
国际标准作为通用的技术语言,正成为推动产业规范化、有序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地,上海集聚了一批国家级人工智能的战略性平台,累计牵头和参与53项人工智能国际标准,涉及可解释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共有近百名专家成为国际标准组织的注册专家。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支持上海筹建国际人工智能标准联合会,鼓励本土企业、行业专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助力形成具有全球共识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提醒,AI治理不能用工程化思维推进,需要建立在具有最大公约数的社会共识和社会稳定之上,市场化分布式合作是推动AI治理的重要机制。过去10年,有240多个跨国性AI治理宣言先后发布,共同原则包括安全性、透明性、非歧视、可解释、可追溯、公平公正、包容开放等。
原标题:《从工厂提效到重塑供应链,从数据飞轮加速迭代到具身智能寻求突破……》
栏目主编:祝越 文字编辑:刘力源
来源:作者:文汇报 沈湫莎 徐晶卉 史博臻 张天弛
相关文章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韩国科技巨头Naver公司周四表示,计划明年在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上投资超过1万亿韩元(约合6.929亿美元),并在其主要服务中...
2025-11-06 0
当华尔街越发担心AI泡沫破裂,OpenAI的首席财务官却呼吁大家“再多点热情”。她还表示,上市目前不在该公司的计划之中。OpenAI首席财务官莎拉·弗...
2025-11-06 0
【11月6日社交平台Snap夜盘大涨超16.4%,公布三季报并达成4亿美元合作】11月6日,社交平台Snap夜盘大涨超16.4%,报8.5美元。其公布...
2025-11-06 1
在上海馆展台现场,机器人DJ表演打碟。文汇报袁婧 摄奋斗在人工智能(AI)赛道的人,颇有一种“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感觉。去年进博会,人们还只是在谈论...
2025-11-06 2
今年以来,我国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50万套,两大类产...
2025-11-06 2
今天给各位分享闲来陕西麻将有什么开挂的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陕西闲来麻将有没有挂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25-11-06 2
近日,荆门市低空智能网联系统上线仪式在国际能谷·数字经济智慧湾举行。该系统由湖北省低空综合服务公司和荆门市低空产业投资发展公司联合打造,系全省首个省市...
2025-11-06 2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冯洁 郑好 记者 俞叶波秋水潋滟映照乌镇时光,创新浪潮激荡智惠未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于11月6日至9...
2025-11-06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