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AI生成的Vlog视频 从“记录真实”到“创造现实”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3日 01:44 0 admin
AI生成的Vlog视频 从“记录真实”到“创造现实”

“平台内使用AI创作的稿件量增长了91%。”这是近日举行的2025抖音创作者大会上,抖音副总裁陈都烨公布的一组数据。在生成式AI全面渗透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AI正在成为短视频行业的核心变量。无论是自动生成脚本、智能剪辑,还是AI绘画、音乐创作,都在重塑内容生产方式。现状背后,有人开始思考,是否Vlog(又称视频日志、视频记录)用来记录真实生活的时代,要一去不复返了?

AI重塑创作:效率革命与体验颠覆

从产业角度看,AI创作的快速普及意味着短视频行业的供给侧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几年,短视频行业的竞争焦点在于流量分发和用户时长。如今,平台开始更强调供给端的内容质量。

随着 TikToks、Insta-gram、YouTube、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媒介平台的兴起,视频在数字营销领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You-Tube数据显示,在该平台每月活跃的超过20亿用户中,无论是企业对企业(B2B)的客户还是直接面向消费者(B2C)的用户,均倾向于通过视频内容作出购买决策。

过去一年数据显示,抖音优质内容播放时长同比增长220%,其播放时长是普通内容的17倍,涵盖游戏、二次元、人文社科等17个垂类均实现翻番。

AI的介入让这一趋势加速。利用AI技术,可让创作从单一的人力密集型工作变为技术驱动的“内容工厂”,带来规模化生产的可能。

无论是科普类账号批量生成气象图解,还是影视解说用AI自动提取剧情关键帧,AI都在降低创作门槛、缩短制作周期,让创作者有更多精力投入到选题策划和价值表达。当然,AI技术带来的不仅是创作效率的提升,还可能重塑内容分发逻辑。通过AI生成的视频、图像、脚本能够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优质素材库,再叠加平台算法优化,将进一步提高用户停留时长和广告转化率。这为平台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广告主提供更高效的投放场景。

虚拟与现实:内容生态的融合与挑战

目前,AI甚至开始“创造”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抖音上出现了大量借用经典IP(如《西游记》《三国演义》)进行AI再创作的Vlog。创作者通过AI工具生成第一人称视角的“穿越短剧”,用户不再是看客,而是化身亲历者,仿佛跟随唐僧师徒经历八十一难,或与曹操一同在华容道逃亡。这种沉浸感和参与感,是传统Vlog难以提供的。

“家人们谁懂啊,现在是西天取经的第996天,刚把师傅从妖怪嘴里救出来就又出发了。”在视频中,悟空在队伍前头举着手机抱怨。从《大圣归来》到《黑神话:悟空》,西游记一直是国内文艺创作的热门IP。而西游AIVlog,看起来也像是一个内容风口或吸引流量的入口:在一些Vlog中,西天取经会路过“××汽修服务中心”,迷惑之余才意识到,这是汽修店账号给自己打广告的视频。

AI生成内容的风靡,催生了真实记录、AI增强的真实和纯AI虚构三者并存的混合内容生态,这对传统定义上的“真实”构成了挑战。

一方面,AI创作带来了全新的叙事可能和视觉享受。经典IP因其广泛的群众认知基础,无需额外教育用户,为AI创作提供了海量素材和无数可挖掘的支线。另一方面,这种“创造现实”的能力也引发了担忧。当AI能轻松模拟出任何场景和经历,甚至“西天取经路上路过某汽修服务中心”的广告植入也变得司空见惯。有观察指出,刷多了AIVlog后,算法推荐中的真人内容可能会肉眼可见地减少,用户仿佛要彻底沉浸在某些虚拟宇宙中。这促使人们思考:当Vlog的初衷从“记录真实”转向“创造现实”,其核心价值究竟何在?

未来思考:优质视频内容的新定义

目前,AI创作内容的同质化风险也已显现。一个创意出现后,极易被迅速模仿,导致大量内容涌现。

除了对经典作品的二次创作之外,“三秒教会你做AI军装照,配上战机背景超酷!”部分短视频平台流传着用户只需上传一张个人照片,就能一键生成身着军装或警服的图片,部分生成工具还提供“执法场景”“装备背景”等选项。看似新奇的玩法背后,乱象正悄然滋生——有网友为博流量,用AI生成警服形象后,拍摄“查电动车头盔”的虚拟执法视频。不久前,网友吴某就因身着仿制警服、用AI合成元素制作“执法场景”视频并发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警告处罚。

AI视频生成技术带来的“创造现实”能力,正引发对内容真实性、创作伦理和行业规范的深度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曾指出,尽管AIGC技术在镜头、场景层面对视频内容创作起到辅助作用,但其在价值观、创作伦理、算力、数据、成本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AI视频生成技术的发展将不仅限于提升生成视频的逼真度和一致性,更可能走向多模态、空间计算深度融合,并成为构建世界模型、迈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然而,其普及不仅依赖于模型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在工作流层面进行创新和整合。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申伊禾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