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从Theranos到Figure,硅谷科技泡沫的轮回与破局密码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3日 12:33 0 aa

2025年9月16号,美国有家叫Figure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刚完成超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直接干到390亿美元。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年前它才值26亿,这涨速比坐火箭还快,连波士顿动力、通用电气这些行业老前辈都被甩在后面。

但这390亿到底是真金还是泡沫?咱们今天就一点一点说清楚。

从Theranos到Figure,硅谷科技泡沫的轮回与破局密码

创始人的“创业光环”,是资本买单的底气?

Figure能拿到这么多钱,创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的履历得先拎出来说。

这人1986年生,从小在农场长大,后来创业路子走得挺顺,先搞了两个内容平台,虽说没成现象级产品,但也算攒了经验。

26岁那年更厉害,做了个AI猎头公司Vettery,融了1200万美元,五年后1.1亿卖给了德科集团,2018年又搞电动飞机公司ArcherAviation,三年就推上市,市值飙到27亿。

也正是因为这两次成功,资本才愿意信他,甚至喊他“小马斯克”。

从Theranos到Figure,硅谷科技泡沫的轮回与破局密码

2022年他辞职搞Figure,资本直接追着投,觉得他能再复制一次创业神话,但前两次创业跟现在搞人形机器人真不是一回事儿。

之前做猎头平台靠算法效率,搞电动飞机靠美国政府补贴,都是轻资产或者靠政策的路子。

现在玩人形机器人,拼的是机械结构稳不稳、运动控制精不精,这些硬骨头,可不是之前的经验能应付的。

资本砸的钱,确实让Figure的技术迭代看起来很快。

从Theranos到Figure,硅谷科技泡沫的轮回与破局密码

2023年3月首款原型机Figure01亮相,只能简单走两步、抓点东西,到10月优化版出来,走得稳了还能自主学习,2024年8月Figure02更厉害,能爬楼梯、搬25公斤的货,续航也到了5小时,2025年还出了个“Helix系统”,说能把抽象指令变成动作。

可这些进展,真能撑起390亿的估值吗?

实验室里的“牛X”,到现实中咋就掉链子?

Figure的技术演示在实验室里看着挺唬人,但一到真实场景就露怯。

从Theranos到Figure,硅谷科技泡沫的轮回与破局密码

就说它跟宝马的合作吧,2024年1月说达成战略合作,机器人拿到“第一份工作”,结果2025年4月被《财富》杂志扒出来,所谓“成规模部署”“端到端生产操作”,其实就是单台机器人搬零件的初期测试,宝马官方都承认了。

更关键的是,它的技术稳定性根本经不住复杂环境考验。

有机构做过研究,Figure机器人在复杂地形里跌倒的概率不低,到了家里这种杂乱的非结构化环境,Helix系统执行指令时出错率也很高。

实验室里啥条件都能预设,没意外、没干扰,机器人当然能流畅干活。

从Theranos到Figure,硅谷科技泡沫的轮回与破局密码

可工厂车间里机器多、人也多,家里东西堆得乱七八糟,哪有那么多“理想状态”?技术在这种地方掉链子,商业化根本推进不了。

产能问题更让人头疼,Figure说2026年BotQ工厂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年产能要到1.2万台,还计划4年内提到10万台。

但现在它月产能才50台,跟特斯拉Optimus差远了,人家规划的月产能都到1000台了。

而且它用的核心减速器还得靠日本哈默纳科,这零件成本占比不低,虽说计划2026年国产化,但短期内根本绕不开供应链卡脖子的问题。

从Theranos到Figure,硅谷科技泡沫的轮回与破局密码

之前2025年3月,阿德科克还说Figure03设计完了今年量产,可到9月都没实质性进展。

本来想它能快点把产能提上来,后来发现,这目标跟画饼差不多。

看看前辈们的“坑”,Figure能躲开吗?

Figure这种靠概念撑高估值的情况,科技圈以前见多了。

最典型的就是医疗公司Theranos,当年说“一滴血能检测百种疾病”,估值飙到90亿,结果是技术造假,最后破产,创始人还进去了。

从Theranos到Figure,硅谷科技泡沫的轮回与破局密码

还有搞VR的MagicLeap,靠特效视频融了45亿,首款产品根本没达到宣传效果,估值从64亿跌到4.5亿,差点黄了。

当然也有逆袭的,比如特斯拉,2017年Model3量产时,马斯克吹的“全自动化工厂”崩了,三季度才交了220辆车,股价狂跌,被骂“PPT造车”。

但特斯拉没光靠嘴说,实打实解决生产问题,后来上海工厂自动化率干到95%以上,不到40秒就下线一台车,硬是从“产能地狱”爬出来,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标杆。

很显然,科技公司不是靠故事就能活下去的,关键得把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解决真问题。

从Theranos到Figure,硅谷科技泡沫的轮回与破局密码

Figure现在拿着390亿估值,要是解决不了技术落地和产能的问题,早晚得步Theranos的后尘。

2026年是它的关键坎,BotQ工厂能不能达产、技术能不能在真实场景用起来、供应链能不能自主,这三件事决定了它是真金还是泡沫。

说到底,Figure的390亿估值,更像是资本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赌一把”。

从Theranos到Figure,硅谷科技泡沫的轮回与破局密码

这个赛道有潜力没错,能解决制造业缺人、危险场景作业这些问题,特斯拉、优必选也都在抢。

但赛道有价值不代表单个公司有价值,资本热情再高,最后还得回归商业本质,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持续赚钱。

要是Figure2026年还拿不出真东西,那这泡沫,破了只是时间问题。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