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展览会以“数实融合新引擎 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PT最初的含义是“...
2025-09-25 0
撰文丨何己派
国内AI主航道,进入“阿里时间”。
权威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AI云市场,阿里云稳居第一,超过二到四名的总和。
如今,全球四朵超级AI云里,阿里是唯一的中国企业,另外三家是谷歌、亚马逊和微软。
强悍的全栈AI战力,令阿里平稳冲刺全球AI云竞技场,也拉动整个阿里走出一条陡峭的上扬曲线,业绩基本面和股价表现频传积极信号。
诸多变化的阵眼,在于一位不爱守成的“关键先生”。
重回管理一线的吴泳铭,接棒阿里巴巴集团CEO,正好两年。期间,他重塑战略优先级、梳理业务线,明确了阿里面向未来的战略重心和行动指南。
9月24日,2025云栖大会上,吴泳铭抛出关键论断,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并非AI发展的终点,而是全新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沿着这个方向,阿里将继续加大投入,提速奔跑。吴泳铭话音刚落,其股价大涨,创四年新高。
回顾这两年的历程,外界不得不感叹,阿里这位低调掌门人,“真有两把刷子”。
当然,吴泳铭的确有两把“刷子”:一把叫“大消费”,另一把叫“AI+云”。
具体来看,除了阿里云进化为AI云之外,阿里基本盘稳健,已完成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的战略整合;钉钉和夸克成为阿里AI在B端和C端的抓手;高德基于AI再造,也成为大消费的重要拼图。
如今,这两把“刷子”正在齐飞,合力彰显。
一场硬仗,两个重心
把视线调回2023年,那年的阿里多重压力交织,股价一度跌至历史低位。
“阿里到了必须要变的时候。”内外的种种声音,交汇成这一句话。
怎么变?谁来变?
阿里实在太大了,要“盘”清楚这只大象的身体脉络和足迹,绝非易事。
很显然,这位阿里的新掌门人须如交响乐团指挥,要全局在胸、能力过硬、决策果断,要找到这位关键人物充满挑战。
当接力棒交到吴泳铭手中时,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他为人低调,不被外界所熟悉,但资历和能力却不容小觑。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是阿里4号员工、第一个程序员,技术属性很重。
同时,作为最年轻的“十八罗汉”,他还懂业务,曾参与创办支付宝和手机淘宝,还是阿里妈妈的创始总经理,并执掌过阿里健康。
老阿里人把吴泳铭叫做“吴妈”,在早期的创业影像里,总有他的身影。
2015年创办元璟资本后,他关注底层技术,十年前就开始布局AI领域,前瞻性投资了许多技术导向性的企业,比如理想汽车、涂鸦智能、佑驾创新、聚水潭、深势科技、傅利叶智能等。
“对前沿技术的投资是必须的。未来如果慢慢地由中国公司自己做底层技术的基础研发,就有可能做出性价比最好、稳定性最高的服务。”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还有易被忽略的一点,生于1975年的他,正值当打之年。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
拆解能力模型,人选池子里,或许没人比他更适合:一路伴随阿里成长,懂阿里的基因和文化,资历深、能服众;是阿里早期核心领导人,熟稔底层架构和业务形态;做过多年投资,有着更宽阔的视野和敏锐嗅觉。
于是,吴泳铭走向台前。
临阵挂帅的吴,在2023年一肩挑了阿里最重要的三个CEO,即阿里集团CEO,阿里云CEO和淘天集团CEO。
他的态度很明确:阿里要打一场硬仗,明确 “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塑业务优先级。
他在上任三天后发出的全员公开信中提出,“下一个十年,最大的变量是AI带来的全行业深刻变革”,甚至断言,“如果跟不上AI时代的变迁,一定会有新的物种将我们取代。”
AI无疑是这位阿里新主帅心目中的关键词。一个细节是,那封全员信共1161个字,提到了8次AI,超过互联网(3次)、全球化(5次)。
面对阿里庞大复杂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条线,吴泳铭化繁为简,直接把AI为阿里走进新时代的引擎。
果断取舍,大胆下注
战略既定,重在落地。
检视诸多巨头公司,走向没落的由头并非战略不清,而是执行不力,处处偏移。阿里能否走出这个泥沼?
吴泳铭非常坚决。这两年来,他锐意推动阿里变阵,将资源子弹集中打向关键阵地。
这种收拢和聚焦,尤其体现在阿里云这一板块,明确“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核心战略。
围绕“AI驱动”战略,阿里开打三场关键战役:投资AI和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AI基础模型平台以及AI原生应用的发展;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
吴泳铭果断重押,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AI基建,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此举创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从最底层的AI云基础设施,到中间层的AI开发平台、大模型,再到最上层的AI应用和解决方案,全栈布局,令客户感受到的是全链路、一站式、开箱即用。
这种软硬一体垂直整合能力,好处在于,通过垂直性能优化,带来算力效率提升,面向市场推出更强性能和更具性价比的方案,还能在规模效应加持下,扩大优势。
“公共云优先”意味着专注有竞争力、可持续毛利、营收可复制的公共云产品,减少项目制的销售订单,提升运营效率,进而改善产品结构。
做这个决策不容易。
当时,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徘徊在低个位数,被利润率低、交付重的传统大集成项目拖累,转向新战略后,本就放缓的增速压力势必被放大,会有短期阵痛。
系统性变革,永远是一号位工程,要对所有产品和业务模式作取舍。吴泳铭顶住压力,果断拍板。
“吴妈从不夸夸其谈,但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在说话。他不会把时间花在寒暄客套上,就像他点名核心和非核心业务直接打明牌一样,开会也直指重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拖泥带水。”一位阿里高管说。
事实证明,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收获的长期回报是巨大的。进入2025财年,阿里云的业绩出现显著的U型反弹和加速增长。财年内,季度收入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轨道。
全栈自研、软硬结合,同时在云、基础大模型和AI芯片三个核心层面,均跻身第一阵营的玩家,放眼全球,谷歌和阿里云是全球唯二。
多重增量,重估阿里
组织文化是打出来的。最好的团建,就是打一场又一场胜仗。
在兼任淘天集团CEO,直管电商业务时吴泳铭坦言淘宝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他明确提出,回归用户是战略核心。
仅仅一年的时间,淘天集团就在吴泳铭的带领下稳固了市场份额。
2024年11月,将淘天集团CEO交棒到蒋凡手中时,淘天核心业务指标稳健,CMR恢复增长,88VIP会员数量劲增1400多万,为2025年的电商由守转攻奠定基础。
吴泳铭指出,在大消费领域,未来将是个30万亿的超级市场。
阿里的长期目标,是满足10亿消费者的购物与生活消费全场景,创造体验最优、消费者数量最多、消费频次最高的大消费平台。
电商和阿里云双线作战,又相互推动。
这两年,吴泳铭AI把阿里的业务重新“梳理”了一遍。在AI+云为核心的科技领域,阿里持续扩展基础设施,推动更多客户在阿里云上部署并规模化运行AI工作负载。
结果有目共睹,沙利文《中国GenAI市场洞察: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全景研究,2025》报告称,通义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也是中国企业选择最多的模型。阿里云也成为中国唯一具备软硬一体垂直整合能力的公司。
对比2023年,今天的阿里,焕然一新。
对内,士气大振,阿里人重新拧成一股绳,员工们在内网纷纷留言,“感到阿里那股创业的冲劲儿又回来了”;对外,阿里形象重塑,成为全新的科技公司,资本市场开始“重估阿里”。
今年以来,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机构,不约而同地上调阿里目标价,对其长期价值给予充分肯定。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年初至今,万亿市值的阿里股价已翻倍,投资者正用真金白银,为阿里的新周期投票。
阿里,不止于此
用两年的时间,吴泳铭带领阿里这艘大船已调好头,正在疾驰。
对于立志要活102年的阿里而言,星辰大海依旧在前方。
在2025云栖大会上,吴泳铭宣布了阿里云的新定位,那就是全球领先的全栈AI服务商。他提出两大战略路径。
其一,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打造“AI时代的操作系统”;其二,阿里云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
当AI替代能源的地位,成为最重要商品,大模型的Token成了未来的电,人类关于AI的终极想象,将是超越人类智能、能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吴泳铭判断,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显然,阿里要做其中的一个。
今年的云栖大会演讲,吴泳铭再次用“一切才刚刚开始”来收尾。之于他和他掌舵的阿里,崭新的新时代也才刚刚开始。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9月24日,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展览会以“数实融合新引擎 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PT最初的含义是“...
2025-09-25 0
撰文丨何己派国内AI主航道,进入“阿里时间”。权威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AI云市场,阿里云稳居第一,超过二到四名...
2025-09-25 0
9月24日,蚂蚁集团宣布,支付宝体验技术部正式对外开源智能编程助手Neovate Code。据介绍,目前,Neovate Code以CLI工具的形态提...
2025-09-25 0
北京商报讯(记者 何倩)9月24日,在值得买科技9月AI进展分享会上,AI购物管家“张大妈”App正式版首次公开亮相。据了解,迭代后的“张大妈”App...
2025-09-25 0
今日,理想、比亚迪、长安等多家车企以及京东、天猫电商平台向小米送祝福,预祝小米17系列发布成功。雷军转发并表示感谢。...
2025-09-25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I万物喵知道编辑I万物喵知道前言当一家靠游戏显卡起家...
2025-09-25 0
长期以来,新型工业化依赖“控制优化”等单点能力进步,但AI时代的工业生产需求更复杂:首先要保证控制的实时性与稳定性,其次要有足够的算力支撑决策,同时要...
2025-09-25 0
曾经的机场、咖啡馆、图书馆,是小屏笔记本的主场,那时候,谁手上拎着一台11英寸的小本本,谁就是“移动办公”的先锋代表。戴着耳机,一边敲着键盘,一边喝着...
2025-09-2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