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LLM最黑科技曝光:你打字的每一步,都在被它偷偷“拆碎”​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9日 11:21 0 admin

早上给合作方发需求,你在ChatGPT里敲:“麻烦拟份产品说明,重点讲性价比!”

你以为它收到整句话?其实它眼里是堆拆碎的“小砖块”:「麻烦」、「拟份」、「产品」……每个词甚至标点都可能被切成不同块。

这便是大语言模型藏得最深的“黑科技”——Token分词。

为什么要拆?模型“脑子”装不下所有词

得先搞懂:模型的“脑子”,就那么大——GPT-2装3万个“小砖块”,GPT-3装5万,现在最牛的模型也就10万左右。可英语有几十万单词,中文有几百万,根本装不下所有词

咋办?只能把生僻词拆成熟悉的“砖块”。比如“extraordinary”(非凡的),模型没学过,但它学过“extra”(额外)+“ordinary”(普通),拼起来就知道是“非凡的”。

遇到没见过的“biocatalyst”(生物催化剂),拆成“bio”+“catalyst”,也能猜出跟生物有关。

​​LLM最黑科技曝光:你打字的每一步,都在被它偷偷“拆碎”​

还有,拆碎了省力气。比如“机器学习”拆成“机器”+“学习”,比存整个词少占空间,算得快,不然你发100字,它得算半天,半天回不了消息。

说白了,Token就是模型的“最小认知单元”,它不是看你句子,是看一堆能拼起来的“小砖块”。

怎么拆?四种“拆字法”,各有各的招

模型拆字不是乱切,有四种常见套路:

BPE(GPT系列用)——像搭积木粘高频词

先拿单个字母当积木(比如“H”“e”),把常一起出现的粘成块(比如“ll”)。后来还能拆成电脑能认的字节,连生僻emoji、特殊符号都不怕。

WordPiece(BERT用)——粘起来要“顺嘴”

跟BPE像,但看“顺不顺”:比如“unhappy”拆成“un”+“##happy”,“##”标记“happy”不是词开头,前面得有“un”(不)。

SentencePiece(T5用)——不管原词直接切

更狠,把整句话当字符,连空格都当符号。比如“Hello world”拆成“▁Hello”+“▁world”(下划线表示“后面要接单词”),适合日语、中文这种没空格的语言。

Unigram(SentencePiece搭档)——扔没用的“砖块”

先拿一堆可能的块(比如“机”“器”“学”“习”),再慢慢扔没用的,留最有用的——像整理抽屉,只留常用的。

拆的麻烦?为啥你觉得模型总“笨”?

这“拆字游戏”,也把模型的“毛病”带出来了——你日常吐槽的那些问题,其实都源于此:

​​LLM最黑科技曝光:你打字的每一步,都在被它偷偷“拆碎”​

算钱总超预算:API按Token收费,英文1Token≈4字符,100个单词≈75Token(等于花75块);中文更贵,你发段话,其实是“烧钱”。

算不对数:问“3.11和3.9哪个大”,它拆成“3”+“.”+“11”和“3”+“.”+“9”,不是比数值,是看哪个组合常见——所以有时候答对,有时候错。

外文/代码总出错:日语假名拆得多,慢还容易理解错;代码“for i in range(10)”拆成“for”+“i”+“in”+…,逻辑散了,总漏括号。

拼写错了没法纠:打“heloo”(错),拆成“hel”+“oo”,都是生僻块,模型只能瞎猜“是不是‘hello’?”

结语:它不是笨,是得“学会”懂你

其实它不是故意整你,就像小孩学说话,得先把句子拆成单词,再拼起来懂意思。可大人拆得多了,难免漏整体,比如把“3.11”拆成碎块,就忘了这是个数字。

咱们得顺着它的脾气:发消息写清楚,别用生僻词;算钱先估Token,别等账单喊“坑”;别指望它做复杂数学题,它只是“拆字高手”,还没成“理解大师”。

但话说回来,能把一堆“小纸条”拼成通顺的话,陪你聊天、写文案、改代码,已经很厉害了。毕竟,从“拆字”到“懂你”,它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LLM最黑科技曝光:你打字的每一步,都在被它偷偷“拆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