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海信电视推出采用RGB-Mini LED显示技术的双旗舰新品,标志着全球显示行业加速迈入RGB-Mini LED彩色背光时代。作为RGB-...
2025-09-29 0
9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下称“科博会”)正式启幕。本届科博会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打造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等多个特色展区,擘画出一幅幅未来新图景。连续13年参展的长虹,也携20余项技术成果与前沿解决方案奔赴这场“科技盛宴”。
科博会长虹展区现场人流如织
从贴近生活的智慧家电矩阵到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科技产品,长虹众多看得见、摸得着、覆盖广的“AI+”战略成果集中亮相,不仅生动诠释了长虹以“AI+”全面赋能产品、制造和运营的深厚积淀,更为行业拥抱“AI+”浪潮提供了可借鉴的“长虹范式”。
锚定“AI+”航道,产品多维突破
走进“熊猫AI快乐生活”长虹展区,科技的暖意铺面而来。在AI TV展位前,观众们正饶有兴致地体验语音指令搜索功能,“找一部新出的都市爱情剧”,仅需模糊指令,长虹AI TV便可在几秒内给出相应的内容推荐。
这种流畅交互体验的背后,是坚实的技术底座支撑。长虹AI TV搭载了全球首个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电AI平台“长虹云帆”,同时率先接入DeepSeek,融合豆包、讯飞等多个AI系统,具备强大的搜索与交互能力。
现场观众及媒体在长虹“熊猫AI快乐生活”展区合影留念
不远处,长虹打造的“-86度Dirty咖啡”体验区排起了长队,经-86℃超低温冰箱深度淬炼的冰杯与温热咖啡液碰撞出奇妙的口感,让人们近距离感受长虹的“硬核”实力。据介绍,在AI恒温鲜冻技术的加持下,长虹美菱“M 鲜生”冰箱彻底解决了传统冰箱“忽冷忽热、反复冷冻”的痛点,且大幅降低细菌滋生率,减少冷冻食物的营养流失。
观众体验长虹熊猫主题AI家电
展区内的AI蓝氧洗烘套装、“山水间”AI空调挂机和“熊猫懒”AI空调柜机也将AI技术嵌入其中,重构智慧生活新图景。其中,AI蓝氧洗烘套装能模拟阳光晾晒效果,实现“烘出阳光味”;“山水间”AI空调挂机结合AI大数据算法,智能调动负氧离子、新风等功能,让用户一键将5A景区级空气搬进家中。
步入“科技创新 长虹智造”展区,诸多产业级“AI+”成果更显硬核。长虹爱联科技带来的AI推理模组具备超强算力、超高能效、安全启动等多重优势,内部有4个TAISHANV200M处理器核,具备最大20 TOPS INT8的计算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监控、无人驾驶等场景。
“AI推理模组就像是人的大脑一样。”工作人员介绍称,长虹爱联科技已成功开发国内外多款AI推理模组,既引入国外知名方案赋能全球AI市场,又依托国产一流方案筑牢自主可控根基,为AI 市场不同场景需求提供多元技术支撑,助力智能化应用落地与生活品质升级。
长虹华丰科技展示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传输速率最高达224Gbps,是AI服务器、数据中心交换机、核心路由器等设备的关键连接组件。凭借其结构紧凑,高速率、高密度、高可靠特性等优点,正满足着AI服务器行业激增的市场需求。
更引人注目的是长虹能源旗下子公司长虹三杰带来的新能源电池自动检测方案。通过X-RAY 检测机、视觉摄像头等智能检测装备,采用“X-RAY 检测机+机器学习+AI识别模型+结果判定与处理”方式,可实时获取锂电池产品内部与表面图像,并通过历史图像开展机器模型,建立瑕疵识别库,实现内部装配质量检测在线识别,识别的不良品NG自动排出。该方案解决了电池内部无损检测技术难题,避免了传统检测方式只能抽样有损检测,实现生产线在线高速全检的问题。
不仅如此,虹雁可信数据空间、X-Flash放疗系统、“天擎”目标探测技术、低空无人机自主感知避让机载模块等诸多科技创新成果也悉数亮相。在AI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的大趋势下,长虹的“AI+”实践无疑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天盾”反无人机系统
“AI+”赋能产业升级,探索智造新路径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信息时代到智能时代,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标志性的技术突破,而人工智能正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也是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面对奔涌而至的人工智能浪潮,长虹早已积极布局,以“AI+”赋能制造端实现降本增效、智能升级。本次科博会上,长虹也交出一份“AI+制造”的亮丽答卷。
展会现场,搭载机器视觉识别系统的螺钉紧固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关注。据介绍,这款机器人依托AI视觉定位技术,可实现0.01mm级紧固精度,能适配3C电子、汽车制造等多领域流水线作业,大幅提升装配效率与稳定性。
观众围绕长虹“科技创新 长虹智造”展区展品
在工业质检环节,长虹AI实验室带来工业制造流程中产品高精度全检智能系统——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该系统依托AI光学成像算法,通过2000万像素精准捕捉并分析识别0.02毫米以上缺陷,解决产品零缺陷难题,提升产品制造直通率达99.99%。
目前,长虹自研的底层技术方案和设备,已应用于整机质检、零部件缺陷检测等环节,让连接器、压缩机等生产线的效率和良品率大幅提升。
以长虹华丰科技的生产线为例,一块用于通讯、AI服务器的高速背板连接器,有着6000到18000个焊点,位置精度需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极高。通过应用“5G+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长虹华丰科技成功将产线的人均生产效率提升275%,漏检率小于0.01‰,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9.98%。
“AI质检员”也在长虹华意压缩机制造产线大展身手。通过AI视觉检测设备的应用,成功解决了多零件动态间隙波动的行业难题,实现变频压缩机转子智能精准装配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压缩机生产节拍大幅跃升,为家电企业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核心零部件。
除此之外,长虹也将AI技术融入多个制造场景,使更多“聪明”设备驱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实现指数级提升。在长虹智慧显示工厂,AGV小车通过5G网络实现物料精准配送,让物流自动化率跃升至95%,人效提升65%,订单交付周期从49天压缩至11天。
走进长虹能源,基于长虹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自主研制的电池智能化高速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其碱电生产基地依托MES系统与AI视觉检测技术,通过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已完成智能工厂布局,并有序推进领航级智能工厂建设。
在长虹新网科技生产车间,一条约24米的主板测试自动化生产线已投入使用,分板、测试到主板辅料贴装,该生产线选用无人化生产方案,使得主板组件每小时产出达到650件以上,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今年6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示首批104个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其中,长虹控股集团旗下8家智能工厂强势登榜,包括长虹新能源、长虹空调、长虹新网科技、长虹爱创科技、长虹技佳、长虹模塑、长虹精密以及长虹包装等在绵智能制造基地。这是对长虹“AI+制造”战略的肯定,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长虹样本”价值。
算法与数据双轮驱动,构筑“AI+”坚实底座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算力、数据等基础要素的支撑。长虹深刻洞察这一趋势,以自主研发的“长虹云帆AI大模型”、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以及虹雁可信数据空间为核心,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底座,不仅满足了自身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需求,也为“AI+”落地提供了技术范式。
作为长虹智慧家居生态圈的“智慧大脑”,长虹云帆AI大模型具备“大模型+专业模型+自主AI技术”模式,以“多维感知、多重理解、多任务管理、多模态交互、内容联想”五大核心能力为基石,推动“家电”向“家人”跃迁。
例如,在智能电视交互中,云帆AI大模型能够精准理解并执行用户的模糊指令,当用户提及“程序员送外卖的电影”这类不完整描述时,它能快速锁定目标影片并推荐相关题材作品。同时,该模型还具备处理复杂指令的能力,如用户同时给出“调低音量、打开护眼模式并推荐科幻电影”等多个指令,系统能依托多任务管理引擎分步高效执行,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工业场景下,长虹结合自身在制造领域的产业实践,成功打造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领先的多模态数据底座与工业软件,实现知识的沉淀与复用,并聚焦产业链、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三类主体,提供协同化、一体化、轻量化解决方案,有力支撑制造业在多个典型场景下的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
在供应链管理环节,长虹电器依托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实现“上云用数赋智”。截至目前,通过以销定产的数据驱动模式,长虹电器已经将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3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
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高的痛点,长虹还探索出“应收账款融资长虹模式”,通过整合生产实绩、物流轨迹等核心数据资源,构建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累计为2500家上下游企业提供超50亿元无抵押贷款,保障产业链韧性。
在AI大模型加速行业智能化的进程中,如何让数据资源“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已成为“必答题”。长虹深谙这一趋势,其构建的虹雁可信数据空间,为破解数据要素流通困局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据介绍,作为国家首批“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虹雁可信数据空间采用“集中式+联邦式”混合架构,运用数字身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构建由数据空间管理中心、数据目录链、可信连接器等组成的软硬一体、工业级轻量化系统解决方案。
在企业层面,“虹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已实现供应链数据可信采集与实时共享。在长虹智慧显示工厂,物料出入库信息同步时间从隔日对账压缩至秒级,累计赋能超135万台电视生产。
在行业层面,长虹也持续挖掘数据价值,通过加强与数据要素生态伙伴的合作,参与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化工作,开展技术对接与贯标工作,开展企业数据空间与城市、行业以及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试点工作,支撑数据跨区域跨行业流通利用的安全可控、合规可溯,实现更大范围的数据要素价值共创。
响应“人工智能+”行动,激活增长新动能
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 以来,政策落地节奏显著加快。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在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同时,长虹的“AI+”战略也结出硕果。2025年上半年,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
其中,长虹华丰科技紧抓AI算力需求爆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升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三重机遇,与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经营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1.05亿元,同比增长128.26%;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比暴增940.64%。
长虹能源通过AI赋能实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有效控制及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其上半年实现营收20.18亿元,同比增长23.91%,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8.79%。长虹能源还获得工信部“2024年度绿色工厂”,同时入选工信部《2025年5G工厂名录》。
长虹华意则通过将开展实施智能化产线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包括“无人化少人化”标杆生产线、机器人+机器视觉全自动检测、5G+AGV智能立库等改造,提升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2025年上半年,长虹华意实现营收66.2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42%至2.57亿元,行业地位进一步稳固。
从业绩爆发到生态共建,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长虹的“AI+”之路,不仅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实践,更是中国制造业从“规模优势” 向“智能驱动”转型的缩影。在 AI 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浪潮中,长虹正以扎实的成效、清晰的规划,为全球智能制造贡献“中国方案”,勾勒出未来工业的无限可能。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9月26日,海信电视推出采用RGB-Mini LED显示技术的双旗舰新品,标志着全球显示行业加速迈入RGB-Mini LED彩色背光时代。作为RGB-...
2025-09-29 0
9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下称“科博会”)正式启幕。本届科博会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打造了人工智能、低...
2025-09-29 2
9月29日,备受瞩目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绵阳锦标赛”在绵阳九洲体育馆正式拉开帷幕。作为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的重要同期活动,这...
2025-09-29 2
在哈尔滨新区,一位特殊的“新同事”正悄然改变着政务服务生态——它不喝水、不休息,却能随时随地响应市民需求;它没有实体,却能用亲切的东北元素形象带来温暖...
2025-09-29 2
城乡要发展,电力必先行。9月28日,记者在云浮郁南110千伏白木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看到,该项目施工推进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可建成投产。在施工现场,整个作...
2025-09-29 2
红网时刻新闻9月29日讯(通讯员 陈凡军 汪炜)近日,湖南移动召开“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客户体验座谈会,聚焦“三个一”服务举措与“总经理办实事”实施成效...
2025-09-29 2
证券之星消息,欧菲光(002456 09月28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提问:您好,贵司有考虑收购机器人公司,自已布局机器人产业...
2025-09-29 2
9月25日至26日,由省科协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联合主办的省级学会理事长研修班在CCF业务总部成功举办。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纪委书记刘桂荣,省科...
2025-09-29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