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拒绝“原型翻车”:Rocket.new获1500万融资,重构AI开发的边界

AI科技 2025年10月04日 21:34 0 aa

最近AI编程圈出了个大事,印度苏拉特有家叫Rocket.new的公司,刚拿了1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还是Salesforce Ventures和Accel这种硅谷顶级VC领投的。

拒绝“原型翻车”:Rocket.new获1500万融资,重构AI开发的边界

更绝的是,从beta版上线到搞定融资,他们只用了3个月,现在已经有40万用户散在180个国家,年收入都到450万美元了。

你可能会问,不就是个AI编程工具吗?现在市面上GitHub Copilot、Lovable一大堆,为啥它能拿到这么多钱?说实话,我之前也觉得AI编程工具挺香的,演示的时候唰唰生成代码,看着特厉害。

但跟不少开发者聊过才发现,这里面藏着个大坑,“第二天问题”,就是第一天用AI生成代码挺开心,第二天想改改、迭代一下,麻烦就来了,代码一改就崩,bug越修越多,到最后根本没法上线。

拒绝“原型翻车”:Rocket.new获1500万融资,重构AI开发的边界

有个企业CTO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做原型很棒,但做真正的工作不行。代码撑不住,迭代循环永远不会结束。”

AI编程的“甜蜜陷阱”:第一天惊艳,第二天崩溃

为啥会这样?本来想觉得AI能把代码生成速度提上去,就是帮了大忙,但后来发现,多数工具都把心思花在“快”和“炫”上,压根没考虑软件开发的全流程。

它们用的训练数据都是通用的,比如网上爬的代码,质量参差不齐,也不懂特定行业的架构逻辑。

拒绝“原型翻车”:Rocket.new获1500万融资,重构AI开发的边界

就像你让它写个React组件还行,真要搭个能扛住企业级流量的完整应用,它就抓瞎了。

我之前见过一家电商公司,用某款热门AI工具做商品管理系统原型,看着挺像样,结果大促一上线就崩了。

后来查原因,才知道AI没考虑数据库连接池的设计,高并发一来直接扛不住,修复整整花了3天,损失可不小。

如此看来,这些工具解决的只是“第一天生成代码”的问题,至于“第二天维护迭代”,它们根本没准备好,Rocket.new就是冲着这个痛点来的。

拒绝“原型翻车”:Rocket.new获1500万融资,重构AI开发的边界

老实讲,刚开始我还纳闷,一个印度小镇出来的公司,凭啥能让硅谷VC掏钱?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他们的技术思路跟别人真不一样。

首先,他们不是随便拼代码片段,而是按“原子设计原则”来,生成的代码自带良好架构,就像盖房子先打牢地基,后续改起来也不容易乱。

其次,他们有个秘密武器,之前做DhiWise攒下的1000万组Figma到代码的配对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经过专业标注的,比网上的通用数据靠谱多了,生成的UI代码保真度也高。

最后,他们用了多agent系统,能把用户的需求拆成小任务,分给不同“AI助手”处理,最后再整合起来,还能通过用户反馈不断优化。

拒绝“原型翻车”:Rocket.new获1500万融资,重构AI开发的边界

当然,这么做也有代价,生成第一个应用要25分钟,比那些3分钟出结果的工具慢不少。

但换回来的是代码质量,早期测试里,用他们工具的用户,后续迭代的故障率低了很多。

很显然,这个权衡对企业来说是值的,宁可多等一会儿,也不想后续天天跟bug较劲。

从印度小镇到硅谷:这家公司凭啥被VC看中?

更有意思的是Rocket.new的出身,它总部在苏拉特,那地方以钻石和纺织品闻名,跟印度的科技中心班加罗尔、孟买完全不沾边。

拒绝“原型翻车”:Rocket.new获1500万融资,重构AI开发的边界

团队三个创始人之前做过DhiWise,也是搞开发者工具的,还拿过Accel的投资。

正是因为之前见过太多开发者被“脆弱代码”折磨,他们才下定决心做Rocket.new。

这种“痛点驱动”的创业,比单纯追风口靠谱多了,毕竟创始人自己踩过坑,知道企业真正需要啥。

他们的商业模式也挺精明,先是给100万token免费试用,之后按月订阅,25美元起。

拒绝“原型翻车”:Rocket.new获1500万融资,重构AI开发的边界

这么做能把只想玩一玩的业余爱好者筛掉,留下真正有需求的企业用户。

现在他们毛利率能到50%-55%,计划还要提到60%-70%,这在SaaS行业里算很健康的了。

投资人看中的,正是他们解决“企业真实需求”的能力,Salesforce Ventures的投资人说过,他们看到了“AI代码生成的魔力和使代码投入生产的现实之间的明显差距”,而Rocket.new就是来填这个 gap 的。

拒绝“原型翻车”:Rocket.new获1500万融资,重构AI开发的边界

Accel更直接,说这工具不只是让非技术人员能做开发,更能让整个公司的开发效率提上去,业务人员能自己做简单应用,工程师就能专心搞复杂的架构和算法。

现在Rocket.new已经开始布局全球了,美国是他们最大的市场,占了26%的收入,还在帕洛阿尔托建了美国总部。

说实话,从一个印度小镇公司,到被硅谷认可,他们走的这条路挺扎实,没有搞花里胡哨的功能,就盯着“让第二天平静”这一个目标死磕。

拒绝“原型翻车”:Rocket.new获1500万融资,重构AI开发的边界

最后我想说,Rocket.new的出现,其实给AI编程行业指了个方向,以后光靠“演示惊艳”肯定不行了,企业要的是能落地、能长期用的工具。

它也让我想到,软件开发的门槛可能真要变低了,以后业务人员说不定也能自己做应用,但同时,代码质量控制、知识产权这些新问题也会冒出来,毫无疑问,这个行业的玩法,要开始变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