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张一鸣现身上海,谈人才培养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2日 02:47 0 aa
张一鸣现身上海,谈人才培养

10月9日,由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共同发起的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正式开业。作为民办非营利性机构,该中心计划招聘对泛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年轻人,从预备研究员做起。

张一鸣在现场发言中提到,自己长期关注人才招聘和培养,注意到很多人才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

他以机器学习模型中的过拟合(Overfit)现象作为类比,有的人才可能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面对创新任务就不行了。创新中心希望培养思维活跃、有热情和韧性的人才,核心是独立思考和重视实践,关注长期和全局,在探索中学习,保持平常心,放松自信,拥抱不确定性。

自2021年卸任字节跳动首席执行官以来,张一鸣一直保持低调,很少公开露面。

2021年5月20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卸任CEO一职,由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任成为新CEO。

谈及卸任原因,张一鸣表示,创业以来,字节跳动有幸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在移动端和视频上进行创新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公司业务发展良好,但希望公司还能持续有更大的创新突破,变得更有创造力和富有意义。

因此,张一鸣决定放下公司日常管理,聚焦远景战略、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长期重要事项,计划“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动手尝试和体验,以十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

此前,张一鸣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他观察到的优秀年轻人的特质时,他说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5大特质:

一、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我有个前同事,理论基础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对网上的新技术、新工具都不去了解,非常依赖别人,当他想要实现一个功能,就需要有人帮他做后半部分,因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

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很多调试分析,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

二、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比方说,今日头条刚开始时,我跟大家讲:我们要做1亿的日启动次数,很多人觉得,你这家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如果对此持怀疑态度,就不敢努力去尝试。只有乐观的人会相信,会愿意去尝试。

三、不甘于平庸。走入社会后的年轻人,应该设定更高的标准。大学期间的同学、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人才,技术、成绩都比我好,但10年过去了,很多人没有达到我当初的预期。

如果一个人一毕业,就把目标定在这儿:在北京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他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不愿意冒风险。如果不甘于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的话,其实不会为这些东西担心,这很重要。

我说不平庸,并不是专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术很好,而是你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高。也许你前两年变化得慢,但10年后再看,肯定会非常不一样。

四、不傲娇,要能延迟满足感。在这里举个反例:两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年轻人,素质、技术都蛮不错,也都挺有特点。我当时是他们的主管,发现他们在工作中deliver(传递)的感觉始终不好。

他们觉得其他同事做得不如他们,其实不是:他们确实可以算作在当时招的同事里面 TOP20% ,但他们觉得自己是 TOP1% 。所以很多基础一点的工作,比如要做一个调试工具,他就不愿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本来都是资质非常好的人才,人非常聪明、动手能力也强,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娇情绪。我觉得这和“不甘于平庸”不矛盾。“不甘于平庸”是你目标要设得很高,“不傲娇”是你对现状要踏实。

五、对重要的选择要有判断力。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所左右。比如,原先有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兴公司。

2006年、2007年的时候,很多师弟、师妹问我职业选择,我都建议他们去百度,不要去IBM、微软。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出于短期考虑:外企可能名气大、薪酬高一点。

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听过很多遍。刚毕业时薪酬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短期薪酬差别并不重要。但实际上,能摆脱这个、能有判断力的人,也不是特别多。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