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并表示,“我们开启了小米汽车的高原测试,来到了新疆喀什,先逛逛喀什古城。”视...
2025-10-14 0
2025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这是日本自2000年以来获得的第30个诺贝尔奖,提前26年完成了其在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计划。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科学家在诺贝尔奖上的表现依然黯淡。截至目前,中国仅有屠呦呦、莫言等少数几位获奖者。面对这一差距,我们不得不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日本在诺贝尔奖上的辉煌成就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战略布局的结果。1995年,日本颁布《科学技术基本法》,将科技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996年启动首轮《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每5年修订一次,持续强化基础研究投入。
更关键的是,日本形成了一套 “产学官”协同的创新生态。企业投入占研发经费的大头(2021年达77.7%),且注重基础研究。丰田、索尼等企业设立基础研究实验室,允许科学家十年磨一剑。
日本科研经费占GDP比例长期超过3%,2017年甚至达到3.67%,位居全球第一。但这些资金的使用方式与中国截然不同:日本倾向于“养闲人”,给科学家提供“耐心资本”。
以今年获奖的坂口志文为例,他的研究始于1995年,历经30年才获认可。这种对基础研究的尊重和对“失败”的宽容,让日本科学家能够专注于长期研究。
诺贝尔奖有一个特点:奖励的是20-30年前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日本2000年以来获得的诺贝尔奖,成果多来自上世纪80-90年代的基础研究。
数据显示,诺贝尔奖的滞后时间越来越长。化学奖平均滞后时间达30年,生理学或医学奖也达到26年。这意味着今天的诺贝尔奖,反映的是几十年前的科研水平。
根据《自然》杂志的分析,过去60年中从研究成果发表到获奖的平均时间几乎翻了一番。诺贝尔博物馆馆长古斯塔夫·谢尔斯特兰德指出:“获得诺贝尔奖的等候时间越来越漫长,你不会在取得突破后马上得奖。”
这一滞后性解释了为何日本在21世纪出现“诺奖井喷”——这是他们上世纪最后三十年科技投入和积累的成果体现。
在评价体系上,中日两国存在显著差异。日本科研人员申请经费时可以个人自由申请,课题不需要行政部门审批,由专家审查。研究人员在申请范围内可自由使用经费,很少受考核、评价干扰。
反观中国,尽管已推进“破四唯”改革,但功利化评价倾向仍未完全消除。某985高校教授曾吐槽:“项目结题必须发3篇SCI,否则扣经费。”这种“论文KPI”,逼得科学家只能做“短平快”研究。
社会文化氛围也不同。日本科学家享有崇高社会地位,纸币上印的是科学家而非政治家。孩子从小被鼓励观察自然而非死记硬背。
日本大学也与众不同。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名校的教授评职称不看论文数量,只看“是否提出新问题”。2008年诺奖得主益川敏英大学时因“不会考试”差点退学,但教授看中他“总问奇怪问题”,破格留校。
一个常被忽视的差距是专利创新。日本是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专利出口国。丰田、本田、索尼等企业拥有大量核心专利。
市场上常见的红富士苹果、巨峰葡萄、阳光玫瑰葡萄等水果品种,都源自日本。这些成果体现了日本在基础研究上的深厚积累。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研发上更倾向于“赚快钱”。90%的研发经费用于“应用技术”,如改进手机摄像头、优化电动车电池。某车企CTO直言:“基础研究太慢,我们等不起。”
诺贝尔奖是否存在西方偏见,一直是争议焦点。数据显示,诺贝尔奖得主中欧美占比90%以上,亚洲国家占比约5%。
奥巴马曾拿下诺贝尔和平奖
有观点认为诺贝尔奖特别是和平奖、文学奖已被政治化,带有明显的西方价值观。一位观察者指出:“西方已经把诺贝尔奖,尤其是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政治化,似乎有某种偏向,带有它们的价值观。”
历史上也有争议案例。1901年,日本的北里和野口英世本应获奖,但最终奖项颁给了德国科学家。1926年,评委甚至主张“别让黄种人太早获奖”。
被称为“原子弹之母”的吴健雄,两次有资格获奖却都被刷掉。中国许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如王淦昌、侯德榜等也都未获认可。
尽管存在差距,中国在科研领域已取得显著进步。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总量达3.6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提升至6.91%,预计2025年达到8%。
中国在量子信息、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已取得突破性成果。例如潘建伟的量子通信研究、宁德时代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等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评价体系也在改革深化。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电科第二十九研究所等试点单位已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不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首席研究员冲村宪树认为:“中国有庞大的基础人才做后盾,10年、20年后肯定能带动科技力量不断增强。”
诺贝尔奖不是终点,而是科学精神的火种。当我们过分关注获奖数量时,可能忽略了科学的本质。
日本经验表明,长期主义才是关键。中国需要构建更好的科研软环境,营造更好的创新文化氛围,让更多热爱科学的人才可以安心从事基础研究。
也许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现在的中国正是孕育产生诺奖的时代,只不过要在二三十年后才会显现。” 中国需要的是保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而非急功近利的浮躁。
当中国科学家能真正安心“坐冷板凳”,当社会能宽容“十年不鸣”,当企业愿意投资基础研究时,诺贝尔奖自然会来,而且会来得更猛。
信息来源:
十年内第三位日本科学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免疫领域“梅开二度”
2025-10-06 22:43·第一财经
相关文章
10月11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并表示,“我们开启了小米汽车的高原测试,来到了新疆喀什,先逛逛喀什古城。”视...
2025-10-14 0
现在人们打棋牌麻将谁不想赢?手机微乐麻将必赢神器但是手机棋牌麻将是这么好赢的吗?在手机上打棋牌麻将想赢,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技巧。掌握的棋牌麻将技巧就...
2025-10-14 0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操作使用教程: 1.亲,实际上微乐湖北麻将万能开挂器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2.在"设置D...
2025-10-14 0
2025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这是日本自2000...
2025-10-14 0
【申万宏源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 战略聚焦AI+云与即时零售】财联社10月13日电,申万宏源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预计2QFY26收入2528亿元,同比...
2025-10-14 0
芯片,手机到电脑,再到汽车,全靠它运转,根本离不开。过去几年,美国在芯片上一直卡着全球的脖子,尤其是中国,早年间进口芯片花的钱比买石油还多,一年得砸进...
2025-10-14 0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 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入选】财联社10月13日电,10月13日,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
2025-10-14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0-1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