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转转集团发了个公告。公告里说要全力聚焦“官方验”,慢慢把自由市场关停。以后用户卖东西得走寄卖,买东西只能上“官方验”。这事儿说白...
2025-10-17 0
这是一幅极具戏剧张力的画面。
一头,是华盛顿的新闻发布厅。
从2019年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开始,到2024年12月再次加码制裁,美国商务部的官员们,一次又一次地站在聚光灯下,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对中国芯片产业的绞杀层层加码。
那架势,仿佛一张无形的技术“铁幕”正在缓缓降下,要将中国彻底锁死在科技的“石器时代”。
然而,另一头,是在2025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面对台下坐着的、来自全球各地的商界巨头,著名学者郑永年在谈及美国的疯狂打压时,却轻描淡写地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论断:
“太晚了。”
短短三个字,振聋发聩。
这不禁让人纳闷:在美国人看来“好戏才刚开始”的绞杀,为什么在顶级战略家的眼中,却已经是曲终人散了?
要理解郑永年的这句“为时已晚”,必须先看懂美国人打压中国的底层逻辑。
说白了,美国这套“锁喉”战术,是建立在一个过时的、早已不成立的假设之上的。
这个假设就是:中国在科技上,永远是一个跟在西方屁股后面的“追赶者”和“模仿者”。
在这个假设下,打压的逻辑就变得异常简单:我只要牢牢卡住技术的最上游,不给你最先进的设备(比如光刻机),不给你最先进的芯片,就能像掐住一条蛇的“七寸”一样,让你动弹不得。
在过去几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套战术确实屡试不-爽。
但美国人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刻舟求剑”。
他们没有意识到,当他们还在用旧地图寻找目标时,这艘名叫“中国”的巨轮,早已改变了航向。
正如郑永年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中国已经完成了最关键的“范式转移”。
我们已经走过了那个需要“引进来”、需要靠模仿和吸收外部技术才能发展的初始阶段。
今天的中国,正在转向“技术原创”。
我们的发展逻辑,已经从“别人有什么,我们也要有什么”,开始向“我们要做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转变。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美国的所有制裁,就像一个老师,在一个学生已经大学毕业、开始独立做研究之后,才气急败坏地跑过来,没收了他所有的中学课本。
这或许会给这位毕业生带来一些麻烦,让他不得不花时间去重新推导一些基础公式。
但你觉得,这还能阻止他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吗?
不可能了。因为他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
更让美国人始料未及的是,他们的疯狂打压,非但没能锁死中国,反而像一剂最猛的“催化剂”,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的“技术成人礼”。
它彻底打碎了我们内部一些人残存的幻想,用最残酷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了“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个真理。
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卡脖子”的清单,正在变成“国产化”的功勋簿。
就在2025年8月,两个看似不起眼、却意义堪比“核弹”的国产设备,相继问世。
8月1日,一家名叫“璞璘科技”的公司,宣布交付了中国首台半导体级的步进式纳米压印光刻系统。
这玩意儿,绕开了传统光刻的复杂光学系统,像“盖章”一样,可以直接在芯片上压印出小于10纳米的精细结构。
仅仅半个月后,8月17日,浙江大学的团队,又搞出了一台名叫“羲之”的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
它不用掩膜版,像一支“纳米神笔”,直接用电子束在芯片上“书写”电路,线宽精度达到了惊人的8纳米!
你看,当美国联合荷兰,在EUV光刻机这条“华山一条路”上对我们严防死守时,我们根本没打算去硬闯。
我们的玩法是:你守你的华山,我直接在旁边,开辟昆仑山和泰山!
这种“换道超车”的思路,正是“技术原创”最典型的特征。
而这种全民总动员的科技攻关,也直接带火了整个国产替代产业链。
国产芯片设备龙头企业北方华创,在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逆势大涨了近15%,达到了32.08亿元。
美国人亲手为中国本土企业,“清空”了国内的市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也第一次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2024年12月,面对美国新一轮制裁,中国商务部果断出手,对制造芯片必需的镓、锗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
英国《金融时报》哀叹:美国企业面对中国的禁令,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这标志着,在这场残酷的科技战争中,中国已经从一个只能被动挨打的“防守方”,开始转变为一个有能力、有手段进行“精准反制”的“对弈者”。
现在,我们再来品味郑永年那句“为时已晚”,就能理解其更深层的含义了。
它不仅是指技术上已经无法锁死,更是指在市场和未来这两个更宏大的维度上,美国已经失去了先手。
首先,谁也无法拒绝,也无法“脱钩”的,是中国市场。
郑永年反复强调,中国拥有超过4亿,未来可能达到8亿的中产阶级。
这个星球上规模最庞大、最具活力的单一消费市场,本身就是所有新技术、新产品最好的“孵化器”和“最终归宿”。
任何一家有野心的跨国公司,如果选择与这个市场“脱钩”,那无异于商业上的自杀。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边是美国政客声嘶力竭地鼓吹“脱钩断链”,一边却是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
为什么?
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它们需要的是中国这样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可预期的增长空间,而不是华盛顿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政治过山车。
其次,也是最让美国人害怕的,是未来的“反向依赖”。
郑永年提出了一个最大胆,也是最深刻的预言:
随着中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拥有自己的原创技术、原创标准,未来的某一天,西方甚至可能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反过来依附于中国。
这个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当中国的纳米压印、电子束光刻等技术走向成熟,当我们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上取得突破时,美国人会发现,他们亲手筑起的那堵墙,不仅没能困住我们,反而把自己关在了门外,错失了参与和分享新技术红利的机会。
这,才是“为时已晚”的最终结局。
参考资料:
英媒:中国加速芯片自给自足,而美企面对关键矿产禁令毫无招架之力.观察者网.2024-12-23
北方华创:上半年净利润32.08亿元,同比增长14.97%.人们财讯.2025-08-28
璞璘科技交付中国首台半导体级步进纳米压印光刻系统.璞璘科技微信公众号.2025-08-05
对华为制裁再度加码美国霸权“绊”不倒中国科技企业.科技日报.2023-02-03
拜登临下台对华芯片再出狠手,中国亮出“硬实力”.直新闻.2024-12-06
美酝酿新一轮对华芯片打压.环球时报.2024-11-30
中国转向技术原创,美国限制为时已晚.北京日报.2025-03-23
中国刻刀来了!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羲之”出炉:和EUV光刻机有何区别.新浪科技.2025-08-17
相关文章
2025年9月22日,转转集团发了个公告。公告里说要全力聚焦“官方验”,慢慢把自由市场关停。以后用户卖东西得走寄卖,买东西只能上“官方验”。这事儿说白...
2025-10-17 0
你家的电饭煲内胆用久了会掉涂层吗?冬天的地板采暖费用是不是让你心疼?是否想象过有一天整栋大楼的玻璃幕墙都能发电?从厨房到客厅,从天空到地面,这些看似科...
2025-10-17 0
这是一幅极具戏剧张力的画面。一头,是华盛顿的新闻发布厅。从2019年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开始,到2024年12月再次加码制裁,美国商务部的官员们,一...
2025-10-17 0
光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 曾震宇)10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表示,今...
2025-10-17 0
10月17日,央视官宣,数字中国十周年央视限定晚会《鸿蒙星光盛典》将于11月28日在深圳龙岗大运体育中心举行。时值“十四五”收官与“数字中国”十周年的...
2025-10-17 0
近日,《时代周刊》发布 “年度全球最佳发明 TIME Best Inventions 2025”,TECNO MEGABOOK S14凭借出众设计和创...
2025-10-17 0
科技创新潮涌不息,数字赋能未来已来。10月16日,由招商蛇口党委主办,招商蛇口团委、招商城科承办的招商蛇口第二届“领潮杯”AI应用创新大赛决赛在南海意...
2025-10-17 0
中新网南宁10月17日电(林浩 10月16日—17日,2025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简称“AI超级联赛” ——市场监管服务创新应用大赛(国内及联合...
2025-10-1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