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侧智能与生成式AI加速融合的新时代,搭载强大本地算力的AI终端设备正在成为推动技术变革与应用创新的关键力量。从内容创作、效率工具到智能助手、行业方...
2025-10-16 0
逐浪新闻记者:王冉
通讯员:田娟
10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王伟教授、田代实教授、秦川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重大研究成果,全球首次证实一种CAR-T疗法,“自体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多发性硬化病是全球青壮年非创伤性致残的首要病因,它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攻击中枢神经系统所导致的炎性脱髓鞘疾病,会引发髓鞘破裂与剥落,进而阻碍神经信号传导,造成包括肢体运动障碍、视力受损、感觉异常与认知衰退等多样化神经功能缺损。其中进展型多发性硬化长期令全球医学界束手无策,核心病理机制是中枢区隔化神经炎症导致神经退变,传统治疗药物无法深入病灶部位。这种以不可逆转的神经退化为特征的神经免疫顽疾,每年摧毁全球数十万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感知功能,传统药物无法阻止其进行性恶化的病程发展。
该系列研究不仅颠覆了现有的治疗范式,更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微环境的全新调控机制。研究包含四项核心发现:一是CAR-T细胞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明显的有效性。治疗后患者均未发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未发生严重感染事件,神经功能有效改善。二是显著改善中枢神经免疫微环境。CAR-T细胞能高效迁移至中枢神经系统腔室,且脑脊液中的CAR-T细胞体内扩增明显。三是高效清除致病性B细胞谱系。所有区室中的致病浆母细胞/浆细胞被显著且持续清除,病理性免疫球蛋白的鞘内合成被终止。四是显著改善中枢神经炎症。慢性神经炎症由B淋巴细胞与小胶质细胞样细胞之间通过强大的促炎信号交互共同驱动,CAR-T治疗清除B细胞谱系后,脑脊液内细胞间相互作用网络强度减弱,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
据悉,该团队长期聚焦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和创新治疗研究,相关成果在《柳叶刀》(Lancet)、《英国医学杂志》(BMJ)等国际顶刊上发表,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全球率先将作用于B淋巴细胞的CAR-T细胞疗法用于多种难治性神经免疫疾病,使83%的难治性患者实现了两年以上无复发,达到无需药物维持的长期临床缓解状态。继应用CAR-T细胞疗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重症肌无力和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神经免疫疾病之后,此次该团队在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再次取得创新性突破,进一步拓展了CAR-T细胞疗法在神经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场景,同时为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王伟表示,该研究不仅为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提供了首个靶向BCMA的CAR-T治疗范式,更通过单细胞多组学揭示了中枢免疫微环境重塑机制,为慢性神经炎症疾病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方向,代表了从“免疫抑制”向“免疫重置”的治疗理念转变,有望实现神经免疫疾病长期、深度的缓解。
相关文章
在端侧智能与生成式AI加速融合的新时代,搭载强大本地算力的AI终端设备正在成为推动技术变革与应用创新的关键力量。从内容创作、效率工具到智能助手、行业方...
2025-10-16 0
来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讯 10月16日上午消息,今日在FORCE LINK AI创新巡展·武汉站,火山引擎全新发布和升级了四款豆包大模型:豆包大模型1...
2025-10-16 0
逐浪新闻记者:王冉通讯员:田娟10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王伟教授、田代实教授、秦川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
2025-10-16 0
据科技日报10月15日报道,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在“柔软灵活”和“坚硬有力”状态之间自由切换的新型人造肌肉。这种创新型肌肉可举起相当...
2025-10-16 0
文︱陆弃中方出手,美媒懵了。这几天,美国媒体陷入一种奇怪状态:嘴上喊着自由市场,心里却在打鼓。因为中国对稀土出口动真格了。稀土,这俩字看着不起眼,其实...
2025-10-16 0
我们的太空2025-10-16 12:04:21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733期】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6日09时33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
2025-10-16 0
【振邦智能:智能控制器技术用于具身机器人,业务未形成规模收入】10月16日,振邦智能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智能控制器技术已应用于具身机器人领域,不过相关...
2025-10-16 0
财联社10月16日讯(编辑 周子意)据周三(10月15日)的一则报道,又一位苹果公司高管即将离职,并跳槽至竞争对手Meta公司。这位高管名叫Ke Ya...
2025-10-1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