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彩云网评:外卖小哥“防疲劳”,不能只靠算法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22日 00:54 0 admin

让每个骑手的声音被听到、生活被看到、意见被重视,实现由“被动接受算法”到“参与协商算法”的飞跃,才能倒逼平台企业寻找到更合理、更科学的平衡点。

彩云网评:外卖小哥“防疲劳”,不能只靠算法

图片来源于齐鲁晚报网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近期,外卖平台美团对“防疲劳”机制升级:如果连续多天跑单时间达到“极值”,站点会约谈骑手进行“强提醒”,要求骑手平衡好工作和健康,个别站点还试点通过线上管理,约束骑手极端过劳跑单情况。从2024年底开始,多家外卖平台陆续上线“防疲劳”机制。

近年来,随着外卖行业快速发展,骑手群体数量持续扩大,行业竞争加剧,不少骑手往往通过挤占休息时间抢单送单,不仅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也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今年10月15日,北京一骑手曾向《工人日报》记者展示了他在8月一个雨天的“极限操作”:连续在线13个小时,送了82单,直到被系统“踢”下线才收工。从这个角度看,平台企业实施强制约束,以算法保障骑手休息,出发点和初衷无疑是好的,值得肯定。

然而,作为新就业群体,外卖骑手在工作形式上具有时间不固定、工作相对自主灵活等特点,在劳动报酬上则按单计价,接单越多收入越高。与传统行业相比,外卖骑手没有固定工资、也没有底薪,他们的薪酬与劳动时长和接送单数直接相关。外卖骑手总是脚步匆匆,停不下来,不是不愿意休息,也不是不知道劳累,更多是迫于收入压力,不得不通过多跑、快跑,实现增加收入、改变生活的美好意愿。因此,提出强制休息、作出时长限定还不够,如果没有系统配套的保障措施与实施细则,骑手“休息权”仍有可能流于空喊口号。

对于如何防止骑手超时劳动,不少地方已经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比如,今年5月,福建省厦门市发布《厦门经济特区网约配送员劳动权益保障若干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其中有“强制休息”的具体规定。出乎意料的是,该草案却在网约配送员群体中引发了不少“反对”意见,在当地人大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的专项问卷调查中,约73%的受访者不认可“强制休息”,认为应当由外卖骑手自主决定休息时间。最终表决通过的《若干规定》中,该条款被修改为“企业应当科学确定网约配送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确保网约配送员获得必要的休息时间”。立足实际,兼顾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安排和“多劳多得”的合理意愿,才能更好保障骑手的休息权益。

事实上,骑手收入不只受制于接送单数,更是商家、用户、平台、骑手等多方主体综合博弈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企业掌握着派单、计酬、奖惩的算法主导权,骑手们无疑处于弱势地位。今年以来,全国总工会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算法优化的具体举措,牵头开展了“集中要约行动”,算法正在逐步向着统筹各方利益的方向优化。深入实施算法协商,通过制度介入和系统行动,让每个骑手的声音被听到、生活被看到、意见被重视,实现由“被动接受算法”到“参与协商算法”的飞跃,才能倒逼平台企业在运营成本、利润和劳动者的收入、付出之间寻找到更合理、更科学的平衡点,完善薪酬稳定增长机制,使算法走出“黑箱”,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生出向善的力量,成为骑手们想休息、愿休息、敢休息的保障。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