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那边从2022年开始就没闲着,一波接一波的管制措施砸过来,目标直指中国的高科技领域。2025年了,这制裁还在升级,你看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又把5...
2025-10-25 0
美国那边从2022年开始就没闲着,一波接一波的管制措施砸过来,目标直指中国的高科技领域。2025年了,这制裁还在升级,你看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又把54家中国实体塞进实体清单里,这些公司多半跟AI研发、超算和高性能芯片设计沾边。
意思就是,美国企业想卖东西给他们,得先过商务部的关卡,不然门儿都没有。这不光是卖芯片,还包括设计工具和制造设备,简直是要把中国从高端半导体链条上彻底挤出去。
紧接着5月21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了三份文件,加强对海外AI芯片的出口管制,还启动撤销之前的一些规则程序,目的就是堵住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路子。
你想想,荷兰ASML的光刻机,本来是中国企业买设备的重点来源,结果2024年1月荷兰政府正式实施新规,特定型号的深紫外光刻机如NXT:2050i和NXT:2100i,直接没法发货给中国。
这东西是做7纳米工艺的关键,中芯国际他们想扩产先进制程,就得绕道找替代。到了9月30日,美国又升级出口管制,这次是针对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一并挨刀,影响了好几千家中国公司。
10月14日,更是来了个穿透性规则,商务部直接宣布,对这些子公司的管制同步跟上。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在2025年的会议上直言,因为这些出口管制,他们在中国先进AI芯片市场的份额从95%直降到0%,这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中国这边当然也没干坐着。2024年12月就开始反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需要许可证才能出口钬铁等材料,这些玩意儿是半导体生产必不可少的。
到了2025年10月12日,中国出口管制措施又升级,58号公告规定,从11月8日起,对特定锂电池、关键电池材料及其生产设备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这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因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份额太大,稀土加工占全球90%,锂电池材料也占大头。美国那边想脱钩,结果自己供应链先乱了套。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这让美国和欧洲官员越来越担心,中国可能主导低端芯片市场,这些芯片用在汽车、家电和机械设备上,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量大面广,全球都离不开。
制裁的背景其实挺清楚,美国从2022年10月7日就开始了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出口规则,把中国列为重点对象,禁止卖用于AI训练的高端GPU和7纳米以下芯片的设备。
2023年6月,荷兰限制ASML出口深紫外光刻机,日本7月跟进限制23种半导体设备。2024年9月,美国实体清单扩到300多家,10月加了新关税,电动汽车关税提到100%,还涉及半导体部件。整个过程就是层层加码,从单边管制到拉盟国一起围堵。
中国芯片进口量2023年降了15.4%,2024年上半年又激增,是因为企业提前囤货。2024年7月,中国半导体进口量前七个月达3081亿单位,价值2120亿美元,这数字说明大家都在备战。
国务院2020年8月发的政策里明确说,到2025年芯片自给率要达70%,当时2019年的水平才30%左右。
结果呢?进展有,但离目标远着呢。2021年自给率16.7%,2022年25.6%,2025年上半年据一些报告,已经爬到17%或23.3%左右。预计2025年底能到30%到40%,但70%?难度太大。
为什么?主要是先进制程卡住了。7纳米以下的芯片,主要用在智能手机、超算、自动驾驶上,但占比不到10%,中国买不到EUV光刻机,短时间攻不克。
上海微电子有90纳米光刻机,能重复曝光做45纳米,但良率低到个位数。28纳米光刻机是关键,2025年能不能攻克还两说。
不过,成熟制程这边亮眼多了。14纳米及以上工艺能满足90%的需求,包括工业自动化、物联网。中芯国际2019年就量产14纳米,现在大规模生产,良率达国际水平。
2022年宣布12纳米量产,2025年完成5纳米开发,虽然成本比台积电高40%到50%,但在北京、深圳、上海、天津等地扩建晶圆厂,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全球纯晶圆代工厂第三。
华为的麒麟芯片,时隔四年回归,2023年麒麟9000S用7纳米,2024年9020处理器自研泰山架构,多核性能追平高通骁龙8 Gen2,搭载在三折叠手机上。
2025年11月,Mate 80系列发麒麟9030,带主动散热风扇,提升游戏性能。这些都证明本土产业链在运转。
EDA工具也进步了,概伦电子突破3纳米节点,华大九天支持5纳米,已商业化。架构上,LoongArch是自主的,RISC-V开源,中国是标准牵头者,优势大。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2024年约50%,2025年二季度报告说,工业通信芯片市场增速超20%,支撑工业设备实时数据传输。AI芯片自给率,2025年中国市场国产销售额从60亿美元涨到160亿美元,预计2027年超82%。
但整体自给率低,因为进口还占大头,2022年进口5384亿件,价值2.8万亿人民币,虽降了5%,但仍是原油和铁矿石进口总和。
能支撑中国工业吗?这得看怎么说。中国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国,2025年进口额预计38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国产芯片在成熟领域发力,四大晶圆代工厂202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因为电子制造基地需求旺盛。自动化工厂用芯片,提高效率几十倍;互联网经济靠芯片推小厂产品全球卖。
军事上,信息安全关键,避免后门风险。俄罗斯2022年打仗时,就因为芯片短缺拆洗碗机用,中国学到教训,发展国产是必须的。
拿具体行业说,汽车芯片受影响大,2021年芯片荒时,大众、上汽他们调整生产计划。现在国产芯片进新能源汽车,智驾系统虽还用英伟达,但华为在推自研。
金融、航空、机械领域,芯片数字化转型靠国产支撑。2025年中国AI芯片产业链,上游材料设备如光刻胶、EUV,中游CPU/GPU/FPGA,下游大模型、自动驾驶。
IDC数据,2024年中国AI芯片需求273.5万颗,国产出货82.6万颗。摩尔线程、壁仞、景嘉微等国产GPU厂商在成长,壁仞求IPO。龙芯性能最好,但指令集不兼容,海光、兆芯市场小。
不过,问题也多。光刻机是短板,没突破就卡在5纳米以上。中芯国际维持大额资本支出,聚焦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高。华为持续投资,鸿蒙系统强化生态。
上海微电子推进28纳米验证,核心部件国产化50%。但制裁让供应链中断,成本涨,企业压力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中国若不改革,GDP增速降到2.8%。地方腐败有,扶持项目浪费钱,一些高管因贪腐挨审。
说实话,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制裁逼中国建完整产业链,5年补齐,美国也没全有。中国用一代人成本解决卡脖子,制造业基本盘稳。半导体是逆差大头,利润高,支撑集群和岗位。
战略决心不变,但效率低、浪费在。工业支撑逐步稳,减少依赖,但高端还需时间。稀土管制让美国慌,供应链战刚开始。谁笑到最后,还得看。
相关文章
美国那边从2022年开始就没闲着,一波接一波的管制措施砸过来,目标直指中国的高科技领域。2025年了,这制裁还在升级,你看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又把5...
2025-10-25 0
中新网河北新闻10月23日电(宋敏涛 王巍 近日,中通快递北方总部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经济开发区正式投运。这标志着国内八大主要快递品牌区域总部或运营中心...
2025-10-25 0
01服务中心迁址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玉田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支持下,工作组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努力,2025年10月17日,完成玉田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搬迁...
2025-10-25 0
IT之家 10 月 25 日消息,据外媒 Engadget 今日报道,斯坦福、哈佛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指出,AI 聊天机器人喜欢迎...
2025-10-25 0
南方财经10月25日电,据浦东发布官微消息,10月24日,智元机器人正式推出全球首个0代码、0门槛的机器人内容创作平台——“灵创”平台。该平台以“让创...
2025-10-25 0
10月24日上午,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与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信研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浙江萧山医院举行。双方领导为“脑科学与数字健...
2025-10-25 0
您好,微乐南昌麻将有没有挂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微【】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
2025-10-25 13
近日,根据多家科技媒体的消息,小米旗下的REDMI品牌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了REDMI K90 Pro Max这款新机。和之前互联网上的爆料信息一致,...
2025-10-25 0
发表评论